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抗战时期石鲁艺术风格的递进

2020-12-07曾文君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石鲁抗战时期革命

□曾文君 湖南科技大学

石鲁,原名冯亚衍,四川省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画家石涛和现代文学家鲁迅,从而改名为“石鲁”。抗战爆发时,石鲁拥有深厚的革命热情,凭借一股热血投身于延安抗战中,在这一时期,因为延安当地条件十分艰苦,绘画所需材料很稀缺,但梨木较为丰富,木刻刀、纸张、油墨等都可以自己制作,于是石鲁选择了版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石鲁的艺术风格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用来反映中国革命特别是关于延安的革命精神,以“以形写神”的手法进行创作。构图的形式美、顿挫的刀法特征,以及黑、白、灰处理在石鲁的绘画中都可以感受到。

通过欣赏其代表作《群英会》,我们可以感受到石鲁深入观察生活,以写实的方法进行创作的风格。另外《雪地送粪》《劳动英雄回乡》等作品,也都是对抗战时期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宣传革命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石鲁创作了《胡匪劫后》《说理》《打倒封建》等作品,在主题、内容、形式上与之前的作品有一定差异,但在本质上与抗战时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1959 年到1964 年,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激发了石鲁的艺术创作热情。他注重结合生活,深入实地写生,在他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其抒发的情感。

石鲁在这期间先后出访印度、埃及,被它们的艺术深深震撼,于是他传统的笔墨功力也开始加强,逐渐走向继承与创新之路。代表作有《埃及人》《金字塔的傍晚》等。

他之后研究中国画的创作规律,这个时期,作品有一种雄伟的画面效果,通过《转战陕北》这幅画就可以深刻感受到。

《转战陕北》是一幅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中国画,乍眼看是山水画,其实着重表现的是人。不同于早期的写实风格,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在画中体现了出来,这也是新中国中国画的一个转折点。

20 世纪60 年代初,以石鲁为首的陕西画家们形成了“长安画派”,他们尊重传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河饮马》最能代表石鲁那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石鲁采用中国传统的“没骨”画法来表现山水,笔墨婉转细腻,画面构图讲究、虚实分明,透视关系准确。他是在基于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文革”时期,石鲁的作品绘画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改画埃及、印度写生为主,代表作品有《印度神王》《美典神》等;另一种是用强力提按笔法创作的花卉、动物、山水等寓意深刻的文艺画,代表作品有《兰宜乎瘦土》《华岳之雄》等。

“文革”后期,石鲁的创作主要从人物画、历史画转变为花鸟画、山水画,他已经不愿意从事历史题材了。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他以坚硬、冷峻的风格表现内心的想法。这个时期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华岳之雄也》《华山苍龙岭》等。他采用浓淡兼施的手法来呈现山的层叠,带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

石涛的绘画主张,深深影响着石鲁的绘画创作,贯穿于他绘画生涯。石鲁吸收传统绘画的营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又加入了自己对绘画创作的认识和主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石鲁是充满革命热血的,他将重要的历史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欣赏者如同身临其中,可以感受到历史。作为一个革命艺术家,他不仅表现出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还用绘画这个“武器”宣传革命故事、现实状况,反映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石鲁的作品中的人物、山水、花鸟画都从当时生活中取材,在结合史实的情况下,形成符合了这个特殊时代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政治意义。他也一直坚定地走在记录“时代”的路上。

石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对他的艺术经历、艺术作品、艺术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革命抗战历史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状况与走向,把握时代与美术之间的关系,为当下新时期的美术创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石鲁抗战时期革命
长安画派画家作品·石鲁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中国的出行革命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石鲁家属向国家博物馆第三次捐赠书画作品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石鲁家属发声明追索遗作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