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0-12-06韦玮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经济增长

韦玮

【摘 要】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教育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教育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提出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协调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入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正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23-04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获得全球各界的广泛认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教育通过提高人口的素质,培养劳动力的技能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的投入,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旨在通过推动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生产要素转向更高生产效率的部门,从而提高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教育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刘易斯(1954)提出教育所引起的知识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国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逐渐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应用到该问题中进行分析。周英章、孙崎岖(2002)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对我国1952年至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长期存在协同的均衡关系。李玲(2004)认为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于国际水平较低,原因在于教育投资总量较低、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教育投资效益低下。于凌云(2008)分析了非政府教育投入和政府教育投入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刘新荣、占玲芳(2013)发现教育投入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教育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形关系。顾芸(2018)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认为教育投入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作用。

(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配第、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在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库兹涅茨分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吕铁、周叔莲(1999)提出,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存在于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工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刘元春(2003)认为二元经济转型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伟等(2015)认为我国将进入由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对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显著的影响。李翔等(2019)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以上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对教育投入、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多倾向于单独考虑教育投入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少有作者同时考虑两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研究方法上看,多运用时间序列、静态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鲜有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分析教育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城市的影响差异,以期为城市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某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货币计量价值,考虑到人口的因素,因此选取城市(含市辖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总量的比值,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PCGRP)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一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一阶滞后项(PCGRP it-1)。经济的变化由于存在惯性,当期经济受上一期经济的影响,因此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一阶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的内生冲击因素。二是教育投入(EDU)。选择我国各城市政府部门公共財政预算支出中的教育事务支出项目作为衡量教育投入的指标,具体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三是产业结构升级水平(IND)。按照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会逐步增加,因此选取城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与其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

3.控制变量。在岗职工工资(WAGE)。工资收入导致的投资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城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其作为控制变量。

4.数据来源。所选取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至201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部分年份城市的缺失数据用插值法进行补充,选取的35个大中城市为我国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拉萨除外)。

(二)模型设立与估计方法

如果回归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传统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不一致。动态面板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引入模型中,对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差分GMM、水平GMM和系统GMM,本文主要使用系统GMM法,并对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lnPCGRP、lnPCGRPit-1分别表示当期与上一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lnEDU表示教育投入,lnIND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lnWAGE表示在岗职工工资水平,β0为截距项,β1、β2、β3、β4为各变量的系数,μi表示个体效应,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至2018年全国不同城市教育投入、经济增长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投入的差异程度远超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差异程度。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面板数据可能由于变量的非平稳性导致变量间出现伪回归,因此,在进行模型分析之前,对模型中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LLC检验和PP-Fisher检验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的变量都是平稳的。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1.全样本估计。采用差分GMM与系统GMM的一步估计法、两步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表3是对4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对比。

由表3可见,联合显著性检验 Wald 检验 P 值为0,表明了4个模型在整体上是有效的。Abond检验用于检验随机扰动项是否存在自相关,结果显示模型(2)、(4)有效,其中模型(4)的效果更好。Sargan检验用于检验工具变量是否存在过度识别的问题,结果显示模型(2)、(4)的 Sargan 检验 P 值均在 0.99以上,反映了选用人均GDP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其中模型(4)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使用模型(4)即系统GMM两步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的模型是最有效的,因此选用其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模型所有解释变量的P值小于0.01,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具体分析各解释变量的系数:PCGRP的滞后一期平均变动1%,引起当期PCGRP平均变动0.64%,说明经济增长的上一期水平对当期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存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教育投入平均变动1%,会带来PCGRP变动平均0.088%,说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平均变动1%,会导致PCGRP平均变动2.43%,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的强度较大,高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职工工资平均变动1%,会导致PCGRP平均变动0.069%,反映了职工工资与经济增长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收入增长带来的投资与消费能夠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2.分区域估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本文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式,将35个大中城市划分为东部城市、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三类,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分别进行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

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来看,首先,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说明无论是在哪个区域,教育投入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系数分别为0.0966、0.0792、0.0613,反映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递减。结合表3、表4可发现,中西部地区城市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略低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可能在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低下,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水平。其次,滞后一期PCGRP与当期PCGRP的关系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正相关,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区PCGRP都会受到自身惯性冲击的影响,但由系数可知,这种冲击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再次,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东、西部地区显著,但中部地区不显著,并且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原因可能是尽管中、西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所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仍较为低下,从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最后,不同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职工工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这反映了可能中西部地区消费、投资相对于东部地区较低,职工工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关系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二是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影响程度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递减。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从全国范围来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分区域来看在东、西部地区显著,在中部地区不显著。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首先,要持续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拓宽教育投入资金来源的渠道,使教育投入主体多元化,鼓励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推动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最后,要注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健全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投入与收益的核算,减少教育经费的浪费,同时促进教育与科技投入的成果转化,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推动教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第二,要协调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要充分认识不同区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政策上不搞“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投入政策。一方面,落后地区要优化教育投入的结构,提高教育资源投入的效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经济的辐射效应,带动欠发达地区教育、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共享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带动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的优化来看,要积极推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的增长,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教育业、现代服务业,同时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的区域分布来看,应根据各区域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适时推进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产业承接,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周英章,孙崎岖.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7).

[2]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8).

[3]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10).

[4]刘新荣,占玲芳.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3(3).

[5]顾芸.教育投入、时空效应与经济增长——兼論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公平”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8(5).

[6]张同功,张隆,赵得志,等.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20(3).

[7]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1).

[8]刘元春.经济制度变革还是产业结构升级——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及其未来改革的重心[J].中国工业经济,2003(9).

[9]刘伟,蔡志洲.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5(3).

[10]李翔,邓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科研管理,2019(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城市空间集聚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KY2016YB868);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职业认证驱动下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基于IFM视域”(2017JGA348);2018年度广西外国语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金融学)(JW2018050208)

【作者简介】韦 玮(1983— ),女,满族,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房地产经济。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经济增长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反腐与经济增长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