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影片的叙事艺术
——以影片《安东尼娅家族》为例

2020-12-07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超现实外孙女皮特

□蔡 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东尼娅家族》又名《不靠男人的日子》,是一部从导演到配乐全部由女性制作的影片,于1996 年获第68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一、多元化人物重塑“女性乌托邦”

影片中,从安东尼娅拎着箱子带着女儿进入村子的那一刻,仿佛打破了传统男权社会的平静。无论是安东尼娅母亲临死前对其父亲的控诉,还是葬礼后,安东尼娅带女儿来到奥尔格的咖啡馆——一个绝对男权主义的场所,皮特一家对智障妹妹语言和行为上的羞辱,足以见得导演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刻意丑化和批判。

另外,导演也通过对各种女性角色的塑造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她们中有独立的女人、傻女人、女同性恋、擅长数学和音乐的女神童、异教女人、无家可归的孕妇等。在田里劳作时,她们不需要男人,却吸引了男人前来帮助;安冬尼娅的女儿想要孩子却不需要丈夫;孙女的出生让家庭又多了位女性,神童孙女选择了孕育生命,但由丈夫抚养,自己则专注于数学与音乐……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把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尤为完美,丈夫不再必不可少,女人完全可以独立生产劳动。

二、“死亡”意义的另类解读

影片开始就毫不避讳地从安东尼娅的“死亡”开场,她明白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紧接着全片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回忆来展开故事。

在回忆里,首先是安东尼娅的母亲几次“死而未死”的情节,导演采用的大都是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没有痛苦和哀伤,甚至在影片接近结尾时,这位可爱的老太太在安东尼娅曾孙女的眼中又活了过来,开心地跟着音乐唱着歌。

其次是对安东尼娅的“死亡”描写,与影片开头首尾呼应,回到安东尼娅的卧室,她心爱的人都围在她的身边,她用目光打量着每个人,影片陈述者——曾外孙女萨拉旁白每一位的心理活动:安东尼娅看到崭新的太阳升起来,爱人坐在床边,依旧玩笑似的对她抛媚眼;她的女儿,故作镇静的表象之下,掩藏着一会儿将打翻画室的巨大悲哀;外孙女泰瑞莎,此刻正镇静地思考着祖母余下呼吸的确切容积;而尚年幼的曾外孙女萨拉,安东尼娅不知道自己的死亡是否能解答她对生命的好奇……死亡,在安东尼娅的演绎中,成为一种仪式,一种灵魂从她的身体里庄严分离的仪式,成为自然周期中虽悲哀但质朴的一环,“她明白,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在淡淡的悲伤之余,却是一种格外安详的快乐。

三、女性叙事艺术的意象分析

(一)超现实的喜剧效果

影片中用了较多荒诞怪异的超现实表达技巧来烘托喜剧效果,如泰瑞莎在为祖母送葬的教堂里,她竟然看到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睁开了眼睛,祖母从棺材中坐起,欢笑着,哼唱赞美诗。当她们终于战胜教父的污蔑,坐在长椅上做礼拜之时,泰瑞莎又看到未婚生子的圣母玛利亚的嘴角弯弯,浮现出一抹淡淡笑意。圣母赞同了泰瑞莎的做法,而耶稣殉难的痛苦身姿,并非就是死亡的恐吓。还有泰瑞莎陷入爱情的那一刻,幻象中,她分明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如出水维纳斯的罗拉,两位女性,被俏皮的丘比特射中,一见钟情。如此戏谑的超现实,不失智慧,狡黠爽朗。

(二)隐喻和象征的使用

(1)安东尼娅的家。这里像一个梦幻般的场所,也像一个疗伤的场所,所有在外面受到伤害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慰藉,迪迪被皮特强奸之后,来到安东尼娅的家,在这不仅得到了呵护,还遇到了自己的伴侣。我们不断看到有人来这里,充实着这个大家庭,同时,它也是一个女性氏族的翻版,在这个空间里,男女的地位并不平等,而男人始终处在受女人支配的状态中。

(2)奥尔格的咖啡馆。这是一个完全男性化的空间,前后出现两次,却有着明显的对比。第一次是安东尼娅和女儿参加完葬礼后,咖啡馆里充满着男性的污言秽语,冷漠旁观迪迪被哥哥羞辱。更讽刺的是,安东尼娅走后,皮特被咖啡馆的男性群殴,最后被亲弟弟淹死。弟弟的角色原先是一个受皮特压制的人物,而此时也完成了一种对权力的反叛。

(3)教堂。在这个空间里,牧师处于支配性的状态,可以大声呵斥有违传统的达尼埃拉,但是自己又在教堂里做出苟且之事,最后牧师选择离开教堂,也象征着对宗教信仰的彻底颠覆。

总之,这部颇具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或怪诞或细腻,或平静或柔和地为我们展示了有异于日常男女社会关系新格局,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引发观众强烈的哲学思考。

猜你喜欢

超现实外孙女皮特
超现实游戏
为何一有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用“surreal(超现实)”一词 精读
一脸青春甜美 活得潇洒强悍 摩纳哥最美王妃的外孙女也很亮眼
令人震惊的超现实画作
好大的牙刷
到底是夸谁
山寨版“皮特夫妇”失业
《纽约时报》盘点各国地铁的超现实之美
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