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06刘建梅李琴
刘建梅 李琴
摘 要:高职院校所设的会计专业,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之上,重新对其整合优化,构建“4+1+1”新课程体系,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向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其专业教育目标,只有通过重新梳理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当下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才会让高职学校的会计教育真正向培养专业岗位人才方向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系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一、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理论性与连贯性,相较于本科学校的会计专业,所学内容相对容易。虽然高职院校基本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却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在此种体系下培育的学生,就其自身素质而言,理论方面达不到本科生的水平,职业岗位实践方面也并不过硬,这种情况是造成社会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存在的主要因素。虽然近几年会计专业对于整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课程教学的内容都强调了实践教学,但仍处于“换汤不换药”的阶段。仅凭更换课程名称,或单独对某个课程进行教学内容调解,补充实践环节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整体课程体系也无明显变化,达不到培养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
二、重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系统
经过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学校有必要从侧重实践出发,重新调整原来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机制等。
(一)新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立足于将来工作的实际需求,注重能力教育。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高职学校的会计教育课程建设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培养学生职业的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职场沟通等;其次,是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包含会计知识应用、电算化应用等;最后,是对岗位能力的综合培养,包括训练学生的出纳技能、统计与核算、收支分析、内控设计等能力以及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运用的衔接,同时也应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综合分析社会上会计工作的基本工作范围,最终将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为以下几门,包括《基础会计》《成本核算与分析》《纳税实务》《会计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
(二)“4+1+1”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
其中,一个“4”代表四个学期,是指学生要在前四学期内结束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任务,两个“1”代表学生在大三参加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该体系共分为三个基础模块,“4”模块中,主要包含“职业基本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两个基础模块。经由此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资金与财务管理分析、会计电算换等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保障学生得到从业资质、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达到各类会计工作岗位的从业要求,打下就业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两个“1”代表学生在大三参加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具有会计岗位相应的从业技能与素质。
高职专业的会计专业不同于本科所设的会计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学校只有立足于就业,面向技能培养,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学校在会计专业办学的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改进办学模式:
1.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所需,精准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去,每年组织领导者、教师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了解企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市场供求关系下,大多数公司会看重既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本功,同时综合素质高且具备一定会计岗位工作经验的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时,要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学校所学为岗位工作所用。
目前,我们有两种较为有效的调研方式,一种是注重专业建设的调研。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深入调查,从而了解会计岗位更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型人才,只有这样院校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种是关于学生的成长调查。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进行研究,然后优化教学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安排上要全面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从人才市场和岗位需求方面分析、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在完善的过程中要注重听取专家、以及企业中专业的管理人员的建议,并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解析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了解新的经济增长动向,同时对调查报告反映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使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教学目标遵循着公司与学校共同的需求而制定。
2.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有必要树立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理念,并付之于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老师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并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师培养规划,可以搭建与本科沟通的桥梁,通过联合培养不脱产研究生、举荐优秀教师攻读硕士或吸纳高学历人才等方式,使院校的师资队伍逐渐强大。当前高校培养的会计教师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校应加强对这些教师的技能培养,可以鼓励教师多去参加校企合作或行管技能培训,从而使当前教师提升“双师”素养。此外,还要督促教师们考取岗位证书,进而使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增多。
三、结论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学校改革要紧随科学发展的时代理念。我们可以从以往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改革中发现,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相应的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晓,教学改革的过程是无比艰辛的,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要明确未来可能会有更艰难的挑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当下出发,紧随时代和社会的步伐,积极吸纳以往的优秀成果,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进一步完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飞凤.关于高职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11.
[2] 张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3):21
[3] 杨寿康.高职《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3.
[4] 谢莹.角色扮演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10(10):24.
[5] 杨茂公.普通高校本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6] 刘洁.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与应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6):21.
[7] 刘晔.中小企业视域下高职會计人才职业能力探究[J].财会通讯,2010(8):13.
[8] 乔丽.基于职业需求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