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育资源 开展高中美术德育教育
2020-12-07
高中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美术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推动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步发展,从而为学生个人艺术修养、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美术开展过程中,很多美术教师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个人基础能力发展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巧,忽略了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导致美术课程美育资源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由此可见,渗透美育资源,开展高中美术德育教育,提升高中美术课程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优化美术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在开展应用美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美术课程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化作用,与传统的教师指导型美术课程来说,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更能够调动积极性,同时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可以采用课程实践的方式,开展“体验式学习”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应用美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临近国庆节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美术课程实践活动,结合其他课程的活动内容,推动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祖国和家乡。通过这样的课程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使学生在养成美术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对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形成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从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步发展。
二、转变美术教学思路,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当前,很多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上,这种情况导致了很多高中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认知仅仅局限在“绘画”这一思路上,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重点往往是个人专业功底的不断积累,对于思想道德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的工作,与美术课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转变美术教学思路,重视美育资源的德育教育作用。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在制定课程实践计划的过程中,结合本地美术纪念馆推出的展览活动,为学生布置了“参加美术展览”的实践作业,组织学生到我校周围的美术馆中参观红色作品,感受民族文化力量,同时对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以及艺术家对这些优秀精神品质的表达形成明确的认知,在这样的作品欣赏过程中,学生很快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革命人文情怀,这节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扩大美育教学资源的德育教育作用。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青铜器的美学知识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历史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在这节课程中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电影“孔子”中的部分片段,在学生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了青铜器在我国古代的主要作用,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传统文化形成进一步的认知,从而形成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这节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我们在日常课程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课程教学思想,以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美学审美素养为课程教学重点,通过组织课程欣赏活动、构建课程学习情境、优化美术课程内容的方式,提高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为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