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式报道采写的三个有效施策维度

2020-12-07钟兆盈

传媒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居通俗海岛

文_钟兆盈

日常新闻报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常在深度报道中运用的体裁——提问式报道。常常看到一般的新闻报道中,标题中会对某一个事件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方式告诉读者,看过标题就基本知道内容了,而深度报道中的提问式报道,则是在大标题或小标题以“怎么”“如何”“为什么”等语句并加“?”出现,文中通过“问”和“答”让主题一步步深入。笔者任职于《中国环境报》驻浙江记者站十余年,除动态消息外,大部分稿件都以提问式报道发稿,有的作品还获得省级、国家级新闻奖。为了吸引读者一步步关心、阅读报道内容,对于深奥、陌生的专业性学术性问题,我的采访做法就是用三个不同的思路发问追索,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三个维度“问”追究原因、揭示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既能让读者容易读懂,又能做进一步回味反思。

1.专业题材通俗问

以大众关注的环保新闻为例,许多环保报道的题材比较专业,读者感觉比较生僻。提问式报道,就是要把这些生僻的东西转换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这在采访中就要求对专业化的题材,进行通俗提问。只有做到通俗问,才有可能让被采访对象通俗地回答,写成通俗、易读的稿子。所以采访一个环保专业题材,就要好好思考读者最想知道什么、对生态环境改善有什么意义、对普通百姓或所在区域能带来什么作用、对今后办厂经商有什么借鉴的地方等。这样通俗提问采访,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让读者看懂,明白报道的意义。

我最早做一篇提问式报道是在2009年5月,题材是舟山市岱山县海岛污水处理。当时也只会一事一问、就事论事。当初我的提问粗浅,就是针对海岛污水处理技术方面进行提问,以《海岛污水处理如何解决盐度高?》为题发往本报。编辑部老师看后及时进行了指点,告诉我一般读者不太关心技术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写得通俗一些,比如增加些环境意义、社会意义等内容。我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海岛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污水处理费用、占地面积与常规污水厂比,要减少10%-30%以上。在海岛上,建设用地、污泥转运都是很困难的。后来,我专门为此设计多个相关话题,又进行了补充采访,增加了厂房占地减少了吗、污泥量增加了吗、处理费用贵不贵等内容,稿件发表后还获得了“中国产经新闻奖”。

2.主题有变追着问

环保工作涉及到多个层面、多块内容,有时一个点就能引伸到一个面。在提问式报道采访中,固然可以做些问题设计的采访准备,但“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原先采访设计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采访中,和被采访对象聊着聊着,有时发现了比原先设想更好更有意义的新人、新事、新经验。这个时候通常做法是,及时改变原来的采访设计,把原来的“问”当配合材料来用,做到随机应变,追着变化的情况,延伸思考并进行新的提问。

2010年7月,杭州市拱墅区有一个叫“亲亲家园”的小区居民给我电话,说要好好表扬一下拱墅区环保部门,他们想方设法解决小区居民与周边企业的环境污染矛盾。我带着“环保如何服务百姓”的报道计划,与涉事地居民和环保人员座谈。小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介绍环保人员怎么蹲点严查企业、组织他们和企业对话、还让他们参与环保检查等。聊着聊着,一位环保人员无意中说了一句,这是他们处理“老厂新居”矛盾的一个办法。“老厂新居”指的是企业先建,然后城市发展了,周边新建起了居民楼。这类厂居矛盾在全省、全国都带有普遍性。如何处理“老厂新居”矛盾这个主题,肯定比“环保服务百姓”好。于是我一边思索,一边追问:“老厂新居”矛盾是如何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搭建厂居对话平台让双方相互理解?居民参与检查企业有哪些义务和权利?《“老厂新居”的矛盾是怎样化解的》发表后,在省内外反响很大。由于以点带面,“问”出了环保信访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该稿获得了浙江省环保好新闻奖。

杭州G20峰会2016年秋召开,这年5月,我提前策划设计好采访杭州化工行业废气整治,打算写一个提问式报道。到该市大气治理办公室采访中了解到,化工行业有一种有机废气(VOCs),除化工外广泛存在于汽修厂、干洗店、家庭装修等行业。这个VOCs虽不能直接产生PM2.5和臭氧,但它可是这两种空气污染物形成的重要前体物,断了它等于断了许多PM2.5和臭氧的“后路”。杭州市正在大力断其“后路”,要在2016年减少排放量3000吨。我一听这个题材好,赶紧转换原先主题,追问有机废气(VOCs)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政府采取什么措施、企业又是如何配合?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很快一篇《3000吨VOCs怎么减下来》的提问稿就写成了。编辑部收到来稿后,认为有机废气减排在全国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应该会面临一些困难。后来,根据编辑部建议,我又写了后续报道《治理VOCs有几难?》,把排放标准制定上不全、缺少统一监测规范、法律方面支撑还不够等几个问题提了出来。编辑部把这两篇提问式报道放在一起刊发,国家环保部派人来杭州调研,广州、南京等地环保部门专门派人来杭州参观学习。

3.采访对象选优问

2011年9月,我获悉杭州、湖州、嘉兴、绍兴4个相邻城市成立了环保边界联合执法机制,专门管理治理边界环境污染的难题。在采访对象的选定上,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如果从四个城市再到边界的县或区都转一圈,采访对象又不给力的话,这个稿子的采访“成本”就太大了。我本着“亲历者和有自己观点”的思路,逐级联系到处理环境污染的环境监察大队,再从大队中打听“亲历者”的监察人员。一个边界污染处置涉及到双方,又从双方的“亲历者”中先电话里聊聊他们的“自己观点”,选出其中更合适采访的一位,然后约好时间直赴所在地。这样既节省了采访时间,又能把报道做深做透。后来采写成的《跨界污染真就没法管?》,登上了本报版面头条,还获得了当年的浙江省新闻奖。

最近两年来,浙江开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桐乡市环保局实行“简单项目不用跑”的申报管理办法,已有上百家企业进行了环评登记网上备案,实现了“零跑腿”。这从方便企业办事来说,无疑是个好题材。然而,我当时就多生了一个疑问,这样网上备备案就可行么,它符合不符合法律法规?以后会不会带来污染、监管的麻烦?这个题材采访起来,就要涉及到环保、法规、审批、企业等部门单位。我请当地环保部门帮我物色不同的采访对象,不久他们把采访对象基本情况汇总给我,我再进行比对筛选,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情况和基层反应,写成了《网上备案会不会放松监管?》,在读者中反响较大。去年10月采写的《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特”在哪?》提问式报道,还上了《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得到了省、市、县环保新媒体的大量转发和新闻界同行的点赞。

猜你喜欢

新居通俗海岛
鹧鸪天·红安老区易地搬迁扶贫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易迁新居
美术作品欣赏
在海岛度假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