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结构不良问题”的情境创设

2020-12-06张秀芬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教学改革

张秀芬

摘要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以“情境”为考查载体,呼唤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通过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结构不良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运用“参与情境”“媒体情境”“模拟情境”和“材料情境”,服务教学内容的落实,服务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高考评价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改革  结构不良问题  情境教学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理念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对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等给出了系统的阐述。该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三个组成部分对高考考查目的、内容、要求作了完整构建,其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高考评价体系首次提出以“情境”为考查载体的理念。何为“情境”?《体系》指出: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1]。以“情境”来承载“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生活实践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探索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1]。

由此看来,高考政治试题将更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科素养的培养,呈现方式也将更加与时俱进。传统的结构良好试题侧重于承载体系化、平面化的符号性知识,无法完全契合新的高考考查理念,主体试题类型势必发生变革。

二、“结构不良问题”的内涵及价值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s)是“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s)的相对概念。Reitman首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区分了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前者是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算子(可理解为约束条件)都很明确的问题,而后者则是上述三者至少有一个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2]。Jonassen在其论文中归纳出结构不良问题的几大特征:和具体情境相联系;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给定信息不完全;目标不确定;不知道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于解决问题有用[3]。结合上述概念内涵与特征,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结构不良问题定义为:紧密围绕高中政治学科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描述、给定信息、目标状态、可用的规则原理等均不清晰或部分不清晰的,指向解决高中思政课实际问题能力、导向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开放式问题。

过去高考政治试卷的试题侧重于结构良好问题,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约束条件都很明确,难让学生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需要解答者具备具体领域的知识、认知知识和认知调节能力、情感价值观、动机情绪和态度等非认知因素以及从多角度寻找解决方案的技能。在高中思政课中创设结构不良问题情境,是对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层面的呼应,恰好契合了新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良好习惯、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思维品质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立场来认识问题、探索问题,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丰富学科核心素养理论落实;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对接,创新自主学习理论和政治学科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情境教学理论,优化思政教学问题设计。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结构不良问题”的情境创设策略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进一步挖掘“结构不良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等特征。同时,结合解答“结构不良问题”的要求,创设具有整体性、复杂性、整合性等特征的思维情境、认知情境、心理情境等多维且有意义的情境。

1.创设“参与情境”深化问题意识

参与性的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学生求知欲望,让课堂变得富有活力。以哲學知识复习为例,教师不能把内容看成静态的、线性的知识体系,应从经验性、实践性出发,引领学生深化、自行建构综合。比如,学习方法论时,教师可以挖掘本地事实素材抽象提取出问题,设置结构不良的参与性情境:“从方法论角度,就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提出建议”。这一参与性情境的特征是地域生活的关联性、学生的可参与性、结构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学科关联性等,指向的是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参与了社会生活,践行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部分要求。

2.借助“媒体情境”培养良好习惯

现代技术的进步帮助学生轻松实现了信息的获取,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还有所欠缺。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创设合适的影音画等媒体情境,根据媒体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分析和加工信息的习惯,打造理解性课堂,夯实学生基础。比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和组织原则”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代表们开会的大场面渲染气氛,再通过放大代表们表决时的局部表情、动作等画面,提出“想象代表们的心中所想”这一结构不良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解答中实现民主集中制这一知识的解构、重构、延展,并培养分析、解释政治现象、过程的意识与眼光,训练学科思维,对接高考评价体系。

3.利用“材料情境”淬炼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材料”实际上就是事件或案例的符号化、图像化表达。教师选择和运用情境材料,可以说是实施课堂情境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备考的关键。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认知能力选取贴近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材料,或选定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待的材料进行结构不良问题的创设,这些材料具有理解路径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淬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时,可利用李子柒存争议点的材料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展示李子柒讲好中国故事的材料情境,并设计结构不良问题的讨论:“李子捌、李子玖们可以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设计鼓励开放性思考,需要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4.运用“模拟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研究表明,应用情境越具有社会性,效果就会越好[4]。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不丰富,但他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参与积极性高,要求更好地体验、感悟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与结构不良问题表征的多元性以及解决过程的实践性不谋而合。把现实生活场景融入课堂,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归纳,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也契合了新高考评价精神。例如,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探究中,设计模拟情境“根据目前电竞市场人才状况,设计一家与电竞有关的公司,并说明计划或理由”,借此助力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促成创造性成果或结论的出现。通过情境模拟,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实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评价理念——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课“结构不良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素养,能充分衔接高考评价体系,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有利于发挥素质教育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李同吉,吴庆麟.论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能力及其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

[3] D.H.Jonassen(1997).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 for well- structured and ill- structured problem solving.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5(1).

[4] 哈奇森,博斯.有效教学决策[M].李荣,王纬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教学改革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