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虚拟主播冲击下传统主持人的应对之策
2020-12-07贺争怡张凤霞
文_贺争怡 吴 静 张凤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主播研发技术越来越成熟。2015年国内虚拟主持人小咏以实习生的身份出现在东方卫视《看东方》节目播报天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卫视、广州日报、江苏无锡、浙江金华等媒体平台纷纷启用虚拟主播即AI合成主播。如今,虚拟主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各地媒体纷纷采用,这无疑向传统主持人发起了挑战。新形势下,如何让虚拟主播成为帮手,从而更好地服务观众?传统主持人该如何转型?如何在新形势下与虚拟主播“化敌为友”,走出属于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发展之路?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虚拟主播优点和不足
虚拟主播工作效率高。虚拟主播,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电脑程序,它有着较高的播报准确率和工作效率。输入文字即可快速形成音频与视频,只要稿件没出错,播报准确率为百分之百。因为它是智能合成主播,也可以随意切换工作场景,演播室播报、现场报道、短视频等,都可以在几分钟内轻松制作完成,大大缩短工作时间,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金华电视台《小马开讲》为例,每天1200多字四分钟左右的主播口播,使用传统主持人,化妆以及备稿起码要半小时,打灯光调整机位要半小时,出完图剪辑预计20分钟,加起来最少需要1小时20分钟。而如果使用虚拟主播,最多半小时左右已经可以生成音频和视频,到达后期制作手里。此外,虚拟主播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随时在岗,全年无休,不受情绪所控,任劳任怨,无疑成为领导最满意的得力小帮手。
虚拟主播知识储备足。虚拟主播的背后是互联网大数据做后台支撑,这是传统节目主持人远不可比的,专业性更强。而且,虚拟主播支持多种语言。例如,科大讯飞公司推出的虚拟主播小晴可在中、英、日、韩、俄、西、法7国语言,以及维吾尔语、藏语2种民族语言当中随意切换。
但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虚拟主播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过去之后,会因为她们面对不同稿件永远用千篇一律的节奏和毫无情感的信息输出以及永远以有限表情的播报方式而感到疲惫、厌倦。此时虚拟主播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
虚拟主播不够“美”。这包括视觉美和听觉美。合成主播的语音和外形虽已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突破,但目前TA的表现还不能给受众带来审美享受。[1]审美是多元且丰富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外形的靓丽而获得观众的喜爱。比如近二十年来央视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非都是标准意义上的美女帅哥,恰恰是充满个性的主持人,他们才是节目的灵魂。虚拟主播虽然是以真人图像为基础,但其播报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表情是单一的,节奏是单一的,肢体语言是单一的,情绪是单一的,诸多的“单一”叠加在一起就给观众一种“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布娃娃”的机械感。例如,金华电视台目前推出的虚拟主播小晴在播报节目时就缺少一些自然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少且僵硬,不能随着稿件的内容自由切换,塑料感和距离感较强。其次,听觉上,声音虽与真人相似,但毕竟是由电脑合成,所以虚拟主播的声音相对较呆板。传统的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会根据稿件内容以情感为依托,灵活运用重音、停连、情景再现等播音技巧,声音上有起伏升降、重点突出,听觉上更加舒服,亲和力强。
虚拟主播播报形式单一机械。播音主持学意义上的创作,包含有文字依据和无文字依据,是有声语言的创造,而创造包含理解和感受。虚拟主播是人工合成的“机器”,没有理解和感受,只是由文字变成声音而已。虽然可以通过设置音色、表情、动作等来尽可能地更接近真人,但仍然摆脱不了机械化的特点,只能作为播报器、报幕员、读字机的形式存在。
虚拟主播有一定的危险性。虚拟主播连接网络,网络世界危险重重,容易出现漏洞,一旦在直播过程中被黑客攻击或者出现断网等问题,影响巨大。所以其能够胜任的节目也只有录播类节目,访谈、直播类节目则难以驾驭。
二、传统主持人如何应对和发展
虚拟主播的出现无疑给传统节目主持人敲响了警钟,在其明显的优势下,单一型的播报类主持人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所以传统主持人要想重新夺回话筒,就必须改变现状,创新转型。
主持人必须走出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首先必须走出去、扎下根。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提出的“四力”中,第一点就是“脚力”。我们常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正地走出去、俯下身,倾听过老百姓的声音,感受过群众的生活,说出的话才会有温度、有感情。如果只做单纯的报幕员,势必会被虚拟主播淘汰,所以主持人必须要深入基层,去一线,去现场,去交流,去感受,只有这样眼界才能不断拓宽,体会才能更加丰富,心里眼里都有了,才能做出有温度的节目。
但仅仅有温度还远远不够,主持人要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就必须学会深度思考。节目主持人的思考是带着问题和思辨进行的,这里提到的思考就是体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真正的深度思考一定是和行动结合在一起,只有去到一线基层,才能对当下发生的一切产生反问和思考。一个勤于思考的主持人往往会透过现象追问一个“为什么”,并通过问“为什么”来梳理逻辑,组织语言,假以时日便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节目风格,这类思考型的主持人并不只是单纯播报新闻,更要对新闻内容提出自己的独家观点,这就要求主持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领域。例如最近比较火的新媒体直播带货,就要求主持人有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和对商品性能质量的了解、相关政策的分析,这样才能让整个直播带货节目具备专业性,具有可看性,而这些都是勤思考带来的红利。
此外,主持人还必须要有共情力。前不久,一节目主持人在车内采访钟南山先生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女主持人被全网群嘲,引起网友反感不满的是她在采访过程中的行为。她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仅不戴口罩,一路嬉皮笑脸,在提到不久前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流泪这个细节时,一脸灿烂笑容地问:你的眼眶湿润了,跟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很难理解这么沉重的话题,她为什么带着迷之微笑,一个专业的主持人,犯这种低级错误,说到底是因为缺乏共情能力。共情力是指行为人能够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懂得”。拥有共情力,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感受他人的想法和情感,与对方拥有一样的情绪,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虚拟主播虽然也是主持人,但毕竟是虚拟的,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感知、交流、思考和共情。这些都是传统主持人的天生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凸显自己的优势,走进现场,走进群众中,做出有温度、深度和高度的节目。
注释
[1]任秋璇.从主持传播角度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被替代的可能性——以新华社“AI合成主播”为例【J】.视听,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