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拉特民歌的特征与发展现状

2020-12-06李广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9期
关键词:起源现状

摘 要: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通过了解乌拉特民歌的历史沿革,学习乌拉特民歌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审美视野,认识蒙古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关键词:乌拉特民歌;起源;现状

2017年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学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之一,具有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义务,更有保护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乌拉特民歌的起源

蒙古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自成体系,特别是民间歌曲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乌拉特民歌在历史进程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充分展现了乌拉特蒙古族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及地域特色。

(一)受呼伦贝尔草原文化影响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以前的乌拉特部蒙古族生活在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属于科尔沁部的一个分支。依此推断,流传至今的乌拉特民歌与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部的民歌有着深远的联系。这个观点从民歌中就能找到真实的依据,如科尔沁民歌《阿日达格钦柏》和乌拉特民歌《布荣汗的布日嘎斯》在两个相距千里的地区得以传唱,在歌曲内容与形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乌拉特民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以其原貌或变体的形式留存下来。

(二)受鄂尔多斯部文化影响

明末清初(公元1600-1700年间),乌拉特部从呼伦貝尔草原迁徙至阴山西段的南北草原上,乌拉特民间文化也随之流传到内蒙古西部。随着朝代更迭与发展,不同部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渗透,乌拉特蒙古族与隔河相居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文化长期交融,出现了许多音乐特征相似的民歌。如鄂尔多斯民歌《赛日宝利格》和《格鲁赛亨》至今都被乌拉特部民众广为传唱。

(三)受宗教文化影响

十八世纪起,随着各大庙宇的兴起,藏传佛教盛行于乌拉特草原,以梅力更庙为代表的佛教圣地,成为乌拉特民歌中政教颂歌的摇篮。其中以罗布桑党比扎拉生(1717--1766)为代表的三代活佛共创作了八十一首民歌在乌拉特草原乃至内蒙古各地广泛流。如:《阿齐特古斯喇嘛》、《额日和木德格得》一直是为经典之作口口相传。

二、乌拉特民歌的发展现状

(一)婚礼仪式口传

乌拉特民歌深受乌拉特婚礼仪式的依托而存在,而乌拉特婚礼仪式又是当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喜爱的重要礼仪活动。在传统的婚礼仪式程序中,由长辈亲朋自觉组成民歌团队,选曲以乌拉特民歌为主要内容。因此,乌拉特民歌的传承方式便随之确立,通过婚礼仪式的传唱和影响,即受到长辈歌唱仪式民歌影响歌者主动学唱。

(二)艺人口传

对乌拉特民歌民间艺人的界定并没有专门的标准,而是以人民群众的广泛意义的审美标准约定俗成的判断而认定,即具备歌唱乌拉特民歌音乐韵味及能力的、并被当地老百姓公认的歌者。这类艺人并不广泛存在,但也不匮乏,一些民歌爱好者会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对民间艺人求学,使得乌拉特民歌得以传承。

(三)学校教学

乌拉特民歌在巴彦淖尔地区已经成为文化的典范,在当地蒙古族小学、中学可以听到、看到学校组织有关乌拉特民歌的文体活动或教学,但表现出未形成专门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因此,多停留在学唱仅有的几首民歌的状况之中,并未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之深厚内涵。

乌拉特民歌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自然与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历史积淀。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变革与发展,多种音乐文化纷纷涌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受到冲击。尽管如此,乌拉特民歌仍旧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民族内涵缓慢的生存和发展着。2005 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进行,乌拉特民歌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学校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借助中学教育广大受众群体,将乌拉特民歌引入音乐课堂,为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乌拉特民歌集》王志强主编,乌拉特中旗文化涂于广播电视剧出版,2008年10月。

[2]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李世相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一卷,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

[4] 《蒙古族传统民歌》苗金海、木兰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非遗”乌拉特民歌在中学教育传承的应用研究——以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SY202040)

作者简介:李广睿(1981.09),男,汉,研究生,硕士,河套学院艺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起源现状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