音乐课堂上运用奥尔夫乐器的教学策略
2020-12-07
在教学手段上,奥尔夫乐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演奏一些乐曲或加入一些简单的伴奏的乐器教学做法。它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调整教学形式和手段,始终让孩子们在完全放松、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
在教学对象上,奥尔夫乐器教学是面向所有的青少年,而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乐器教学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我们要通过奥尔夫乐器教学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当下体验,把参与和学习过程作为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途径,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运用奥尔夫乐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现综合性
让学生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让孩子在奥尔夫乐器学习中学会演奏,同时也促进了手与脚的配合能力,在语言能力上更是不断地进步。在奥尔夫乐器教学中,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演奏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注重创造
不让学生被动学习固化的东西,要激发学生具有即兴的音乐创造能力;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地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听到一首音乐作品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着重在于引导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目的还是回归音乐的生活本源。卡农和即兴为日常乐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即兴发挥和创造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我们在乐器教学中较好地利用。例如运用乐器进行“相互问候”,“有趣的回声”“模仿与创作”等等。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索后再去获得体验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即兴发挥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体现参与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主张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是强调儿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让儿童在感性的直接指导下,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通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自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奥尔夫乐器演奏不是许多课堂器乐教学中的大齐奏,而是协调的、富有美感的合奏,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一种集体的体验。在集体中,学生们要学着自己管理自己,要兼顾和别人的合作。他们演奏的每个音符和节奏,不能都靠老师去提示,必须要主动自觉的参与。奥尔夫乐器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美妙的音响——音乐。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这种特性可以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只有表现好的小朋友才能上台表演。通过学习演奏奥尔夫乐器,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自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愈加明显,加快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共识。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奥尔夫乐器开展教学活动,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乐器教学转换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较为被动的音乐学习模式转换为学生更多地亲身体验、参与、创新的音乐学习模式,从而使得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美育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