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

2020-12-06刘源刘辉

卷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家庭

刘源?刘辉

摘 要:在经济变革、知识创新、社会发展快速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亲社会行为有了不同类型的表现。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此也成为诸多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期了解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特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家庭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61

1 问题提出

1.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一位心理学家Symonds以及他的一些支持者,采用维度取向描述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到了20世纪中后期,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在国内,目前关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初中生和高中生,关注点在于其问卷编制、测量、现状、影响因素、类型、城乡文化差异以及如何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创建和谐的家庭,减少因父母忽视教养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孤独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1.2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其中包括分享、合作、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在20世纪以来就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人生来就有利他行为倾向。Staub(1978)认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有一个分水岭,那就是8岁,之前利他行为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8岁后就会下降;国内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关注点多在于定义、研究对象、问卷的编制、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大学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3研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必要性

师范大学的在校生以师范类专业为主,每年为社会上培养了大批的教师。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教师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奉献自我和关爱他人的品质,而亲社会行为可以预测一个人对社会的认可程度和是否愿意帮助他人的倾向。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调查,分析二者之间关系,从中发现大学生在亲社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原因。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稳定,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纸质问卷的形式,回收问卷32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3.75%。

2.2 研究工具

采用丛文君(2008)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①,该问卷共23个题项,将亲社会行为分为6个维度。量表采用1-5级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越具有该种倾向。

采用岳冬梅(1993)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②。采用1-4级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在该方面给予孩子的越多。

2.3 统计分析

问卷施测结束后,对问卷数据进行排序编码并录入,然后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征

家庭教养方式总体特征。对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进行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均值分别为1.95、2.11、2.02。教养方式均值比较顺序为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

3.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运用双变量相关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父亲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01);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母亲教养方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r=0.99,p>0.05);总体而言,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亲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45, p<0.05)。

4 讨论与分析

4.1 大學生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均值为2.02,母亲教养方式均值为2.11。说明在家庭当中,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投入比父亲多。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总平均分为2.41,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总体处于良好的状况,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4.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145,p<0.05)。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给孩子创造的家庭氛围越良好,便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构建起稳固的沟通的桥梁,以便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们更多关爱,给予理解和情感的温暖,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总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2)总的说,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5.2 建议

1)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至关重要,沟通更重要,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由于父母和孩子存在代沟,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和行为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因此,加强沟通势在必行,家长可以多陪孩子阅读一些有益书籍,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也应该陪孩子们出去逛逛,看看风景,陶冶情操,因为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也都比较重,内心很压抑,回到家很需要父母的关怀;创建民主型的家庭,反对专制型教育,既不放纵,不压抑,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发挥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兴趣,不要过分逼迫孩子学习,要顺其自然,让孩子快乐成长,防止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不好的思想和行为,追悔莫及;培养孩子健康、正向、积极的思想,在于孩子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确的想法或认识,要引导改正,同时,端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起模范作用,因为孩子很多行为都是和家长模仿的,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发展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如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孕妇要让座,上坡看到有推车的人主动上去帮一把,多做引导,孩子就会多一些亲社会行为。切不可放任自流,亦或者是过分打骂和冷暴力,否则孩子的人格品质就不会提高,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2)树立良好的校风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校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主要场所,应该树立良好的校风。首先,在教育方面,对思想道德教育要更加重视,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帮助他人,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其次,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去特殊教育学校帮助那些身体不便的孩子们,与他们进行一些游戏,组织心理学的同学们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孩子们参加心理游戏,让他们体验到更多乐趣;组织学生们去敬老院帮助老人等等。或者在校内组织一些突发情况的演习,如有人晕倒了,大家去帮助等。增强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意识和行为反应的倾向。

3)针对学生的年级差异进行教育教学。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刚进校园,还比较青涩,对各方面都不太熟悉,刚刚从高三进入,还不太适应。因此,可以举行一场交流会,通过高年级学长学姐的亲身经历的解读,让大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培养其道德观,为其以后的亲社会行为先埋下一颗种子;对于大二学生,刚刚适应了大一生活,但是还没有大三支教实习经历,处于一个矛盾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学校要对大二学生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其因各种矛盾而导致的责任心缺失,让大二学生心中的那颗种子顺利发芽,茁壮成长;对于大三学生,处于支教期,因此,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其亲社会行为,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积极去行动,对于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去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应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学校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除了毕业考研之外,还应多注重自身修养,这是终身受用的。

4)加大宣传力度,重视榜样作用。积极进行宣传,让民主的、理性的教养方式走进各个家庭,让那些处于困惑的父母多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政府出资开设一些亲子教育的免费课堂并进行宣传,鼓励广大家长免费去聆听,并提供一些真实的成功的故事作为例证,以培养家长确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同时,院团委、学生会、教务处等各机关可以组织搭建舞台,定期嘉奖那些做出贡献的杰出学生,作为榜样并进行宣传;也可以进行校内外联合,与其他学校或机关进行相互配合,选出一些人物的助人事迹,相互联合,充分发挥榜樣作用。

注释

①丛文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②方力.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蒋奖,鲁挣嵘,蒋芯菁,许燕.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1).

[3]丛文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方力.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

[6]寇彧,洪慧芳,谭晨,等.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作者简介

刘源(1994-),男,汉族,山西忻州人,在读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家庭
家庭“煮”夫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