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筝曲《秦土情》的艺术创作特点

2020-12-06李晨璐阴明娟太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颤音古筝作曲家

◎ 李晨璐/阴明娟 (太原师范学院)

一、《秦土情》概述

《秦土情》是古筝演奏家周展先生所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也是一首极具陕派筝曲特点的音乐作品。这首筝曲中既包含了陕北民间音乐的粗犷辽阔,也展现了筝乐独特的细腻婉转,使得乐曲更具有张力以及感染力,表达了作曲家身处异乡时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无尽伤感之情。

周展先生在这首筝曲的创作中,通过对以下几点地把控,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材料方面,作曲家巧妙地融合了陕西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碗碗腔中的音调和苦音音阶等独特的音乐元素。在作曲结构方面,他采用了西方曲式理论来构思乐曲,整首乐曲呈现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从创作的其他方面来看,因为周展先生既是一名古筝演奏者又是一位筝曲创作者,所以他在创作古筝作品时比起专门从事作曲而不会演奏的作曲家们来说,更加有优势——对于完全了解古筝演奏技法以及古筝特性的优势。他在《秦土情》的创作中将传统筝曲的灵魂,即古筝左手做“韵”完美地融入在了整首作品中,成为整个作品效果保障的基石。纵观全曲,无论是戏曲元素的加入还是西方创作的借鉴,再或者是古筝传统技法的运用,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切题切情,让人叹服作曲家的创作之妙。

二、陕派筝曲的特点

陕西地处西北,黄沙是这里当仁不让的主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以及不算适宜的生态环境却造就了一群乐观豪迈,淳朴老实的陕西人。所以这里的音乐往往是气势磅礴、热情昂扬的。为了在筝曲中将这种音乐情怀展现出来,陕西筝派的音乐创作在原本的音调基础上将F微升,B微降,并根据不同的乐曲需要进行曲调的微调。陕西筝曲的音域会随着音乐所表现的情绪的起伏有些许的幅度变化,所以时常会形成游离不定的感觉来表达一种哀伤、悲戚、怅惘、无可奈何的心境。这种心境能准确表达是因为陕西筝曲的创作中普遍大量的加入了滑音、按弦、揉弦、颤音等以声补韵的传统古筝技法。这些技法更加为乐曲增添了陕派音乐的特点。

因为陕西地域辽阔、历史悠长,所以当地的民间音乐十分多样,有“道情”、“碗碗腔”、“秦腔”、“迷糊”、“西安鼓乐”等等,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音乐都有着鲜明的陕西风韵。作曲家们以这些音乐为素材,将其巧妙地加入筝曲的创作中,使筝曲的陕西风味更加的浓郁。作曲家们不仅保留了筝曲中传统的G宫燕乐调试,还就将欢音、苦音融入其中,使得音乐的旋律层次更加丰富,也使音乐中情感的表达更加丝丝入扣,深入人心。

正是由于作曲家们在创作陕西筝曲时将上述的陕西地方戏曲特色融会贯通的贯穿其间,才孕育出了时而婉转悲戚,时而如泣如歌、时而高昂激越、时而绵言细语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

三、《秦土情》中的陕派特点分析

《秦土情》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陕派筝曲,其蕴含的陕派特征自是极其明显与丰富,下面笔者就从筝曲创作中秦腔的运用、碗碗腔的运用,以及“韵”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秦腔的运用

《秦土情》一曲的音乐基调重在“秦”字上,乐曲用秦筝奏秦音,以秦腔现秦音。“秦腔”又称梆子腔,它的唱、念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同时融入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才最终形成了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的秦腔艺术。秦腔的板式和彩腔中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其中苦音最能代表秦腔的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悲愤、怀念、凄哀的情感表达。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陕西地区的戏曲音乐曲调在旋律走向上多以下行的级进为主,再加以适当的上行跳进作为配合,使音乐在具有忧伤、缱绻、怀念的感情色彩的积淀下又不失激越、昂扬、悲愤的感觉。《秦土情》也不例外。

作曲家在《秦土情》开始的两个小节做了下行级进的处理,使听者有一种乐曲在娓娓道来,诉说故事的感受。随后的三小节采用的是与前几个小节完全不同的上行跳进的旋律进行,使音乐表达出了激动、宽广的情感色彩。乐曲开篇的下行与上行、级进与跳进的结合对比,使筝曲既体现了秦腔中的深沉哀婉也反映出了其慷慨激昂的一面。

之后的旋律也是以下行级进为主加以适当的上行跳进,其中的上行跳进又以四度跳进为主,将旋律推向高潮,带动听众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陕西音乐粗犷的一面,而下行的级进将音乐中哀愁、细腻的韵味很好的表达出来。这种旋律进行也是陕派筝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

(二)碗碗腔的运用

《秦土情》这一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碗碗腔中的“过门”旋律。乐曲在情感上具有思念、忧愁、苦闷、悠长的特点,音乐中的情绪一波三折,非常具有感染力,给听者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碗碗腔是陕西的地方剧种之一,属于梆子系统。因敲击碗碗确定乐曲的轻重缓急而得名,皮影戏是“碗碗腔”的主要载体。碗碗腔的节奏十分多变,音乐细腻、幽雅、耐人回味,不但有独特、悠扬、清丽的乐曲,而且有抒情、优美、如泣如诉的唱腔,能够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主要伴奏乐器以月琴、板胡、硬弦为主,月琴属于领奏乐器,音域比较广阔,声音也比较浑厚,大多展现的是如歌如泣的音乐效果。碗碗腔中也有欢音与苦音,在碗碗腔中称为花音子、苦音子。

碗碗腔中的苦音子是以“徵”为主音的徵调式,在音乐的进行中强调的是特性音微降B和微升F,这两个二变音在古筝中是通过左手按压琴弦得来的,有一种游离的音乐色彩。微升F和微降B将旋律表现的更为浑厚、深沉,也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的婉转动听。

乐曲中多处运用了碗碗腔中苦音子的特性音微升F,且微升F的位置大多都处于下行的旋律片段中,并且会在左手重颤之后接E的下滑音,将音乐的深情委婉以及作曲家心底的凄楚悲伤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秦土情》的散板中,特性音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在散板的开始部分,在A到C的下滑音里游离微降B,在散板片段中大量的采用了特性音,用其特殊的音效进行诉说,而微升F、微降B在不同的片段,使用不同的技巧又可以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即使是同一个音,用不同的弹法弹奏,所出的效果也会是不同的。作曲家将这一方面把控的合理到位,运用的得心应手,这也与笔者前文中提到的他的演奏身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碗碗腔的板位是唱腔中的板眼位置,碗碗腔中的唱腔大多采用的是眼起板落,起于弱拍,落于强拍,这一特点在《秦土情》中也有体现。乐曲中有出现多次整行乐谱都是后半拍与下一拍形成一个乐句的片段,弱拍起音,强拍落音,与碗碗腔的眼起板落相符。

在碗碗腔的表演中,伴奏乐队演奏的节奏型多为附点节奏,且音头带有重拍。《秦土情》中就运用了这一特点进行节奏创作,多变的节奏型以及跳跃的附点,让音乐的情绪变得越加欢快和热烈。

(三)润腔装饰——左手“韵”的运用

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中有一种常用的技法叫润腔,它在音乐中起装饰的作用,虽说是装饰,但其实润腔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绝大多数戏曲音乐如果去掉润腔,就会失去它本身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失去它所拥有的地方音乐特性。所以陕派筝曲的作曲家都会或多或少的将润腔技法加入到音乐创作中。周展先生对古筝左手技法十分了解,才使得《秦土情》这首乐曲中的润腔元素发挥的恰到好处,全面的展现了古筝演奏中左手独特的“韵”味。

1、滑音润饰

筝曲的以韵补声是它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频繁运用的上下滑音使得音乐更加具有陕西筝派的特征。在《秦土情》,下滑音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只要出现微升F和微降B的二变音解决,就会用到下滑音来进行润饰。二度的下滑音在音乐中出现的感觉就好像是人的喃喃低语,像在诉说古老的故事,吐露内心的悲切。

乐曲中的滑音大多数是随着小撮一同完成,正常的小撮声音比较直接和硬朗,滑音的加入使得小撮的声音变得更加的柔和,按滑音的慢过程也更加适合体现内心的情感变化,将听者带入其中。

2、颤音润饰

颤音是古筝演奏中的常用技法,通过左手上下快速按动琴弦来装饰音的效果,根据按动的幅度大小分为轻颤和重颤。周延甲老先生曾说过:“筝在表现忧心伤感的音乐时,往往左手的一个重颤音便可以催人泪下。”在陕派筝曲中,作曲家多采用重颤装饰乐音,尤其是在F、B两个音出现时,通过加入颤音,使音没有了十分固定的一个音高,而是在一个区域间游离,体现的是一种人内心情绪的不断波动。

在本乐曲中,所有的F都加入了颤音,有些在颤音后过渡到E,将颤音与滑音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生动的模仿了人在悲伤时带着哭腔说话的效果,让筝曲的曲调更加的凄凉,悲伤。

结 语

古筝又名“秦筝”,发源于秦,自曹正先生提出“秦筝归秦”并确定了陕西筝派后,以周延甲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演奏艺术家都纷纷加入到了创作筝曲的行列中,他们以陕西戏曲音乐为基调,不断地发掘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广为流传的、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作品,也让戏曲音乐元素在筝曲中换发新的生机,让筝曲中透露出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秦土情》在创作方面就做到了这一点,完美的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筝曲中,也将戏曲中的声腔化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使音乐有了更强大的感染力。

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是这个时代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话题,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用传统音乐元素进行改良、发展、创新,创造出既符合时代审美标准又具有传统音乐精神的筝曲,才是使筝曲更具有艺术价值的。《秦土情》就做到了这一点,笔者希望通过上述文章的分析,以秦土情为例,让演奏者和创作者都能更加的理解陕派筝曲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颤音古筝作曲家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长大可当作曲家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第一次弹古筝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