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性事件中人物报道的三个着力点

2020-12-06蔡亚辉

传媒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灾难性医护人员武汉

文_蔡亚辉

灾难性事件新闻通常影响面广,现场感足,感染力强,往往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震撼。今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就属于这一类,其具有不期而至的突发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无数舍己为人的白衣天使,默默奉献的社区工作者,以及那些始终坚守一线的平民英雄。如何做好灾难性事件中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引导者,激发全体民众树立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笔者通过对近期媒体报道的观察和梳理,觉得可以从融传播、故事性、人情味三个着力点入手——

融传播,凸显人物形象的“亮点”

鼠年春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各大媒体立足全民抗疫,仔细甄别、筛选新闻线索,尤其是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情况下,人物报道始终是新闻版面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翻看手机就会发现,融媒体时代人物报道也在不断“瘦身”出新,以简短的字数抓住人物特征、闪光点,再配以精彩的图片、视频,这种图文视频多元素结合的报道形式,能够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更生动。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擅长用图文结合方式报道人物,而且把握得恰到好处。《谢谢你!浑身挂满药袋的人》,1月25日《人民日报》这组照片刷屏了朋友圈,照片中的人叫丰枫,是武汉一名普通社区网格员,他身上背着大大小小20包药,都是为社区居民代买的。整篇文章配了七张图片,丰枫背着药的样子看着还挺有趣,整篇文章不过三百来字,讲述了丰枫如何买药、送药,但却能让读者为这位普通人的善举深深感动。该报另一篇《泪目,这短暂的团聚》中,照片中女主人公江世娥身穿白大褂蹲在地上吃饭,离她一米多远处蹲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为防控疫情,江世娥25天未能回家,在某次转送病人途中和家人有了一次短暂的相聚,文章只有区区200字。这样一张图片新闻如果放在平时读者或许根本不会在意,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这样一次家人团聚,对医护人员来说却如此“奢侈”。一张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照片背后有着耐人寻味的深意,也正因此,这条新闻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不到24小时,阅读量达到10万+。

抗击疫情的人物报道中,还有一些格外吸睛的融媒体作品。比如隔离病区医生脸上的那一道道口罩勒痕,女医护人员为工作方便毅然决然剃了光头,融媒体或以视频或以图片呈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也更加激发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敬意。央广《中国之声》播发了《女护士脸上布满勒痕,网友却夸:真美!》一文后,立即被转载。中国新闻网上刊登了《李兰娟脸上的压痕》,73岁的李兰娟院士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患后脱掉防护装备,面部压痕清晰可见,一天之内这篇推文点击量达17万。网友点评说,“那一道道勒痕,是提前颁发给逆行者的勋章!”因为疫情,钟南山院士也频频出现在屏幕前,1月28日,梨视频上“钟南山含泪谈武汉抗疫: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点击量达到457万,这段视频还被爱奇艺、凤凰网、新浪视频转发。这段时长9分23秒的视频里,钟南山含泪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信心防止大暴发,死亡率肯定会降低。”让网友无不为之动容。可见,人物报道的融合传播呈现方式,更能触动人心。

故事性,刻画人物形象的“魅色”

一提到人物报道,很多人总认为应该是高大上的,先进人物总要有不少值得歌颂的事迹。然而,随着融媒体逐渐占领传播高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灾难性事件报道的特殊性,人物报道也在向故事性、可读性转变。

2月28日,西湖之声官微推送的《方舱医院护士小姐姐希望“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网友纷纷自荐》中,报道了这么一个故事:结束了在武汉方舱医院一天的工作后,援鄂湖南护士田芳芳写下心愿“希望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关于择偶标准,田芳芳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微博上立即有人排队自荐。这样的报道给疫情笼罩下的人们带来了些许趣味和暖意。《人民日报》新媒体综合推出一组医务人员卖萌的图文报道,其中有记者用摄影机拍下的超萌一幕:在桂林第三人民医院,有3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院长正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想到后面一个护士小姐姐突然蹦到另一个身上,“熊抱”庆祝患者出院,场面感人又可爱。为了提高人物报道的可读性,《北京日报》在网上开设共同话题“医护人员有多可爱”,不到一周,阅读量达到253.8万。

浙江邵逸夫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赵树林是1994年出生的“大哥哥”,他听说10岁患者小松忘带课本过来,就在工作之余“兼职”当起了家教,在网上晒出了孩子做的数学题。近日,一段“天鹅舞”走红网络:2月21日,安徽灵璧县人民医院备用医院又有6位治愈患者出院,两名医护人员开心地跳起舞来,一会儿欢快地跳四小天鹅,一会儿用手臂比爱心。在湖北黄石,为了安抚确诊小朋友乖乖治疗,隔离病房的护士们在防护服上画上可爱的卡通图,拉近了孩子们与医护人员的距离。《宁波晚报》甬上APP报道了宁波援鄂医疗队的黄增和黄戬,原先他们并不认识,后来因一次修门结识,两人的名字“一增一减”,都姓黄,大家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名字——“双黄蛋”组合。这些小细节都颇风趣幽默,给略显沉重的抗疫报道增加了“调味剂”,新闻刊播后不到一天,点击量超2万。

人情味,打造人物新闻“爆款”

人物报道能否打动人,关键在一个“情”字。毫无疑问,灾难性事件新闻应富有人情味。这就需要记者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抓住一个“情”字,努力挖掘灾难中的人性光芒,使其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各地医务人员无畏前行,可歌可泣。从40、50后到90、00后,他们在前线并肩战斗,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和力量。

甬上APP抓住新闻线索,及时报道了宁波95后男护士辞了工作开车840公里赴武汉武昌医院应聘的消息,体现了一名90后的担当,一天阅读量就达到3.6万,当天的央视新闻栏目也播出了这条消息。

面对疫情,记者要善于弘扬灾难中的人间真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上《女护士眼镜坏了,凌晨在武汉急得直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泪目》更像一场众人的爱心接力。通过“准备进隔离病房,她的眼镜坏了”“接到老婆电话,老公忙到天亮”“20多年没配镜的董事长,视频学习配眼镜”“读高中的男孩说:我不买生日蛋糕,我买眼镜”这些暖心而生动的细节,表达了几个人物为驰援武汉护士丁淑怡奔走的全过程,可读性非常强。《人民日报》新媒体转载这条新闻后,阅读量近20万。

猜你喜欢

灾难性医护人员武汉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