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的概念及意义

2020-12-06李超许春雷刘慧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李超 许春雷 刘慧

摘 要: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专业发展主观能动地设计教学规划、制定教学方案、总结检验教学效果、建立数据分析教学案例等教学过程的规划。这种教学方式一改全盘被动接受由学校制定的教学规划,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革新新时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适应性教学;高等教育

自20世纪末伊始,我国艺术类高等教育院校及各类艺术设计专业门类逐年增加,新型专业不断涌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专业不断出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以往旧的教学方式不断被突破,教师原有教学经验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艺术教育发展状态。受教育群体的成长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在新时代下艺术类高等教育事实上已经面临一些“时代适应性”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自我诉求已不同于之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预期对这类人才的要求已有了新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对生活所需的美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生活观念的诸多变化,无形中必然对与生活直接且广泛联系着的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产生影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今已在社会教学中得到应用,但尚处于探索式的发展阶段,对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没有提出明确构想和方案,更没有形成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社会趋势。

基于艺术设计教育当前所面对的这些发展现状,笔者在局部范围内尝试讨论,针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阶段中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些问题,试图通过艺术高等教育中这一适应性教学方式的提出和讨论来解决。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提出的背景与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艺术及艺术教育领域兴起过艺术变革和艺术革新大讨论的热潮。近些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在各高校的“遍地开花”,专业建设的雷同、教育形式的雷同、教育教学方法的相互掺杂,都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和教育效果的趋同。

第一,趋同本身不存在过多可质疑性,但在附带的条件下,就变成了一个具有盲目性的问题。不合时宜的教学法依旧存在,教学思路老套,循规蹈矩、闭门造车现象有之,缺乏活力型教学探索。

第二,由于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雷同和人才培养流于表面,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几年的时间内,甚至毕业初期就放弃了专业发展,为了生存改行做了其他工作。教育原本是为社会不断输入高素质的劳力资源,国家宝贵的教育资金投入却因此白白浪费掉了。

第三,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对艺术的精神本质的观照,而只是一味强调技术性成分的输入。如果人的培养不是建立在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基础上,那人的价值观就会出问题,这是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复兴的积极进取大潮中,应结合艺术的本质、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做到与新时代同歌共舞。

第四,时代的思维、信仰、技术、习俗、文化基因等影响社会进步的诸多因素不断变化着,必定为艺术教育带来全新的思考。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的含义及教学方法

适应性教学就是在当前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教育活动,以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适应性教学,核心是在对受教育者的智能的充分判定下,采取更加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促使受教育者个体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推动其提升主观能动性,激发受教育者对专业的兴趣,适应专业学习,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性”。

那么,艺术设计教育的适应性教学方式,就是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努力培育以适应当代受教育群体的集体社会观和集体发展观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性”是在时代演变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是从具体实践的教学经验中积累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通过不断调整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符合真实教育场景和满足社会所需间的平衡状态,完成教学。

第一,课程设置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的形成。有效的课程设置,会使受教育者较短时间内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好比在陌生的道路上设置了清晰简洁的路标,受教育者会通过优良的课程设置,花费较少的时间,系统、完整地收到成效,不走弯路、不浪费精力地快速完成学业。有效地安排知识结构与实践结构两大课程体系,适量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学时,实践性课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更为直接的学习过程,充实有效的实践性课程要求教学方式不能墨守成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完备的教学设计,设计需要有时代性、前瞻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索,灵活运用包括教育方法、手段在内的一切教育方式。

教学中,教育者需引导受教育者掌握历史,了解现实问题,结合课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课程量的增大,势必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新挑战,促使教育者不断调整、改变旧有教学方式。同时,应该全面认知专业课程,在满足既定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编制出适应性教学课程规划。

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与探索,其优势表现为: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活化了教学内容,以提出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为实质,为在教学资源新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起到彼此增强、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思路的转变,是适应性教学方式倡导的前提和具体途径之一。

第二,教学评价方式改变,完成由教师打分向学生自我打分的转变。适应性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打分制上,探寻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结果的途径。自我打分,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对知识和能力收获的自我认定。自我打分过程促使學生更加主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显示着教师的适应性教学方式必须有灵动的特性,随实践教学分类分阶段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的教学反馈。

第三,适应性教学应是在对受教育者艺术认知水平正确判断的前提下进行的艺术教学活动。在一般的综合院校中常常可以看到统一规划的教学形式,有时如果不能够对其灵活地运用或是被动接受行政掌控的教学管理机制的话,将严重阻碍艺术教育的特性发挥。进入高校前的艺术培训,学生在短期内通过一种固定的应试教育模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而对于其他重要艺术问题的宏观理解总是有些不足,在进入高校更专业更高层次的学习后,这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常常阻碍着他们进一步学习。

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阶段教育,专业性学习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理性认知培养总是在感性认知培养之前,学生在大学阶段应完成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独立个体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针对受教育者个体做出判断。

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应注重和艺术本质相联系的个性化艺术发展培养。这就要求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教育者必须弄清受教育者当下艺术水平和艺术认知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做出正确判定。

以往,大家普遍认为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学计划来执行教学活动。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共性发展问题,但同时更要体现个性差异,注重艺术个性表达和艺术认知的培养。在强调“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下,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丧失独立思维,尤其在艺术教育中更是如此。

当下,艺术界千人一面的作品、相互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表现是否就来源于我们高等艺术教育“统一化教学”的模式呢?适应性教学方式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古代教育观,差别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的精髓。

第四,教学思路和观念的转变,谋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通互融、相互增长的教学形式。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教学方式提出,还需要教育者改变自身留存着的不符合时代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在具体措施中“工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工头”(教育者)和“工人”(受教育者)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学生完成课程制定的所有训练项目及项目考核的“作品”(具体成果),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学生就是教师的“作品”。落实在实践性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训练,指导学生项目操作程序,指导学生塑造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学生作品”。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项目化”融合、统一到教学情境中,而不是教、学两条线,考、判两个面的不合理的教学形式。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效果而言,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拿出现实作品或产品,接受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检验,也就预示着要经过社会的检验和认可,转化为商品价值或是学术价值。适应性教学恰恰能够从质和量的双重标准上如实达到这些效果和要求。作为艺术个体风格语言表现的特殊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其意义更在于现实性上。

一套完整、有序、高效、可行的训练计划,势必带来鲜明个性特点、强烈语言风格的教学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完成任务的主体定位更加清晰,约束性更为强烈。二是课程管理处于教学实际过程之中。每一项目之间是相互连接的,都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三是教学实操性,有利于教育者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稳步提高。在课程规划和运行中,教育者不断探索、反复调整技术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教学从以往封闭的教学状态,逐步走向开放的教学情境和灵活的教学过程中来。受教育者学习、训练并不断注入新的思考,教育者不断反思教学方式、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动态提高教学质量,最优化完成教学任务。四是倡导校际校企间以及各行业、协会、生产部门、学术团体形成互动机制。适应性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校外优等资源的融入,使教学成果与社会生产相联系,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外拓化发展。

四、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适应性教学方式实施与反馈的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教学方式及其理念,是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教学实施需首先确立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育者要充分理解适应性教学的特性和意义,动态研判、制定课程训练内容,深入掌握现阶段受教育者认知水平,提出现实状态下的教学训练任务和规划,而不是死板地研究大纲要求。

一般情况下分为五步:第一步,课程总体教学过程和总体教学思考;第二步,各阶段任务规划及彼此间相互关系的梳理、规划,其中具体细节应包括训练项目的分类和层级设置,要对训练任务要求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给予分析、设定,注意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和解决途径,各阶段训练后及时总结,提出下一阶段训练要求,层级训练相继进行,反复补充、修正;第三步,不断理顺课程的运行过程,明晰运行效果,从头至尾反复揣摩、思索,在整体思路下不断调整训练方案的不当之处,调整时做到不偏离整体、统一有力,使过程训练准确无误;第四步,确立课程训练最终目标,形成训练最终成果;第五步,反思、总结适应性教学实施方案及过程,不断吸收新的学术思想观念、学术成果,以探索研究为教学主动力。

五、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适应性教学方式,具有强烈的实验特性,其自身不断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动态发展中,应不断调整运行方式和具体措施,不断积累教学理论经验,设置最优化教学形态与教学情境。此外,适应性教学方式很好地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造型思维训练和技能提高训练的双重任务,其特点就是教学充满活跃的思维求索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形态,不断适应社会新型生产力所要求的变化,不断处在观念变革、信息化发展研究的最前沿,不断研究受教育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群体特性,所谓“青春一代”他们的身心发展与思维意识中表现出的最强烈、最敏感的对新事物的热忱。教育者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理念中,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这种群体身心特点,制定完善、合理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教育评价的双重约束:兼以高考改革为案例[J].教育研究,2019(9):4-13.

[2]班石.藝术设计基础教学谈[J].装饰,2006(11):19.

[3]杨元高.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文素质培养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98-99.

[4]曹瑞林.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素质培养[J].装饰,2006(9):99.

作者简介:

李超,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许春雷,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色彩艺术。

刘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