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置三大构成课程刍议
2020-12-06李咏朱亮
李咏 朱亮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中大多以技能教学为主,而忽略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化、体系化培养的现状,结合专业特点,联系三大构成与计算机技术,对提升该专业人才的艺术修养提出分阶段教授三大构成课程的建议,力求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大构成;课程设计
注:本论文系2018年度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形式突破表达——适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研究”(201811538031)研究成果。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艺术方面的特殊性
(一)生源的特殊性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课程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具有理科生。学生入校前缺乏一定的艺术基础训练,入学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素描、水彩等强调绘画技巧的美术基础课程,其课堂练习的呈现达不到理想效果。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绘画功底提升不明显,成品呈现与预期效果偏差较大,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对绘画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否定自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大打折扣。
(二)师资力量的特殊性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由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知识综合构成,要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既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生产能力,又拥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前期国内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导致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资源缺乏,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来自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专业。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编程教学经验,是以国内一些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方向更倾向于计算机编程,由于这类专业教师在艺术设计方面缺乏经验,授课内容在视觉版面设计、色彩运用和搭配等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学生设计基础薄弱,专业后期项目作品的质感提升受到较大限制。
(三)课程体系的特殊性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里,专门培养艺术素养与激发学生创意的课程占比较小。通过对近40所不同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发现大部分院校开设了艺术类课程,但艺术类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占比较小,课程数量一般不超过3门,而且授课方式也比较滞后,依旧采取以素描、水彩等为媒介的传统绘画课程。
此外,在专业课的授课中,教师也很少将专业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很少涉及构图、色彩等设计基础知识,教师也很少细致地向学生分析当下流行的平面作品的构成原理。当然,不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国内外的优秀作品来做案例分析,但由于学生缺乏一个体系化的设计理论学习,在理解作品背后的创意的来源方面迷惑不解,也很少主动地将优秀的创意运用到自己往后的作品当中去。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三大构成课程的必要性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三大构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包豪斯的早期教员、基础课程的创作者之一伊顿否认包豪斯的基础课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认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设置,只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平面构成是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达到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能力的目的。
三大构成课程可以弥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艺术素养上的不足,为其后期的专业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艺术基础。经过一段时期的艺术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艺术理论基础上向外发散思维、拓宽专业知识,对情理结合、数理思维以及悖理思维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训练,将思维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且创作方法灵活多变。
(二)三大构成有利于提升专业能力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同时也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三大构成的学习和艺术专业课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来讲,在学习三大构成课程后,学生能掌握点、线、面的分解和组合,色彩的搭配以及立体空间等知识并将这些运用到后续的作品设计中,这不仅会改变学生的设计思维,还能提升作品的设计内涵,使设计出的作品更有质感。经过一定的积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都大有提升。
三、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
(一)开设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时,可以利用学生擅长使用电脑软件的优势,将三大构成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例如,将平面构成与Photoshop软件、数码摄像相结合,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实现以往在画纸上完成的点、线、面的图案构成训练,不仅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更好“上手”,还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训练如何思考。此外,取景、拍摄时,学生们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构图,吸取大自然中美的成分,后期加以夸张、整理、取舍和变形,发现构成的更多可能。
在色彩构成的学习中,可以利用Adobe Flash、手绘板与SAI软件用电脑绘制训练图例。通过一定量的图例训练,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灵活运用。在学习立体构成时,运用三维软件3D MAX进行立体形态构思设计,不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材料制作费用,在设计过程中推敲、修改方案更为方便。另外,对于一些形体的柔性变形、拓扑变形,运用实际材料技术很难实现,运用三维软件则能很方便地通过建模实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使富有想象力的创意能够得以直观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类院校在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时会出现两种开课模式,一种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教学,另一种是将三部分安排在一个课程里教学。第一种会造成三大构成联系不够密切,每个独立的课程又出现重合的知识点,造成课程设置重复、繁杂等缺陷,给学生带来学业上的负担。就第二种授课模式而言,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学习完三大构成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错综复杂,学习成效不高,理论知识会占据较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也不能充分理解、消化、运用三大构成的知识,达不到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三大构成课程的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可以将三大构成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前期以讲授软件使用为主,构成的基本理论为辅。中期以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理论学习为主,操作实践为辅。例如在学习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和平衡时,可以用Photoshop中的复制图层、旋转和变换基本型获得图形;在学习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对比时,结合Adobe Flash和SAI使用手绘板学习,用Adobe Flash绘制出图形后,用SAI上色,操作简单方便。后期课程以综合实训为主,主要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解运用,以及自主设计、创造思维的培养。
第二个阶段,将立体构成与專业课程相结合。以三维图形设计为例,因前一阶段已学习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对构成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立体构成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第二阶段的课程安排中可以同时兼顾软件学习与立体构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值得注意的一个关键点是前期在平面构成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等,所以在立体构成的教案设置里可以删去重复的部分,为学生减压。
对于上述提及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师资力量的特殊性问题,采取艺术设计基础课授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助教”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一特殊性带来的困境。在课程分配上鼓励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合作,相互“助教”,提高艺术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使艺术设计基础课真正成为专业课的基础。这种相互“助教”方式不仅能解决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也能让专业课教师和艺术基础课教师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为三大构成课带来更多的活力,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科技部.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Z].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赵殿泽.立体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4]陈岩,聂守宏,汤士东.立体构成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