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传思想工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几点认识

2020-12-06丁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丁玲

一、跑出舆论引导“加速度”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使社会生活遭到突如其来的人为或自然力量的破坏,导致人心浮动,社会意识结构失衡,这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宣传思想战线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宣传引领,让公众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有效安抚社会公众的情绪,达到凝聚社会力量共渡难关,战胜危机的效果。

(一)要及时发声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宣传部门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开放透明的原则,以真诚、负责的姿态面对公众。启动应急机制,完善信息传输、审核、发布流程,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破解危机事件的时间压力,有效引导舆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泰兴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第一时间响起镇村大喇叭、用活LED显示屏、开动宣传车,整合移动、联通、电信等平台发送信息9000 多万条,实现宣传全方位、全天候,覆盖全市42 万户。宣传部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分成三组逐镇督查、逐村指导,确保防疫宣传沉底到边。

(二)要准确发声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实信息之所以能够甚嚣尘上,一部分原因是民众缺乏相关知识,对不实信息缺乏判断力。以本次疫情为例,“双黄连口服液能够抑制新冠肺炎”这一信息之所以能够引发网民抢购双黄连口服液,部分原因就在于民众缺乏医学常识,对相关信息无辨别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泰兴市宣传文化系统广大新闻工作者放弃春节假日投入战斗,他们深入泰兴人民医院采访,对话权威防控专家、深入隔离点拍摄、连线隔离者听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报道市、镇、村的快速响应,宣传来自防疫一线的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等来强信心、聚民心。

(三)要权威发声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场中,政府部门、主流媒体、自媒体平台方、意见领袖往往是公信力的象征,他们的声音最受大众信任。所以,近年来,主流媒体、政府官微、自媒体平台方、意见领袖均成为辟谣的主力军。这种模式值得提倡,也仍需保持。另外,在应对不实信息时,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自净功能。以此次疫情为例,可鼓励普通网民结合自己的经历、专业背景现身说法或分享相关医学知识,以净化网络空间的方式遏制不实信息的传播。泰兴市广播、电视《泰兴新闻》实施A、B 版甚至是C 版播出(滚动播出)。针对网络、微信朋友圈传言,第一时间采访权威部门,澄清谬误,遏止谣言。及时制作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常识视音频,分发全市各地播放,融媒体中心播音员的声音响彻城乡各地。

二、守牢凝心聚力“硬底盘”

突发事件由于突然爆发,具有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整个社会和老百姓往往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不知所措,极端时甚至会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在这个时刻,宣传思想战线要及时有效管控舆情、引导舆论,准确公开发布有关信息,让主流舆论跑在谣言前面,飞速抢占“第一解释权”这一制高点,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形成矩阵

面对汹涌的舆论,单凭某一个或几个政务微博微信有时难以化解危机,必须协同联动,形成矩阵效应,依托各级政务新媒体,传递主流声音,满足社会各界对事件的信息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泰兴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效应,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

《泰兴新闻》开辟《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栏,全档播报战“疫”新闻,“智慧泰兴”“泰兴发布”、泰兴网、政务网等新媒体平台全面推送战“疫”报道,同时加强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纵向联动,尤其是与机构、媒体官微的沟通与互动,合力形成综合的权威信息发布矩阵,争取了舆论的理解与支持。两个月发布各类权威发布、通告、信息、新闻报道近1000 条次。

(二)全面监管

突发事件的舆情的应对永远要在其兴起之前开始,防范危机和风险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也是最为彻底、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所以防微杜渐,从源头就杜绝或者控制住负面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是非常明智的处理手段。从这一层面上看,舆全面监管成为了非常有必要的应对和防范手段。

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要监测所有相关联任何含有潜在风险的信息,第一时间以微信、短信、邮件等形式告知主管部门和宣传部门。7×24 全天候监测新闻门户、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电子报、SNS、视频等载体的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网络舆情,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分析是否是负面、分析热点、分析传播途径、分析舆情爆发趋势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泰兴市宣传文化系统及时编发“网民面对面”专栏6 期,积极疏导网民情绪,释放网民压力,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努力赢得广大网民认可,让主流舆论跑在谣言前面。每天编发《舆情日报》,从当日舆情汇总、外地经验借鉴、建议意见三个方面,科学梳理归类,分类交办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做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置,联合公安打击网络谣言12 起,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三)高效处置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宣传部门在全面监管舆情动态的基础上应借鉴“5W+1H”分析法(①对象(What)——什么事情②场所(Where)——什么地点,③时间和程序(When)——什么时候,④人员(Who)——涉及责任人,⑤为什么(Why)——原因,⑥方式(How)——如何做,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方案,如什么事件?到什么等级?应该怎么做?如果是公众代价比较高的事件,比如动车追尾,就要为公众提供更多、更高的保障,比如美国911 后提高机场安检等级;如果是公众卷入程度比较高、也就是与公众关联比较紧密的危机,要做到公众所关心的信息的及时透明,让公众感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安全,比如非典、新冠期间公布疫情数据;如果是公众关切程度比较高的危机,也就是说公众在自己的生活中比较在意的,要做到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帮助公众打消疑虑,比如重大空难事故,都有极为详细的调查,以重树公众对航空的信心。

三、打造信息报道“变速器”

新形势下做好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报道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门必修课。在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报道中,既要把握好信息发布的时机以防控网络谣言,又要把握好正面引导的“度”以引导舆论的重心,更要把握好正面典型报道的“效”以严控网络负面动员。为此,信息发布要从适时、适度、适效的“三适”原则着手,做好正面舆论引导。

(一)信息发布要“适时”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对于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报道,应对新闻要素加以分类,把准发布最佳时机,明确时间概念,不滞后也不超前。对于问题类要素,要按照“积极稳妥”原则,逐步慎重发布。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问题存续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措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应根据权威调查情况,慎重报道、逐步发布。一味追求报道的时效性,盲目追求快发、早报,一方面容易引发公众对显性的、直接的原因进行片面放大,过分解读,另一方面会导致公众对隐性的、间接的原因进行妄自揣度,以讹传讹。

(二)正面引导要“适度”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核心是要把准舆论引导的度,既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回应受众关切,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事实真相。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报道事实真相,变“一方说”为“各方说”。在随时随地可实现高速移动互联的网络时代,一方面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扁平化程度,带来了更快捷、更多元、更丰富的海量信息,另一方面也使人人都成了自媒体,助长了朋友圈式集聚发酵的信息传播。适应这种新常态,应将向受众展现立场公正、信源多样的信息作为自觉追求,将对立面的事实和观点同时摆出来,让争论双方或多方的意见都得到充分表达,做到事实平衡、观点平衡。变“以情动人”为“以理服人”。从而激发社会公众的理性认知。

(三)典型报道要“适效”

新形势下,个体意识的增强对典型报道发挥舆论引导、榜样示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多元媒介、多元话语、多元价值取向的时代特性,典型人物的报道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符合时代的需求,准确把握典型宣传主题,使其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要牢记“过犹不及”,坚决摒弃传统典型报道“高大全”“伟光正”模式。深入采访对象的实际生活,关注生活细节中体现的人性之美,使典型人物具有更多的亲和力。要多视角的展示典型人物的形象,最大程度还原他们作为普通人血肉丰满的真实一面,使受众在心理上、情感上更容易产生接近性、共鸣性。打破传统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平面化、样板化、单一化,才能真正使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形式。才能使典型人物在凝聚正能量、网络正动员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传播效果。

四、下好协作联动“一盘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疫情防控,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充分说明社会各界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协作,畅通渠道,更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其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要整合各行业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做到人员共用、设施(场地)共建、设备共享,使资源不闲置、使用最大化。在人力资源方面,宣传部门要牵头总抓,做好协调,形成党组织、党员、宣传工作者、媒体和社会、网上和网下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在信息方面,要做到宣传部门的电台、电视台、信息中心与政府网、组织部门的党员电教中心等各方面的信息共享。

(二)强化工作“共融”

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机制,是统筹各行业各部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立共建机制。根据“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由社区、企业、单位共建的宣传思想教育阵地、队伍。三是建立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入、企业投入和民间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方式,加快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队伍建设。

(三)强化活动“共振”

做好突发事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做好活动“共振”文章。一是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二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要求与提升素质结合起来。三是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同时,做好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