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一线去,去触摸现场的真情实感!

2020-12-07李凤虎

传媒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方舱医疗队医护人员

文_李凤虎

2月9日,我跟随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随队采访,转眼已有一个多月时间。

“记者只有深入采访一线,到了现场,身临其境,用心互动,才能触摸到新闻现场的真实性,采写出受众喜爱的好新闻。”这是我在武汉抗疫一线采访的最大感受。

真正触动内心才能打动人心

新闻界认为做一个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五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手勤。现代新闻学创始人之一普利策曾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对医疗领域的新闻报道,以前我接触不是太多。看似隔行,但新闻报道的规律是不变的,那就是要用好新闻价值这把尺子,采写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共300名,其中医师100名,护士200名,涵盖呼吸、重症、心血管等多个专业,来自全省49家医疗机构,由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组成,是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

2月9日晚上,到达武汉。为了摸清庞大队伍300名医护人员信息情况,我从领队手中要了一份人员详细名单。

在第二天的走访中,我了解到,来到武汉一线的河南医护人员,有的没有告诉丈夫或妻子,有的没有告诉父母,有的妻子正在孕期待产或刚刚生子,有的推迟婚礼,有的父母身患重病,有的自告奋勇称自己单身无牵挂,有的要继承父辈或长辈的志愿,有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老将再次领兵出征……在采访时,很多医护人员眼含热泪的讲述,听得我也跟着流泪。写稿时,我满脑子都是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时时泪流满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武汉采访的一个月时间,我流下的眼泪,估计超过了我以前10年的眼泪总量。

人只有到动情处,才会触动内心的真实情感。我采写的《武汉:待我长发及腰,再来看你可好》《方舱医院里的最美容颜》《了不起!战“疫”一线的90后河南医护人员》《谢谢河南医生》《防护服下的你们,最美丽!》等文章,在河南日报或河南日报客户端报道后,河南医护人员纷纷在微信群转发点赞。

一名记者的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到现场一线,贴近采访受众,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才能找到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

用新闻敏感去挖掘新闻价值

发现新闻的价值以及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使之成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的新闻敏感。

我所在的医疗队主要负责对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和诊疗。身处抗疫前线,采访报道面临不确定的安全风险,人很难不恐惧。但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下捕捉到新闻,正是记者的职责。

我通过多次走访医疗队领队、医护人员,了解到方舱医院内部区域划分,以及医护人员分组情况、患者基本信息。我将搜集到的相关素材进行归类,从中分析研判,找出最佳报道角度。

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我走进新冠肺炎患者所住的方舱医院,以消息、通讯、侧记、现场短新闻、记者手记等体裁,采写了《我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江汉方舱医院》《医护人员进方舱医院,穿脱防护服最关键》《方舱医院是啥模样?居住标配不亚于家里 WIFI开放可上网听音乐》《方舱医院的“十二时辰”》《方舱医院里的生日会》《深夜里的方舱医院》《200只千纸鹤“飞进”方舱医院》《方舱医院医疗人员的“守门人”》等一批重磅报道,多角度报道了河南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真实场景以及患者诊疗和生活情况,讲述了河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同时,也详实报道了患者在方舱医院住得进去、住得放心、住得满意,并得到有效医护治疗的整个情况。

在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15岁初三女孩欣欣(化名)每天坚持上网课学习的故事,我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关注。有一次,我和医疗队医生高率斌聊天时,得知女孩欣欣在方舱医院这个特殊环境里仍然坚持学习。于是我跟随医护人员深入方舱医院进行采访,得知女孩欣欣备战中考,学习压力大。我采写的《上网课看书学习,方舱医院里的励志清流》2月26日在河南日报刊登,第一时间引起了河南省教育厅的关注。河南省教育厅与医疗队医生高率斌沟通后,决定由三位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担任辅导老师,微信辅导欣欣的语数英三科功课。十几天来,在河南老师的帮助下,欣欣的心理压力大大缓解,学习劲头更加足了。

根据事情进展情况,河南日报又连续刊发我采写的《跨越黄河和长江的隔空微信辅导》《方舱医院15岁励志女孩出舱啦!“谢谢高医生,我给你敬个礼!”》两篇报道,记下豫鄂两地携手并肩战“疫”的这段感人故事。

3月9日上午8点半,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我事先做了精心准备。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了3月9日凌晨2点至8点这个最后的工作班作为采写角度。从医护人员从驻地出发,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到最后8点半治愈患者出舱,我和医护人员拍摄视频、图片、音频,以多媒体方式,记录了休舱前的这一个重要时刻,刊发了《方舱医院的最后一个夜班》文章,并配发短视频。

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能采访,能写作,掌握多方面知识,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所有这些技能和素质之上,最重要的是新闻敏感。它要求记者大脑的“雷达”随时开着,随时扫描身边的一切事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在方舱医院采访时,需要身着三层防护装备,眼戴护目镜,因为我全身被包捂得太严实,经常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被憋得快发疯了。采访结束,我的内层衣服都是湿透的,回到驻地酒店房间,时常头晕恶心呕吐。

前来武汉抗疫一线采访报道,一些亲朋好友和新闻媒体同行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害怕过吗?”“看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不怕,我怕啥呢,抗疫战场不能缺少党报记者的身影。”这是我的回答。

病毒传染让不少人产生恐惧,但我既然选择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就不能后退。只有真正沉到基层,腿勤、手勤、脑子勤,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

猜你喜欢

方舱医疗队医护人员
冰城“方舱”开建!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方舱日记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