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探索

2020-12-06胡有安凌绮娴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思政

胡有安 凌绮娴

一、思考:应然性 实然性 使然性

(一)应然性:信念理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传承红色基因是灵魂工程、基础工程。通过近些年来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学生反映情况的了解,学生需要在德育教育的课堂学习当中,清晰地认识并把握红色基因文化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促进自己德育习惯的形成,提升自己的红色基因文化储备,红色基因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激发。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青少年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汲取前行的力量,这对其思想认识的提升、高尚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然性:弘扬红色文化增进爱国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基因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德育教育就是道德素养,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也就是修养。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红色基因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是重要途径,必不可少。

(三)使然性:培育时代新人需要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基因来武装时代新人的头脑,帮助广大青年坚定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信心、明确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始终将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同学们从学习中来感悟知识、总结知识。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红色基因文化的教育来做一个大脑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大脑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二、举措:一个理念 二个课堂 三大活动

(一)坚守一个理念: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当前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我校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二)抓好二个课堂:校内思政课堂 校外实践课堂

校内思政课堂: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立足思政课堂与学校党建工作、德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校将升旗仪式打造成“国旗下的思政课”。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校长、党员教师、优秀少先队员代表会同全校师生一起学习英雄模范人物。为了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我校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校内思政课堂,讲好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进一步做细做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红色基因文化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对小学学生的智力有所开发,也会扩展小学学生的知识面,让知识也有了温度,极大地提升小学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使学生更多地接受这一思想道德教育,广大教师要守好讲台主讲台,不仅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的教授红色基因文化的思想道德知识。

校外实践课堂:我校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为了拓展校外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资源,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体验式教学,走进番禺博物馆冼星海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番禺县工作委员会(旧址)松露小学、星海公园和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植地庄等,构建红色文化校外实践课堂。

这会让孩子们所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元化,汇集全国优秀文化知识,这让学生得到了极大的文化融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德育教育上也应该融合更多的红色基因文化。在进行红色基因文化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优良传统的可贵之处。

(三)推进三大活动:主题活动 演讲活动 研学活动

“寻找红色资源,争做强国少年”主题活动:通过从小阅读红色经典,培养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情感,培育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萌芽。我校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组织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引导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争做强国少年。学校从实际出发,以革命教育为主线,以“寻找红色校园、寻找红色金山、寻找红色石碁、寻找红色番禺、寻找红色祖国”为系列主题。为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爱国热情,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校每年九月在校内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军训活动。每年的红色十月,我校都开展“小八路军升旗队”的训练,邀请退役军人到我校指导升旗队,更加规范升旗仪式。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对健在的革命军人开展慰问访谈活动,让学生们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组织学生们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革命战争时期,犹如身临其境,感悟更深。

“阅读红色经典,讲好身边故事”演讲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教育落细落实落地。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故事;彰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诗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的英雄楷模事迹;体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的优秀作品都是孩子们印象深刻的红色经典。为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扩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学传”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我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讲好身边故事”的演讲活动,阅读红色文化绘本、革命故事系列丛书,观看抗战英雄故事,绘红色阅读卡,编革命故事小报,讲红色文化故事,写活动心得。从字里行间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陶冶孩子们骨子里的爱国情操。

“走进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走进军营,学习榜样;走进红色课堂,进行爱党爱国教育;走进历史事件,传承红色精神;走进革命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走进番禺博物馆冼星海纪念馆,学生们能详细了解冼星海生活轨迹和他创作的不朽音乐,传承“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星海精神”。在松露小学,通过阅读展示栏图文和观看《番禺红色历史教育》视频,学生能更加了解番禺红色历史。参观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认真阅读碑文,同学们了解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成效:净化 强化 深化

(一)净化了师生的爱党爱国心灵

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校长开展的“思政第一课”和疫情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师生的爱党爱国心灵。通过观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与西方国家消极抗疫的视频,让全校师生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经过爱国主义教育,我校教师端正了三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洗涤心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文明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进。401 班的曾某,过去学习态度很消极,扰乱课堂,经常欠交作业,经过了爱国主义教育后,现在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二)强化了师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通过校内的思政课堂和校外的实践课堂,全校师生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进一步强化师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经过爱国主义教育后,我校“四有”教师的数量增加了,教师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宽厚和仁爱之心,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时代新人作出贡献。我校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懂得了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日常清洁和家务劳动,主动参与和提倡光盘行动,学生和家长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数量也明显提高。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育上,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当代教育的重点任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红色基因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化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内涵

红色文化为思政课堂课提供了丰富源泉和深厚力量,是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是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不二法宝。红色文化把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红色基因移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他们的行为模式。我们的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将区域内红色文化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引进思政教育课堂,增强思政课教学感染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素材,增强理论说服力,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兴趣,提高理论感染力。我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深化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内涵,提升了教师素养,打造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教师团队;完善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多元学习平台。除了利用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外,还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借助QQ、微信等平台开展“思政微课堂”,导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实践环节,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将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革命遗址以及乡村、街道等广袤大地,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内涵,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