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视角探究将传统文化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
2020-12-07赵秉禹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赵秉禹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一、传统文化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对此,奥尔夫早有认识,并在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贯彻了广泛吸收、借鉴各种优秀音乐文化的先进理念。奥尔夫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全人类音乐文化之上的这一预见性的举措,使其教学方法在发展过程中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音乐文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因此而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与兼容并蓄的特质[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进入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后,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互生互利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民族性、本土化践行宗旨是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生根和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外来体系,只有通过吸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进一步丰富自身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才能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相契合。另一方面,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能够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成为延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先进性的重要教学素材。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但当前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却出现了断层,甚至有的传统音乐形式已经濒临灭绝,这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传统音乐受众老龄化,同时面向年轻群体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又较为陈旧的现状有关。因此,为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继续发展,我们必须解决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当今音乐教育的不相适应问题。当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被广泛应用于学前音乐教育,这充分说明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适用性与良好作用。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与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打破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知识的效率,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亲近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将传统乐器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
一般来说,奥尔夫乐器包括有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音高的打击乐器两大类。其中,打击乐器适合初学音乐的儿童。从中国器乐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钟、磬、鼓等制作和使用相对于简单的打击类乐器来说,出现的时间比管乐器和弦乐器要早,这也说明了器乐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规律[2]。按照现代乐器的分类方法,我国的传统乐器可以分为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和膜鸣乐器。其中,体鸣乐器的击奏类如木鼓、木鱼等;拍奏类如钹、碰铃等;摇奏类的摇铃,气鸣乐器的角、螺等。膜鸣乐器的击奏类鼓、摇奏类货郎鼓等作为无音高打击乐器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鼓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等器乐造型相对应,在无音高打击乐器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于我国其他的传统乐器,因为其对学前儿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此不予探讨。
乐器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因此乐器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将传统乐器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能通过欢快鲜明的鼓点节奏带动学生的舞蹈步调和节奏,同时将传统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展现民族的集体性和融合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传统乐器、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自身的乐感,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将古典诗词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与欧洲古典音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欧洲古典音乐认为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音程,他们通常不研究单个的音,因为单个的音是一个比较简单、稳定的状态,而且单音与单音之间基本是直线连接。但对于东方民族来说,单音是可以游走的,它是一个流动的、不稳定的状态。正如中国的语言,咬字、吐字、归韵时,嘴唇、口腔、音色、共鸣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过程”。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不仅仅蕴含在每个音里,更在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过程中。这种连接是曲线的,百转千回,有无数种可能性。单音的千变万化加上音与音之间的百转千回,形成了不同的音腔,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人类成长过程的研究,奥尔夫发现音乐是人类的本能反应,音乐、动作和舞蹈这三者是可以合为一体的,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丧失了这种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唤醒人们的音乐本能[3]。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就是奥尔夫提出的音乐的原本性,即在教育行为上将音乐、语言和动作融为一体。而能够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最基本也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节奏,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就是音乐、语言、动作三位一体,并以节奏将三者连接、贯穿其中。而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而且还特别讲究韵律,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节奏要求是一致的。加之当前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的比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明显增加,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融入古典诗词,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是一大趋势。对此,教师有必要充分了解古典诗词歌词的历史脉络与分类、音乐特征、演唱风格,明确其诵读规律、吟诵方法等,并主动收集相关音乐素材,如当地吟诵调、民谣等,以便将古典诗词正确运用到奥尔夫教学法中。
四、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不但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与我国的本土文化也相互适应、相融合,能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在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民族均有着自己难以磨灭的文化传统,音乐元素更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民族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像戏曲、民歌、舞蹈等都是很好的音乐教学素材,因此,在确定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将当地的音乐元素和民族特点。
为了增添生活乐趣、改善生活环境,广大人民群众自创了各种通俗易懂、易于传颂的歌曲形式。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其已经成为一种地方特有的音乐文化。民族歌曲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奥尔夫教学法十分重视生活中的音乐体验,重视民族传统音乐,因此将地方民歌引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气氛焕然一新。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在音乐中陶冶学生情怀,使其能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所以不论是奥尔夫教学法还是国内音乐教育方法,都要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石,开展音乐教学活动[5]。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地方戏曲常被音乐家们戏称为“戏曲活化石”,如湘西花灯、辰河高腔、黄梅戏等优秀的地方戏曲。地方戏曲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易唱易和,讲述着那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风土人情,表达了当地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了解和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与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器乐造型和综合训练四部分训练课程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6]。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将儿童自然引入学习状态及其即兴性、原本性的教育特点与传统民间音乐由劳动人民自发进行口头创作并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发展特征具有一致性,这将使得传统民间音乐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因此,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符合奥尔夫教学内容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