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哈外专、哈外院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0-12-06朱振林王军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展道路

朱振林 王军林

摘要:作为“新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主要组织者、我党自己培育、造就的少数几位杰出的女教育家之一”的王季愚校长,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对哈外专、哈外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将从“奠定了黑龙江俄语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和“在外语教育史乃至高等教育史上开创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等不同视角探究王季愚校长对新中国教育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王季愚;哈外专;哈外院;发展道路

哈外专、哈外院(1946~1958年,黑龙江大学前身)在新中国外语教育史、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探索正规化办学之路进行了有益尝试,他们的独特发展之路与教育实践家王季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她担任校长的十几年间,学校实现了四个重要转变,实现了正规化办学,即从干部培训学校向全日制高校的转变,从专科学校向本科学校的转变,从军事院校向国民教育高校的转变,从分散多点办学到集中校区办学的转变。哈外专、哈外院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奠定了黑龙江俄语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军政翻译培养培训,到正规化学历教育;从预科班、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班,对不同教育形式、不同教育层次的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探索出了“红、专、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和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她注重思想改造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即“坚持思想教育的首要地位”,针对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层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外语加专业,倡导学有所长,短短的十几年间,学校就培养了六千多名素质过硬、精通俄语的人才。他们不仅活跃在俄语语言文学、翻译外语学科和文教系统内部,而且广泛分布在外交、军事、科技、工业、卫生和商贸等各个领域。

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王季愚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特别注重俄语教学的研究,也注重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定期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议,积极倡导关于教学法的研究。同时开陈布新,在新中国高等教育界较早地提出了“学术建校”的思想,并于1955年召开了首届全国俄语教学研讨会,开创了新中国的先河。受这次会议鼓舞,学校教师,包括学生在重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法研究,着重进行了讲义、教材建设以及俄语语言一般科学性质的研究,逐步形成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诸多研究方向及其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环绕这些研究方向所产生的科研成果数量、质量日益增多和提高。如俞约法先生所言,这次会议是学校“从一个中心教学向两个中心教学和科研转变的转折点”“教学由经验型迈向科学型的转折点”“俄罗斯语文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此外,汉语言文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学科也得到初步发展。学校也一直重视学术期刊平台建设,1951年创办《教务工作通讯》,1954年更名为《外专校刊》,1956年又易名为《俄语教学与研究》,开始在全国发行,最后更名为《外语学刊》,并绵延至今。这是新中国外语院校最早的学报,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少数几份高水平的外语类学术期刊之一,对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俄语教学和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三,在学科专业基本建设方面,提出了以三材建设为重点的正规化建设思路。首要的是人才,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坚持“以我为主,不拘一格”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在利用苏侨、俄侨的同时,通过引进、以研究生班为依托自主培养和派出进修等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师资,这不仅给哈外专、哈外院乃至黑龙江大学,打造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还为全国俄语教学和俄语学科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二是教材建设。建校初期,学校本着“结合工作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自编自写教材,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不仅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还为全国俄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教材。之后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还编撰了工业、航空等方面的教材。其三是注重器材建设。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王季愚初到哈外专时,圖书馆建设几乎从零起步,她针对师生不断增加的需求,通过选派干部充实到图书馆、筹划购书经费、与国内和省内有关部门联系寻找书源补充馆藏等系列措施,很快图书馆就初具规模(达到12万册)。到1958年,该馆已经位居国内外语院校前列,有着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外语专业藏书的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大学围绕俄文资料室总结的“注重资料开发与研究,创造性开展学术情报服务”项目,于1989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该资料室已经成为全国俄罗斯语言文学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撑。学校还注重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在国内高校较早地推进了电化教学,在全国外国语学院中,最早建立了语音室——电化教室。

与此同时,进入正规化办学之后,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基本组织建设,1950年,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室、编译室、各级部俄语教研组,并对俄语专业建设进行了通盘考虑,包括加强专业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选用和教学计划等。

二、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哈外专、哈外院建校之初就聘用苏侨、俄侨担任教师,东北解放前也聘用数名苏籍教师担任实践课教师,并在工资和住宿条件上给予了很高的待遇,生活上也给予格外的照顾。在哈尔滨解放后,又充分利用苏侨多的优势,聘请了大量的苏侨担任实践课教师和助教,甚至舞蹈教师、画工、打字员和清扫员等都聘用苏侨,形成了俄语教学的“小气候”。

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前苏联专家来校讲学和授课,开办了研究班、教师业余理论班和教师高级学习班等,培养学生,特别是培养师资;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派留学生去苏联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回国后充实师资队伍,使俄语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这一措施也使俄语翻译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新中国的外交、商贸等事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道路
俄罗斯职业体育发展再思考
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国有经济改革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