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路径探析

2020-12-06王宁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公寓党建

王宁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中心环节,探索“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党建+公寓”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党建+公寓”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以立德树人贯穿整个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为中心点,提出了“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然而,高校“党建+公寓”育人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致使学生公寓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探索“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一个集思想教育、生活服务、行为引导于一体的育人基地,对于落实落细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长远的意义。

一、“党建+公寓”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构建“党建+公寓”育人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延伸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党建+公寓”育人模式以公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位学生的党建结对子工程,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该模式不仅增加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力量,为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抓手,还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公寓党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塑造、鼓舞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

二、目前“党建+公寓”育人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党建+公寓”育人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对提高学生公寓育人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队伍不专业、活动载体不丰富等问题,充分认识“党建+公寓”育人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缺乏系統、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归根结底来说是归于集日常管理、生活服务、安全和卫生等方面为一体的思想工作领域,和学院党建工作相比,较为繁琐、复杂,在管理体制上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当前,“党建+公寓”育人组织体系、运行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公寓内的党员发展及党外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另外党团活动室建设仍处于零散状态,尚未被充分利用,开展的党建活动效果微乎其微。

(二)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目前学生公寓队伍一般由学工系统从事公寓管理的专职辅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物业门卫、保洁员三部分组成。因公寓日常工作较为琐碎、零散,专职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党建活动载体的精力十分有限,学院层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忙于日常行政、就业、教学科研等工作,进宿舍开展活动的次数甚少,导致育人工作不到位。

(三)缺乏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党建活动载体

学生公寓党建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和总结等环节融入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党团活动室挂牌、党员亮身份等新形式形成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同学、舍友为营造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部分高校学生公寓常见的活动以党建宣传栏、悬挂党员公示牌等传统方式为主,在新媒体网络平台大力发展、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宣传方式显然已经不受“00”后为主的大学生所喜爱,导致党建活动流于形式。

(四)缺乏专业、系统的公寓党建业务培训

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但党员在学生公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学生党员从申请入党到发展转正很少涉及到有关公寓党建的理论学习,更没受到专业、系统的公寓党建知识培训,从而学生党员在公寓党建工作上的素质和修养表现一般。再加上学院专职辅导员老师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下宿舍开展活动也仅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对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没有深挖思想内涵,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系统的公寓党建教育,影响了党建进公寓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探索“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探索“党建+公寓”育人新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建在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育人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

结合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特点及自身优势,通过学校党委组织部门统一指导,对学生公寓内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思想教育、行为引导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强化,并将学生党员在公寓内的日常表现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内。按照不同楼层设立党员服务站,适当划分党员责任区,对不同学院的党员采取轮流值班形式完成责任区域的党建及日常管理工作。以宿舍楼为单位,在首层设立党团活动室,选取宿舍楼优秀党员作为党团活动室负责人,协调不同楼层党员服务站的工作,同时提供党建工作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最终形成以学校党委组织部门为指导,以党员服务站、党团活动室为核心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真正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

(二)加强和深化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队伍

组织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和共青团干部入驻公寓开展党建工作,注重从优秀辅导员、学工和共青团干部中选拔支部书记,依托党员服务站、党团活动室更好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同时坚持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创新理论学习形式,立足公寓实际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广泛参与公寓的日常管理,配合公寓管理员参与宿舍内务量化考核、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利用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特色活动,构筑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推动学生公寓育人工作落实落细。

(三)丰富和创新学生公寓党建活动载体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中来。以宿舍楼为单位,发挥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的自身优势,打造公寓党建品牌项目,形成一宿舍楼多品牌良好竞争的局面。以党团活动室为依托,组织学生党员开展思想交流、学习帮扶、经验分享等活动,以党建促学风,进一步引领公寓向学习型、文明型方向发展。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当日活动,将学生公寓日常管理融入活动范围内,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亮身份、干实事,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投入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中来,为建设文明型、学习型公寓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进一步推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四)开展和强化学生公寓党建业务培训

在学生公寓实行学生党员亮身份、党员寝室挂牌制的基础上,依托党员活动室,开展学生公寓党建部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公寓党建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学生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扎扎实实为身边同学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目标。学院专职辅导员建立师生党员联系制度,对学生党员及其责任对象进行挂牌公示,通过谈心谈话、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对学生党员在公寓内的表现进行考核,进一步促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重视公寓党建工作,同时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学生身边,利用新方式、新手段、新媒介解决身边同学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党建+公寓”育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继波,刘玲娟.以党建促进宿舍园区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9,(30):93—94.

[2]常雅慧.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境遇与路径探析[J].思政教育,2020,5(2):65—66.

[3]鲍博,甘玉红.“三全育人”视阙下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0,(1):95—97.

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公寓党建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