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痛风误诊为左踝扭伤1例

2020-12-06文晓东罗民杨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9期
关键词:痛风性血尿酸踝关节

文晓东 罗民杨

摘要:痛风是指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形成炎性关节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年轻群体最为多见,主要症状有关节肿胀、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局部皮温增高或发红;痛风最常见的关节是第一跖趾关节,但不限于此关节,属于非典型的关节炎,且有高尿酸血症,因部分痛风症状不典型,且与其他关节类疾病症状相似,诊断难度较大,容易被误诊。本文以1例不典型痛风误诊为左踝扭伤为例,现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不典型痛风;左踝扭伤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82-01

痛风又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导致,是一种组织损伤疾病,多累及上、下肢各关节,而下肢第一跖趾关节因承受压力较大也易受累,加之此处局部温度较低,故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和肘关节等。而踝关节伤扭因部位和症状与不典型痛风相似,误诊概率较高。本文选取1例不典型痛风误诊为左踝扭伤进行报道,具体探讨结果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24岁,自述3天前军事训练过程中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前来门诊诊治。查体:患者左踝关节外踝处轻度肿胀,局部皮温稍高,有压痛。故诊断为左踝关节扭伤合并感染,采取抗生素治疗措施,治疗3天后关节部位肿胀症状得到緩解,但是局部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且患者行动不便,便调整治疗方案,停止使用抗生素,给患者口服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外敷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消失。但是近一年内仍反复出现左踝关节疼痛,期间均以慢性踝关节扭伤进行处理,治疗效果不理想。2月前患者进食海鲜后再次出现左踝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且伴有发热乏力、活动受限,于是入院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轮椅推入病房。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节律齐,心音清,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听诊肠鸣音5次/分。辅助检查:血尿酸示:582umol/L。x线片示:左踝关节未见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秋水仙碱。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追踪结果显示再无复发[1]。

二、讨论

2.1对痛风性关节炎缺乏认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以老年痛风最为常见,多由外伤、感染、饮酒等因素诱发,初发时累及部位为单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发,多伴有关节红肿热痛,本次研究的1例患者均符合上述描述,但是临床医师缺乏对上述特点的认识,只考虑到踝关节扭伤病史,未进行血尿酸检测。

2.2缺乏对血尿酸的诊断意义的了解

本次研究病例在确诊前未查过血尿酸,加之患者病程较长,年龄较小,且合并其他疾病,仅凭1-2次阴性或阳性检查就诊断为与痛风相似的其他疾病;患者病症发作时利尿作用加强、尿酸代谢加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与左踝关节扭伤类似,使得误诊率得到显著提升。

所以为避免误诊现象再次出现,需在病情诊断前,仔细询问病史或者相关职业接触史,还应警惕非流行性散发病例;若患者病史较长,则需注重对关节性疾病的排查。

总之,需注重痛风疾病的排查,全面了解患者病史,认真给患者做相关检查,以降低误诊概率。本文选取1例误诊教训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提升对痛风的重视度,尤其是对踝关节疼痛或者其他关节肿痛患者,需认真对患者进行血尿酸和痛风结节检验,并了解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征,以便实现患者疾病的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蒋艳珍,余慧,杨丽琴.痛风性关节炎17例误诊临床分析[J].兵团医学,2015,03:18-20.

[2]国进,吴广智,崔树森,等.足踝部上皮样肉瘤误诊为痛风石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3):173-174.

[3]钟名金,柳海峰,欧阳侃,等.痛风性肩关节炎伴痛风石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骨科杂志,2020,040(007):441-444.

作者单位:

西藏昌都31676部队  西藏昌都  854000

猜你喜欢

痛风性血尿酸踝关节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关节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崴脚可不是小事
X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