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释道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

2020-12-07郭铭城齐齐哈尔大学

艺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家绘画思想

□郭铭城 齐齐哈尔大学

中华文明五千年,大唐王朝光耀古今。其上承秦汉,下启宋元,开放包容,文化繁荣。唐朝承继了六朝和隋朝儒、释、道文化的根脉,在本朝政治文化的土壤上,三家文化迅速发展,势如鼎足,盛况空前。尽管出现过唐初重道、武后重佛、中唐儒佛对抗、晚唐排佛重道等此起彼伏的社会思潮,但三家思想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并行存在,对唐代绘画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大支。《孔子家语》记载:“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在孔子看来,墙上记录尧、舜、桀、纣言行的绘画就是“明镜”,通过观察画中人物的善恶美丑而反观自身以检查自己的言行,即“察行”,颇有“吾日三省吾身”之意;而后世的人们通过观赏这些记录以往事件的“往古者”,则可从中获取经验或启示,从而在当下的生活里更好地行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孔子对艺术社会功能的高度关注和对艺术社会道德价值的高度强调,肯定了艺术教育的意义,影响了曹魏时期曹植所讲的“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南北朝时期谢赫所说的“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唐代的美术家和理论家同样汲取这方面的理念: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记载:“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就是让艺术作品为政治服务[1]。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他认为,绘画具有与《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正统的典籍同样的功能。另外,张彦远的“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更是将绘画推向了一个与文史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此,儒家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更多是在人物画方面。画家通过记录历代帝王贤人的活动场景,除表现人物本来面貌的善恶美丑之外,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价值判断而影响欣赏者自身的情感取向和行为规范。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孝经图卷》正是儒家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历代帝王图》描绘了历代帝王,并在画旁书写帝王功绩或评价,以此警戒后世。其真迹在美国,展览中只是将其放大打印成高清图片展览而出,与《孝经图卷》一起展览。《孝经图卷》通过一文一图的形式,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场景,讲述了各种女性应该遵守的礼仪和原则,端整严肃,与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有异曲同工之妙[2]。

儒家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强化了绘画的政治教化作用,还影响了唐朝中央于周边地区不同国家的交流往来。唐鼎盛时期,中央与边境地区的民族和其他国家交流频繁。从阎立本的《步辇图》可知,西藏的松赞干布派遣使臣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许配于他,随行的还有许多各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王朝和吐蕃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以及尉迟乙僧颇具西域画风的外国人物像,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体现。

二、道家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

道家的主要思想有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即“自然”是宇宙万物之最高准则。这样的思想使人们意识到:世间不是只有“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富丽美,还有一种“初发芙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引申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朦胧美。这种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后世,故而产生了魏晋玄学等一系列对意境和意蕴的讨论。唐代的司空图受此影响,认为艺术作品应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庄子的“天人合一”更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达到一种“自适其适”的最佳状态。李泽厚先生认为:“庄子美学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个人人格自由的追求。”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画家,使他们对绘画的焦点不仅局限于人物和事件,还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转向了对自然风景、花鸟畜兽的探索,从而“山水之变始于吴”,山水画的地位经吴道子改革后逐步提升,成为一门独立画种,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展子虔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效果的《游春图》,大、小李将军的青山绿水,王维、张璪的水墨山水,乃至以薛稷、边鸾、韩幹、韩滉为代表的花鸟畜兽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于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丰富着唐代绘画内容与表现形式。

道家在唐朝初期盛行一时,将四灵即青龙、白虎、凤凰、龟蛇纳入神仙体系,并与“四方”观念相对应,形成了“四方神兽”的新信仰。后来受“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又加入虎、鹤、鹦鹉、鱼等各种仙禽异兽。唐代饲养宠物之风的盛行与道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关联性,在宗教壁画中,各种珍禽异兽常作为宗教人士的坐骑,他们往往被认为具有人性,知恩图报,是吉祥、太平的象征,这也与上古时期人类原始的动物崇拜不谋而合。《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几位贵族妇女在赏花、游园、逗狗、赏仙鹤的场景。仙鹤和狗分别具有知恩图报、忠孝仁义等儒家所提倡的品质。其实,唐朝时期的儒道已有隐约的相互融合渗透之势。在饲养宠物方面,道教清逸自然与儒家忠孝仁义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每种宠物都有饲养的充分理由,由此饲养宠物之风更加盛行。道家思想使唐代绘画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奇珍异兽纳入其中,这也使唐朝的绘画作品较之于前朝旧代,在艺术形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三、佛学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随后历朝历代的画家都曾作与佛教道释相关的人物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曹不兴、陆探微、卫协、张僧繇、曹仲达等,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杜牧的时代,唐朝寺院遍布全国,仅首都长安就有一百多座,佛像数以万计。佛教翻译之事十分兴盛,仅玄奘一生就翻译佛经1335 卷。隋唐佛教,宗派名目繁多,这直接导致了唐代绘画作品中有不少是以佛教为题材的,如阎立本、尉迟乙僧、张萱、周昉和“画圣”吴道子等,都擅画佛教题材,他们将佛教画推向高峰。韩幹的《神骏图卷》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晋代名僧支遁赏马的故事。

佛学主张“心”是世界的本源,认为“一切法皆从心生”,高扬“心”的地位和作用。人借助身体与世界连成一线,然而大多数人都在以心为形役的境遇中来回兜圈。因此,中国古代,各家各派都提出有关心的言论,如儒家主张“正心”,即正心诚意;道家主张“清心”,即清心寡欢;佛家主张“明心”,即明心见性。比起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佛家文艺美学更加彻底地主张“遁世”,即避而不入。范文澜先生认为,佛教禅宗是“释伽其表,老庄其实”。说明佛家美学思想与道家美学思想在某一方面是类似的。除上述人物画外,若说道家思想是意境形成的源头,佛学思想则对唐代绘画中“意境”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使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把主观的内心情感熔铸进客观的自然万物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而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效果。佛教文艺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唐代诗人王维,被尊称为“诗佛”。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禅意和画意,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深受佛教美学思想影响的他注重修心的过程,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平凡美,创造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意境美。因此,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中国较早对“诗画本一律”的表述,宋朝郭熙在此基础上提出“诗是有形画,画是无形诗”的观点,从而开启了后世诗与画之间关系的讨论。

唐代绘画理论家朱景玄受到佛、道两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对书画创作过程中的意蕴有所感悟。他在绘画品评标准“神、妙、能”的基础上,于《唐朝名画录》中提出了“逸”品之说:“格外不知常法者,逸也。”即“或以墨泼,或笑或吟,脚整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为后世文人画发先声,“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这种依据画家本心创作的“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被他称作“盖前古未之有也”。

所谓“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佛家思想对唐代绘画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当时的水墨画,更对宋朝文人画的兴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语

在唐朝,儒、释、道三家思想竞争趋融。儒家思想使唐朝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包容性,道家和佛家文艺美学直接催育了唐人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美美与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在他们的影响下,唐代美术得到了极大的、有益的发展。由于唐代士人出入于儒、释、道这种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特征,促使他们形成了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极大地焕发出他们充满活力的艺术创造精神。所谓“盛唐气象”,正是这种艺术创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结果。“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唐朝不仅在绘画领域,乃至书法和诗歌,都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财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时至今日,唐代绘画不会因封建社会的逝去而消逝,儒释道思想也不会因为科技文明的发展而被世人遗忘。立儒释道思想之大旗,从唐代绘画入手,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探究中国传统哲学和绘画的魅力。

猜你喜欢

道家绘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