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色主题雕塑在纪念性公共展示空间的应用

2020-12-06何听雨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红色

何听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城乡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地更是注重大力开发红色文化。有表现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也有表现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等等,不胜枚举。何谓红色文化,在我看来红色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爱国精神。

一、红色主题雕塑的特点

首先雕塑艺术其作为造型艺术的四个大类之一,是极具历史性地艺术,其历史年代比建筑、绘画、工艺美术都要悠久。红色主题雕塑的建立无论是为了纪念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亦或是历史长河中某位英雄人物,以此类内容为题材的所建立起的环境雕塑,都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人文性和公共性。红色主题雕塑可以通过再现历史重要事件、塑造深刻的人物形象,达到缅怀过去,警示当下的目的,常常震撼人心。让人们从感受历史,学习英雄品格中,深深地将此中的精神内核内化为欣赏者自身的精神追求从而达成教化传承的文化使命。

二、红色主题雕塑对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性

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和弘扬,雕塑作为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记载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或某位非凡的历史人物,来表达统治阶级想要达到的效果,而当今社会,红色主题雕塑脱颖而出,恰迎合大众对精神满足的渴求,同时它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信仰表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像到南昌起义的纪念碑,历史最凝聚时代的沧桑,也最直达未来的归途,而红色主题雕塑恰恰每每于无声处默默告诫人们——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该向哪里去。

(二)人文性

红色主题雕塑多着眼于积极的正能量熏陶,关照社会价值观的养成,倡导高精神价值的生命追求。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高2 米,总长40.68 米,宏伟壮观,共有大约170 个人物形象,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的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实,其碑身的两侧还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让每位去天安门参观的人都能看到它,从中了解我们的红色革命主题的历史,警示和激励国人学习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些倒下的生命何尝不是绚烂的鲜花和璀璨而永恒的星辰。

(三)公众性

城市雕塑放置的相关位置应该首先考虑一座城市总体的规划水平,其次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红色主题雕塑应该让人赞叹,念念不忘,所以如果你想选择满意的城市雕塑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环境总体分析;第二城市雕塑在风格上定位;第三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发掘本城市、本地区的历史或者近现代中值得纪念的人物和事件,设计出带有本城市特色的雕塑建筑,凸显城市风格。例如: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内志愿军群像雕塑,志愿军的几位战士分别手持石块与枪械,刺刀在生死线上的搏杀自然使人联想起丹东这个城市的背景,沈阳的九一八纪念碑也自然让人联想起抗战时期的历史风尘和曾经的国耻。

村庄雕塑一般摆放在村口,或者村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村的标志性建筑物。说起村庄我一下子联想起辽宁凤城的大梨树村村口的“干”字雕塑,那个红色的“干”字方方正正极具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村支书毛丰美“头顶烈日干”,“披星戴月干”,“鸡叫亮天干”,心甘情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带领全村闯出一条富裕路的信仰和气质。它 是那么醒目,那么坚定,那么深入人心。

红色主题的雕塑在当代校园中的应用也是极为广泛,校园雕塑一方面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鲁迅美术学院的鲁迅像,厦门大学的陈嘉庚像,常熟许浦高中的陶行知像,无不在彰显伟人气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触动着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灵魂。它不仅美化校园还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幼苗茁壮成长。我印象最深的是如南开校园的周恩来塑像,儒雅,从容激励着一辈辈南开人以此君为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另外,雕塑在摆放的时候也是必须要思量的,要思量摆放的位置,其摆放位置要跟周边的环境相和谐,常见的摆放位置是校园大门口和学校的图书馆。

三、结语

红色主题雕塑像当代社会的一个警钟时刻提醒人们时刻谨记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革命先辈用热血书写了一部又一部爱国的篇章,作为当代新时代的青年更要积极完善自身文化知识与技能水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红色
巨型雕塑
红色是什么
我的破烂雕塑
红色在哪里?
写实雕塑
追忆红色浪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