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分析

2020-12-07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法治道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心理、认知、思维都没有完全成熟,但是这一阶段的他们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在这一阶段,如果他们接触到了不良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他们的价值观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能够有责任担当,能够遵法、守法,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指的是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学生要能够遵守社会变化过程中社会大众所共同认同的、约定俗成的一个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等。学生要有爱国意识,要热爱祖国和党,并且要尊重、认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有着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个人行为习惯。

(二)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指的是学生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指的是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际能力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自我克制,自我管理。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学生要能够珍视自己的生命,要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法制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观念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懂法、遵法、守法,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敬畏法律,并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性。同时,还要能够履行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 的公民义务,并正确地使用公民的权利,要有法治意识,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非法侵害。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要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要在理解了这门学科的内涵基础上进行教学,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因此,教师本人首先需要不断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个人修养及道德品质。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用自己高尚人格魅力和言行举止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积极影响。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这门学科如果最终不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佳。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注重教材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如针对当前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这一问题是社会大众经常讨论的问题,也是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以及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思考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强化他们的情感认知。在学生结束表演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科学设定学习目标

不论是哪一个学科,在教学前,教师都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在设定目标时,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真正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地设定学习目标,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