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共同体视阈下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探讨

2020-12-06陈甦甦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师范生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学共同体视角,论述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教育理论教学和数学主题见习深度融合模式、“双导师制”下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深度融合模式、结对帮扶和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模式、教学技能活动与毕业综合考核相结合模式。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 师范生 数学教学技能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32-02

教学共同体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流、合作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同目标任务的教育群体。在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加强教学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间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最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不断提高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的质量和水平。

一、教学共同体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研究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共同体概念。如“教学共同体”是由高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教师与地方小学一线教师为了实现合作、互助共赢而平等自愿地共同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非正式组织或群体。

教学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互相依赖。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组内某个成员有利的,对全组也有利;对整组有利的事,对群内成员也有利。可以通过奖励、资料、目标等方式增加小组的依赖性、密切联系性。当组内成员存在共同目标时,相互依赖程度就会越来越强。为了统一目标,组内成员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组内成员占据某个目标任务的部分资料、信息与工具,全组成员拥有共同的身份。其二,个人责任感。组内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对全组成功、荣誉具有一定的责任。增强个人责任感的手段很多,如让不同组员充当不同角色,并根据需求进行轮换;实时掌握组员与共同体息息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情况等。其三,团队协作。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技能有利于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拥有更多的收获,并对小组成员和睦共处产生重要的影响。协作技能主要涉及构建小组、交流思想、开展活动等技能。其四,科学编组。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水平,就必须科学编组,根据成员的年龄、性别、学科、民族等因素来分组,旨在通过同伴互教构建良好的教师和师生关系。在编组过程中,还要考虑教师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业务水平等因素,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分组以后,还能够根据个性差异、实际需求等进行调配,增加组员之间的依赖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与价值。其五,多能力任务。在开放性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大量的多能力任务。多能力任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等特征,能为教师创造更多提供和接受帮助的机会,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各项目标任务。

二、教學共同体视阈下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一)教育理论教学与数学主题见习深度融合模式。数学专业师范生除要加强数学学科课程学习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外,还要适当参加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数学课程任课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数学专业师范生开展与教育理论息息相关、主题明确的见习观摩活动。具体教学流程为:教学案例导入—课堂观摩—设置问题—小组探讨—升华和深化。主要教学内容有: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如何把控课堂教学;采用哪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怎样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蕴含哪些数学思想;等等。数学教学法教师要基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加强与“教学共同体”的小学一线实践教师的沟通交流,有目的、有计划性地组织数学专业师范生到小学课堂实地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并做好课堂笔记。观摩结束后,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深入分析、讨论并总结教学案例,这样数学专业师范生不仅能够学习和理解教学案例中蕴含的优秀教育理念,而且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同时,教师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相互沟通交流,也能够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教育实践知识,从而有效改善后续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双导师制”下的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深度融合模式。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采用任务驱动式、问题导向式和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引导数学专业师范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互相合作,共同加强对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大量的教学研究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师范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为后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共同体视阈下,对数学专业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高校师范专业应与区域内小学共同举办校企合作活动,组织数学专业师范生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如组织数学专业师范生到当地小学观摩一线实践教师开展的示范课程。师范生与数学教学法教师共同参与。在正式观摩听课前,数学教学法教师要布置准备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去了解观摩课内容、教学对象特点,从而找到课堂听课和观察学习重点。在听课过程中,要督促学生根据听课和观察点要求搜索并整理信息,做好听课记录。听课结束后,数学教学法教师要注重与师范生共同探究课例,与小学一线实践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一线实践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自己备课目的、侧重点、教学设计想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最终成效等情况;师范生要积极向一线实践教学请教课堂观摩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通过答疑解惑,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法教师要指导师范生体会一线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挖掘和整合材料资源,如何在课堂上做好理答,做好课堂节奏的把控,等等。另外,还可以采取分组跟班听课手段,确保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听课量不少于一定的课时,并积极做好课堂观察与笔记,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功底、个人感悟,针对听课情况写完整的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在“双导师制”下,要做好实习的岗前培训。培训模式以实践为主、理论讲解为辅,并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帮助学生成功走上教学讲台,和名师互动、切身体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和教学技能训练高度统一,深度融合,为学生做好实习教学工作夯实基础。

(三)结对帮扶和反思性实践相结合模式。教学共同体视阈下的教学技能训练要构建完善的师徒结对、同伴结对帮扶机制。应科学分组,每组6~8名学生,要求教学共同体中的一线实践教师进行帮扶,一人负责一个小组,同组成员之间互相结对,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优秀的师范生负责同组其他同学。首先,一线实践教师将自己的课程表发给帮扶对象,要求帮扶对象在没有课的情况下,到小学跟班听课,积极帮助所跟班級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能力。其次,一线实践教师讲授如何备课、上课,并与帮扶对象开展专业对话,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实践技能。要求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监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同伴间互相听课、模拟上课。另外,数学教学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案例传授备课、讲课等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数学课本某章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备课,分析教材并开展教学设计。数学专业师范生自行搜集教学资料、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向一线实践教师寻求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小学课堂的需要。开展模拟教学,在小学课堂上进行真实课堂体验,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备课、讲课能力,培养控堂能力、理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具使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实现共同进步。

在结对帮扶、组织学生观摩、体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数学专业师范生必须做到自我反思,实现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每位师范生在反思过程中汲取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数学专业师范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反思总结,并落实到具体行为中。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基于学生角度观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符合学生群体认知规律,思考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再如,结束课堂教学以后,要多向同行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基于“教”的层面,详细记录课堂教学的突出和不足之处,吸取教训,并在后续教学中进行优化调整;基于“学”的层面,记录学生创新见解、课堂上的精彩片段,如此通过反思日记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一点一滴进步,实现长远发展。教师应积极引导师范生说出教育教学中困扰自己的问题,并组织开展集中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育资源的开发、数学简便运算的运用、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中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等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改善学生教学行为的过程。因此,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将结对帮扶与反思性实践高度统一起来,引导师范生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信念,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四)教学技能活动和毕业综合考核相结合模式。数学专业师范生要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和教学技能活动,如参加各级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书法大赛、绘画大赛、基本功汇报演出等,开展数学建模实验,参与微格教学视频录制、微课录制等,丰富和提高自己上讲台的经验,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素养。这些数学技能活动,可以作为师范生毕业综合考核的一部分考核指标。此外,毕业综合考核还可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单一的专业教师评价改为学科其他课程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小学一线实践教师及师范生、小学生共同参与的联合评价。长此以往,不断提升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品质,促进其未来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共同体视阈下的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联系、互动,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提供更多教学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不断提升师范生的数学技能素养。

【参考文献】

[1]韦芳,罗之勇,石秋香.教学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1(3).

[2]李晓兰,冉登远.校地教学共同体:地方院校教育实习新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

[3]朱桂琴,陈娜.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下的“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4]李晓兰.校地教学共同体视阈下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作者简介】陈甦甦(1981—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师范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