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树理论视角下探寻名专栏的成长基因
——《衢州晚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频频获奖的背后

2020-12-07章卫平陈春淋

传媒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训大树家风

文_章卫平 陈春淋

“晒家训传家风”是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衢州晚报的一个普通专栏,它所报道的题材,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要事,没有闪耀的名人光环,也从未去追逐热点,迎合所谓的时尚,有的只是报道普通老百姓身边的家事,但这些家事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该专栏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阐释家训、家风的内涵,引领崇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引发读者广泛持续的关注。更出人意料的是,它收获了业内专家的青睐,成为衢州晚报的获奖大户。

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专栏,为何能频频得奖,其内生因素究竟何在?笔者试从大树理论总结成功之道。

大树理论原本是在管理学中应用,但逐渐引申出励志的意义,并常被描述为“献给浮躁的年轻人的大树理论”。个人认为,这一理论对于如何深耕新闻名专栏同样适用。

深挖一口井,让专栏绽放时间的玫瑰

大树说: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他如此重视家风问题,是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2015年,衢州晚报在改版时,敏锐地把握国家领导人多次讲话中传递出的重要信息,并把它作为新设专栏的方向,以传承和弘扬家风、家训为切入口,把专栏办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阵地。

从2015年4月22日开始,晚报在“家社区”版上正式开辟“晒家训传家风”专栏。2016年开始,刊发时间固定在每周一的“家风”版,以形成阅读习惯与读者期待。在版面呈现上,除了刊登家庭成员的故事外,还会配一张他们家庭的合影照,并把这个家庭的家训家风概括或提炼成一句话,放在版面醒目位置。在报道形式上,力求图文活泼,叙事上增强故事性,有的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加了互动性。

固化栏目文本、版面风格、出版日期,专栏很快得到市民的欢迎和回应,编辑每天会在邮箱中收到大量来稿,编辑在传来的家训家风稿子中精心筛选、用心挖掘,使报道对象尽量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把选题做到位,把报道打磨成精品,体现家训家风故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为了办好这个专版,记者换了一茬又一茬,责任编辑基本守住这块阵地不放,部门人员紧张,积极联络发展通讯员写,广开门路下到社区建点并开展互动活动。这个专栏在常年的运行中,内部评上好稿、好版面的机会不多,但我们依然默默努力浇灌它,相信给读者的一份暖意与美好,会得到回报。截至2019年11月18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已刊登了280期,报道了280个家庭或家族的故事。几年的坚守终于换来甘甜,近年来,“晒家训传家风”成了本集团得奖率最高的专栏之一:获2016年度中国晚报优秀专栏奖一等奖,2017年浙江省名专栏奖,2019年市新闻工作“华岗奖”名专栏。

植根于基层,让专栏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大树说: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

对于专栏来讲,它的生存根基是群众,是无数个普通读者。

作为主流媒体,只有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才有永久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家风、家训”栏目用生动朴实的讲故事方式,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让栏目拥有了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一个个典型人物,一个个家庭,就是引领道德风尚的旗帜,建构起媒体自身成长的丰厚底气,形成支持栏目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第一期刊登的《恰如瑰宝代相传》,讲述的是教师朱美英家庭的家风:严以自立、文化润心。此后,“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行孝道”的家庭典型每周不断见诸报端,如《“三好”家风薪火相传》《四代手工馄饨包着诚信》《一家照相馆三代敬业情》《“若没有妻子,母亲活不到现在》《一本家训造就远近闻名“四无村”》等,这些来自普通百姓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平实、亲切、自然、感人,让读者深刻领悟到家训家风的内涵。

每一个家训家风故事见报后,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来电、来信,热评好的家训家风,也有市民向编辑推荐自家的家训家风,有些社区还把本辖区居民刊登在衢州晚报上的家训家风故事在展示栏张贴,并召开座谈会学习弘扬……

不仅记者写,也让读者参与晒,让他们成为栏目的重要采写力量。随着栏目的不断推进,编辑迅速组织起一批通讯员,这些通讯员成了这个栏目的“铁杆”作者。已经退休的通讯员胡江丰经常给这个栏目供稿,有一次,他了解到孔氏76代嫡系后裔孔晓峰家庭的家风,几次上门想采访,但为人低调的孔先生不愿接受采访。没办法,胡江丰就找到社区,请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其工作。在几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儒风传家臻善臻孝》一文。这样的通讯员还有很多,他们一方面丰富了栏目的稿源,另一方面也为栏目聚起一大批忠实“粉丝”,这些通讯员自己则成为栏目的“意见领袖”。

为了让栏目更接地气,民生新闻中心在常山县金川街道赵家坪社区建立了新闻观察点,记者分批轮流走进社区,经常性开展互动,在创建文明有礼楼道的活动中,让居民推荐身边的榜样,同时也鼓励社区干部写,让一个个好人、好家庭典型登上“家风”版面,带动更多的居民“见贤思齐”,让讲文明传家风做好人在社区蔚然成风。常山县文联主席王海福动情地说,衢州晚报“家风家训”栏目十分接地气,让他们基层通讯员拥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这个专栏也成了他投稿练笔的主战场,尤其编辑多年热情认真约稿、改稿,让他采访写作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深度挖掘,传递温暖向善的力量

大树积极地向光生长,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光明。

“晒家训传家风”专栏如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除了坚守“崇善向上孝老爱亲”的内容定位,我们更看重文本表达,寻求百姓接受和喜爱的话语方式,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温暖故事,激发起社会公众向善向上的力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此让栏目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点燃明灯,传递温度。

常山县青石镇马车村徐海水一家三代工作踏实肯干,为人处事善良正直、以诚待人,2016年6月27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三代党员共谱正直家风》一文见报后,就收到了二十几位网友的热议、意见和建议。有网友留言: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家三代共产党员都有较高的品德情操,他们大公无私、工作踏实、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确实让人感觉励志。他们家的良好品德代代相传,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国人优秀的门风,更有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优良传统美德……

80多岁的读者张先生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自己已经成为这个栏目的铁杆“粉丝”,每期必看,每个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他都认真研读,所有的报道都剪下来收集到剪报本里,“让我们一起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家族生生不息,给孩子们的人生作出正确的指引”。也有不少学生看到这个专栏的家训家风故事后,向编辑推荐自家的家训家风,尽管这些中小学生的文笔还很稚嫩,但每个故事都情真意切,可读性强,无一不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家训家风。这些学生不仅自己写来家训家风故事,还带动父母写。

2019年11月18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刊登了记者采写的《你是最好的理发师》一文,讲的是衢州市中医院一员工多年坚持为父亲和岳父每月理一次发,还陪老人聊天的故事,剃刀之间传递出无限的温情和亲情,抚慰人心,深深打动了读者;第279期专栏文章《“特殊之家“的暖心故事》的题材由市交通运输局驻村指导员主动向我们提供,刚驻村时,她听说村党支部书记方忠宝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顿时心生疑窦,难道支书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经过了解,她揭开了他们家的“神秘面纱”——这是个“特殊家庭”,除了儿子是他们亲生的,其他两个“女儿”分别来自两个家庭,他们家充满了感人的暖心故事……

多年来,“晒家训传家风”的报道层次和对象不断扩大,先后晒出了教师、农民、工人、军人、医生、商人等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这些故事深度挖掘报道了衢州市重视家规教育、注重家风传承的典型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内容,成为三衢大地百姓践行道德文明的特殊风景线,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市里每年评选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很多典型就出自“晒家训传家风”专栏。

创新动能,让专栏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

大树说:多余的残枝只能装点暂时的茂盛,大树之所以能成栋梁,是要靠不断地修剪枝叶。

“晒家训传家风”专栏能够保持品质,持续不断出彩,拥有越来越广泛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除了时间的坚守、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坚持积极向上的主基调,离不开创新动能再造使专栏不断焕发生机。

从专栏的诞生到每个节点的面孔转换,创新总在相伴着栏目的成长进步。继衢州晚报推出“晒家训传家风”专栏1个多月后,由浙江省、衢州市记协和市妇联联合推出的“寻访最美家庭 弘扬良好家风”活动也应运而生。该活动寻访到了“献血救众生”的徐淑芳一家、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朱凤娥一家、相守瘫痪丈夫的女汉子一家、教子有方的毛东武一家等几十个“最美家庭”的家训家风。这些家训家风故事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引人向善。

2016年7月4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100期,以此为契机,专栏再升级,另外开设了“家风家训大家谈”栏目,陆续刊登市民对如何传承好家训家风的热议、意见和建议。

2017年,在栏目3周岁之际,我们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在变化中求发展,即跳出栏目办栏目,跳出平台做大影响。基于此,在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到来之际,与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携手,在确立祭孔主题和主要内容时,把“晒家训传家风”专栏作为一个前期主题平台来打造,使活动先声夺人,家喻户晓。2017年8月21日至9月21日,“晒家训传家风”专栏以“幸福家庭 和睦邻里”为主题,推出了12个版面的“幸福家庭 和睦邻里”故事。为此,民生新闻中心联合文化新闻中心派出6路记者,奔赴各县(市、区),采访幸福家庭。每则报道后还附有“记者手记”或“最喜爱的一句《论语》”,与当年的“祭孔”主题相呼应,提升了报道内涵。

随后,我们推举12个家庭典型作为代表参加9月28日的祭祀大典,让他们成为祭孔的一大主体,感受儒风浩荡的血脉传承。同时用最快时间把12个家庭典型故事集结成册,把它当成“特殊礼品”分送给市民。一系列漂亮的组合宣传报道,使当年祭孔活动大为增色。

2018年年底起,我们又对专栏的版式进行全新的设计改版,根据内容呈现,赋予不同风格的“套装”:传统型、简约型、现代型,同时还伴随季节变换,推出春季装、夏季装、秋季装……此举不但给原有的忠实读者以惊喜,更引来一批年轻读者的叫好。

新的一年,我们推出新的设想,与社区联动,组建“家训家风”宣讲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演讲,通过融媒体传播,把文明的种子洒向更广阔的大地,温暖更多的民心……

猜你喜欢

家训大树家风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大树的日常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大树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大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