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2020-12-06黄佩燕
黄佩燕
【摘要】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基础教育内容的学习,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展开德育工作,激励教育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得以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除了重视小学基础性教育内容外,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在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重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
一、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措施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采取激励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当有效使用激励措施,引导学生逐渐将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中,以此帮助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行。另外,班主任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德育竞赛活动,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德育教学活动中,促使其对德育教学活动产生浓烈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班主任应当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将学生所获得的荣誉奖状、奖品,摆放在家中较为显眼的位置,以此激励学生的进步,且这就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形成良性的班级竞争风气。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有效实施激励措施,能使得小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变得良性化。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若是班主任能适时给予其表扬和鼓励,能使得学生更好的努力成长,变成更好的人。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将激励措施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荣耀感、自豪感,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良性竞争中,互相进步,互相成长,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使得德育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第三,增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要负责的工作较多,且要处理的琐事较多,对于班级内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班主任进行处理,这就导致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全,极易忽视德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班主任的工作考核内容增加了一项学生的德育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班主任逐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德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班主任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能进一步优化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班主任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促进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德育效果的提升。
1.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强化德育工作执行力度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严格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策略,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以此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赞扬,从物质角度给予学生奖励,给予学生精神层面的奖励,主要作用是为了激励学生保持优秀的品行,成为其他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榜样。而品质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对其进行德育,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知错就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思想。例如,在班级里有的学生热爱劳动、遵守纪律,有的学生为集体做贡献,而班主任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应当在班会上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并为他们颁布荣誉证书,给予一些合理的物质奖励。若是学生有乱丢垃圾、不遵守纪律、损坏公物等行为,班主任应当及时制止,并以德育观念引导学生要明辨是非,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以实例进行教学,激励学生提升自身的品行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力量,将班级道德管理工作分配到班级当中,让学生做班主任的眼睛,监督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此规范学生的品行。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管理小组,让小组之间轮流进行班级管理,从而使得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言行举止。同时,在这样的方式下,能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易,从而让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律,并且能時刻约束自身的行为,以此提升学生的品行。另外,以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德育管理当中,能有效增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以此形成融洽的学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进步,互相成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德育
每一位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德育。对素质较高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其鼓励,让其保持自身的优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思想品质;对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要以平和的态度引导学生,并适当鼓励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并给予品质优秀的学生代表发表演讲的机会,让其将正能量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心中,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并且,为优秀的学生颁布荣誉证书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日后更好的成长。同时,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进行发言,将好的教育方法分享出来,让其他家长能够借鉴,以此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综上,小学阶段的德育水平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而合理的激励策略,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执行力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行,从而促进德育的顺利开展。同时,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从学生成长的特点出发,并充分考虑到家长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影响因素,将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2]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