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档案展览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20-12-06毛爽波

云南档案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档案馆辽宁省

毛爽波

青少年思政教育是近几年被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越来越多提及的话题,尤其是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考量。而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在爱国主义基地教育、拓展青少年思政教育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档案展览是青少年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档案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红色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不平凡历程,都真真切切、原原本本地记录在红色档案中。在档案权威性、真实性、唯一性等特性的加持下,使红色档案所反映出的人物、事件更直观、更真切、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现今,全球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激烈、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而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路的发展。而红色档案资源正是加强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内容值得信任的平台。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从2015 年至今,就举办了《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辽宁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主题展览》《信仰的力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展览》《铁血沉思——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忘初心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筑梦路上 砥砺前行——辽宁改革开放40 周年成就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辽沈战役暨辽宁解放档案文献展览》等多个展览,搭建了辽宁省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重要实践活动平台。

2.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是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料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档案资源发挥教育价值的独特优势。[1]依托我国丰富的档案资源,经过档案馆深层次挖掘开发所打造的档案精品展览就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最好的教材。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作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沈阳市浑南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档案馆设有《清代皇室档案展》《辽宁记忆展》两个固定展览,展示辽宁地域文化特色、讲好辽宁故事,其余以临时展览、巡回展览、网上展厅为补充,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为青少年搭建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平台,致力于做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档案展览的多种表现形式决定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受欢迎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展览早已不是用照片、文档堆砌的简单陈列,而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技术手段运用越来越创新、场景布置越来越美观的档案文化展览,并在档案文献展览陈列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多形式的教育模式。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2018 年举办了“信·未来”经典书信档案诵读季,以经典书信档案为载体,解读历史,诠释并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等精神内核。2019 年举办了辽宁省“手绘辽宁”中小学生工业文化主题绘画大赛,小学生们现场作画,用丰富多彩的作品表达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档案展览的思政教育功能亟待优化发展

1.档案展览在思政教育中利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形态领域,档案展览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尽管在档案馆的不懈努力下,档案展览的表现方式、内容核心都有很大进步,但作为一种思政教育学习平台,其被利用的方式还很单一。参观学习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青少年在学校的组织下到档案馆参观,随后学校布置观后感任务;社会团体单位在特定红色节日期间到档案馆参观,完成组织布置的学习任务等等。在这种利用形式下,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说,难以触发真正意义的精神实质学习,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这一点,目前教育部门也意识到这种形式的不足,有的学校已开始探索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辽宁省档案馆与浑南区教育局双方合作,本着“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的责任与共识,共同组织开展浑南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辽宁省档案馆多次与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浑南区第一小学等学校开展互动合作,于2019 年与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签订《中小学生档案馆教育合作协议》,每学期学生们到馆完成8 课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课程。

2.档案展览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内容不够丰富。

造成内容不够丰富的原因是多种的,首先,档案馆及教育部门对档案红色资源的利用度和挖掘度不够,档案展览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内容相对较少。其次,档案展览的财力、物力、人力保障还不够,档案展览是一项需要资金及场地支持的工作,对展览工作人员专业程度要求较高,这些都导致了档案馆展览更新频率较低,对一些时效性强、短期内热度高的内容无法满足。

三、今后档案展览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与各个方面的拓展合作。

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虽然已与沈阳市浑南区教育局、浑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等教育部门和机构合作,进一步打造辽宁省档案馆“中小学生档案教育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但其社会影响力仍然薄弱,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历史事件等精心策划展出的展览并没有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笔者认为,档案馆要跳脱出目前固有的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框架,在争取政府更大力度支持下,探索与社会团体、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将档案展览做大做强。探索“互联网+ 档案”模式,利用网络等公众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探索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延续档案展览的生命力。

2.使依托档案资源的思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系列化。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握意识形态正确导向,立足于每年的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固定下来,以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为基本落脚点,使活动常态化,使内容多元化,使形式多样化,不断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如每年3 月5 日的“雷锋日”、6月1 日的“儿童节”以及具有档案特色的6 月9日“国际档案日”等等均可以做出长期规划,使思政教育连贯、深入的开展。组织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成长档案,普及档案知识,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档案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3.打破思维固化,探索档案展览的多种道路。

鼓励档案展览走出去,打破固有的组织青少年到档案馆参加活动的单向活动模式。这里提及的走出去的“档案展览”,不是狭义范围的档案流动展,而是依托档案展览、档案馆藏资源挖掘、提炼的档案历史文化知识。以青少年思政教育为例,可以开展进课堂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与学校开展的活动相契合,开展符合学校需求、学生们喜欢、学习效果好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实践课程的开设,要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大框架下,结合各地方特点及档案馆馆藏优势开展。以辽宁省档案馆为例,大部分展览都极大地体现出了辽宁特色,如“手绘辽宁”活动,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绘画,表现的是对家乡的热爱;“拼图竞赛——我是小小筑梦人”,进行的是工业文化主题拼图游戏。

4.注重专业人才的长期性培养。

任何事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人才,档案部门也不例外。档案展览工作具有其自身特点,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对档案馆藏有深入地了解、对文字能力要求较高、对展览设计有独特的见解、对工程施工建设还要了解一二。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人员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以保障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档案馆辽宁省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when与while档案馆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