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书籍封面设计的立体思维与独立性
2020-12-07李凯媚鲁迅美术学院
□李凯媚 鲁迅美术学院
一、概念书籍封面设计的立体思维
晋代哲学家葛洪说:“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但是,创造的想象绝不是胡思乱想、冥思苦想、奇思怪想,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形象思维规律。一本书,无论封面设计还是图文注解,无论符号还是内文排版,都要给人一种雅俗共赏的美感。概念书籍作为一种现代阅读形式,所传达的内涵要更甚于传统书籍。
(一)立意
好的概念书籍的封面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它源于设计者对书籍的热爱,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是通过与作者、设计师等人沟通后形成的。简言之,封面可以传递一本书内在的价值。为此,封面设计不仅要有美感,还应为阅读者创造出立体的思维空间,引导或概括整个概念书籍的全貌。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这里的“心源”就是我们所说的立意。立意是影响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立意是指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感受、理解,经过自我过滤、思考后,最终决定书籍的整体风格走向。
(二)对象
概念书籍封面设计要带有明显的针对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作方式,其设计也要充分地体现内容所影响、涵盖的群体。例如,弱势群体、社会现象、种族、时政、想象、自我思考等各个方面,如少年儿童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和设计师表现的观点来选定色彩、构图等。
(三)构成要素
封面设计通过其构成要素的运用来综合表情达意。如果说“意”是封面设计的灵魂,那么构图、造型、装帧和材质就是封面设计的骨肉。深邃的立意只有通过完美的构图、精巧的造型、有趣的装订形式和用心的材质选择才能体现出艺术效果。
概念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一门造型形态表现艺术,吕敬人老先生在《书籍设计教程》中写道:“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耳目一新的书籍形态结构设计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创新结构形态的概念书籍由平面形态扩展到立体形态,给读者以个性化、创新性的感官享受,使概念书籍形态结构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还要考虑装帧方式,俗话说:“书靠装帧成型,没有装帧就没有书。”材料是书籍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艺术特质。
例如,吕敬人老先生的概念书籍设计《朱熹榜书千字文》追寻的是一种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将概念书籍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画套使用铜木板材料,用宋代木雕印刷的方式在铜木板上雕刻了一千个字,用皮带串连,整个设计给人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设计者在设计时正确合理地利用不同材料或多种材料把概念书籍封面设计更好地表达出来,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概念书籍封面设计的独立性
概念书籍封面设计就是概念书籍的一张脸,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或许一部分人决定打开它的时候就是冲着封面好看而来的,所以设计师还要做“好看”的设计。好的封面设计不仅会让读者获得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设计者对整个概念书籍内容的一种提炼,也是设计者对生活感悟的一种提炼。
(一)做“好看”的设计
所谓“好看”,作为书籍设计的追求,首先是易读的“好看”;其次是美的“好看”,不只美在“颜值”更美在表里和谐。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曾转述“德国最美的书”评价标准:内容呈现的传达结构创意、节奏空间章法、字体应用得当、文本编排合理、材质印制精良以及阅读五感愉悦,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传递的出人意表,以及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表现。书籍设计是把书的内容、风格、形式、设计、顺序等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的艺术。瑞典书籍设计师拉什·穆勒说道:“好的书籍设计,是能够将书籍气质准确、恰如其分传达给读者的容器。”
(二)构思设计
设计师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承受的表现方式——封面设计的构思充沛着书稿的内在、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贴题,有感染力。构思的进程与办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宁简勿繁、宁明勿暗、宁稳勿乱、阐述清晰等。宁简勿繁:简洁会让设计的意图更加明确;宁稳勿乱:是指整体设计中的一种关系。宁明勿暗:明亮的色彩视觉效果突出;阐述清晰:做好设计者和编辑、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终做出高效的、高水平的、“好看”的设计。
综上所述,书籍设计者要不断地将概念性的创新设计理念同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从而以这种方式对书籍的封面设计进行创新,创造出既“好看”又艺术的概念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