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警体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06李强
李强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司法警察队伍实践作战能力,强化司法警察院校学生体能教学至关重要。本文从警体教学有效性研究出发,基于体能训练概念上,依据当下司法警察职业工作需求及体育锻炼原理,进行体能训练的准则及方案的积极制定,同时汲取运动训练学经验,总结整合司法警察院校学生体能培训关键内容,且提出与之对应的提升策略,旨在进行学生于实战中作战实力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
关键词:警体教学;体能训练;有效性策略;实施方法
司法类院校警体教育教学中多倾向于“师本教育”,简言之,即教师作为主体,过于凸显教师作用,注重单项教授知识,使学生于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被大幅度弱化,基于此教学背景下,学生无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长期以往使其失去兴趣,责任意识逐渐淡化,进而降低主观能动性,导致体教效果停滞不前。而随着近年来不法分子的日益猖狂,因公受伤、因公殉职的人数愈加增多,引起社会各领域高度重视,要求警体教学必须革新自身教学机制,找寻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全面提警体教学质量。
一、体能概念
体能旨在人类开展一系列体育运动中所呈现的身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具体能力,多包含人体活动功能及身体素质两大板块。事实上,对司法警察职业来说,体能概述则更为精细化,其旨在身体素质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如巡逻任务、抓捕任务、防控任务等,这一点也是检验一名司法警察是否能履行其职能的基本前提。警体训练内容一般有耐力、力量与速度素质,具体表现:耐力素质则是对司法警察持续工作能力的有效评定,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高强度工作的情况发生,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力素质,以弱化疲劳对其的影响;速度素质,从字面理解是指实际抓捕行动中身体反应速度、头脑反应速度及抓捕时追跑速度,这是作为司法警察基本的职业素养;力量素质旨在肌肉力量,是对其职业技能实施发挥的重要前提[1]。
二、警体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社会治安愈加严重,警体教学受到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经相关改革,相较于以往教学模式,现阶段教学模式出现显著创新,且教学内容也对应做出了改变,比如将以往擒拿格斗转变为实战演练,注重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但是,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有问题,阻碍警体教学发展。
(一)体能训练意识匮乏
在一项任务中,司法警察人员必须时刻准备着与服刑人员拼搏,这一过程涉及的动作均属高危动作,如若体力不支,亦或是体质不行,极有可能遭受服刑人员暗算。就现状而言,司法警校虽已做出相应的改变,设置体能教育专项教育课程,且为此制定标准,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人员更偏向于警体技能的教授,针对体能这一块并未予高度关注,且未设置训练时间,致使学生体能低下,进而导致执行任务时成功率较低[2]。
(二)体能训练与技能不相符,无完善的查缉知识体系
技能、体能是实际作战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技能过关,而体能不过关,亦或是体能达标,而技能不达标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一点是现阶段警体教学中常见性问题。警体教学教育,以往技能与体能是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两者互不干扰,无密切联系,彼此拥有自己的考核体系。此外,学生在追捕服刑人员亦或是抓捕时无自我防卫意识、缉捕意识,教学时执教人重视技巧的教授,弱化学生于具体作战中自我防卫知识作用,与实际背道而驰,是导致作战人员屡次受伤的关键因素。
(三)训练无针对性及持久性
司法警校学生是未来保障国家安全的人才之一,其体能素质是决定其综合素养的基本要义,需长期、持久的坚持训练,实现体能提高的目的。同时研究表示,体能训练亦具系统性,究其根本是因體能训练需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量后开展体能锻炼,不过,对部分司法警校体能教学现状而言,其体能锻炼并无针对性及持久性特征,在具体训练中大都按统一训练模式实施训练,并未从学生实际出发,无考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致使“高不成、低不就”的教学局面形成。这样做是无法实现体能提升的目的的。另外,有些司法警校眼光较为短浅,训练计划缺乏长远目标,多开展零散、短期训练,且在训练方案制定中常常依赖设备实施对抗性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兴趣,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绪,不利于未来发展[3]。
三、警体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因人而异,制定体能训练计划
从学生体质出发,体能训练会增加学生负荷,合理科学的负荷对学生训练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反之,如若训练强度超出学生所承受范围,不仅对体能素质无促进作用,且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最终影响训练效果,所以,在警体教学中,需结合学生体质进行强度、时间的制定,尊重学生差异性,渐进式提升学生体能。例如:对体能较差者可为其制定长跑、匀速训练;体质较好者采取变速跑亦或是间接性运动训练;针对体能优秀者则要基于前两者基础开展越野跑等强度较大的训练运动。
从职业内容出发,相比于以获得奖牌为目的的体育职业,司法警察职业目的在于成功完成任务,故其教学内容理应不同于其他体能训练。同时司法警察院校硬件设施设备也要有别于其他体育类项目教学,其体能训练需结合自身硬件条件而制定、规划。限于司法警察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因此在体能方案设计中需尽可能多的防止器械依赖,要偏重于徒手训练及抗争性训练,且灵活运动场地,如此一来不但使训练和工作环境更为贴近,且提升了训练中新鲜感及趣味性[4]。
(二)耐力素质训练
对司法警察院校而言,耐力素质训练可借助越野跑、升降速跑等手段展开,其中越野跑训练路线需以山地、林地等综合性地形为主,锻炼学生腿部各肌肉群的同时提升其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便于日后野外顺利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越野跑距离需依据学生体能基础来灵活调整,维持3-5km为宜。随着体能训练,根据学生素质进行路段难度的逐渐加大,剔除体能功能性特点外,越野跑对场地无特殊需求,沿路风景有利于增加训练奇趣性。升降速跑属有氧运动,突然间加速,达到身体最大极限时放慢速度,使体力慢慢恢复。
(三)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训练主要有机体反应速度、迁移速度及行为速度,因此依据以上三点需分别研究其训练方法,行为速度训练通常为简单式训练,多指从感官至行动的一种反射,将整套动作实施分解,借助听觉、视觉等进行学生指令的发出,对其小脑产生一定刺激,提升脑部反应速率,经多次训练产生行为记忆,进而形成固定反射。如机械使用,其包含上膛、瞄准及射击等多种动作,将动作一一拆散,划分为数个动作,经简单式训练后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反射并完成动作,不仅减少其反应所耗时间,且对枪械使用要点加以熟练掌握,为实战奠定基础;反应速度属复杂性训练模式,立足于行为速度训练下融合大脑中枢系统信息处理功能,着重进行中枢神经反应速率的有效训练,这是因为实际工作中,中枢神经系统反会受心理因素影响,弱化反应效应,故在虚拟环境下,结合工作需求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训[5]。
警体教学是实施实战的前提基础,随人们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对警体教学质量愈加重视,这就要求警体教学进行既往教学手段的积极创新与完善,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与其相符合的体能训练方案,重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警体教学效率,提高实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婧.警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119-121.
[2] 徐爱华.提升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海外英语(上),2018(5):41-43.
[3] 欧珠多吉.任务型教学法在刑事影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之友,2019(2):74.
[4] 王剑峰.微课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警犬实训教学效果[J].山东青年,2018(12):44-45.
[5] 张跃进.以有效的警务创意和智慧警务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9(6):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