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听障群体需求特点,提升新时代手语电视节目质量

2020-12-06刘苇

传媒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新闻节目

我国目前共有听障者2000多万,浙江省有听障人群100余万,温州市听障人群16万多。每一位听障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这是一个不容社会忽视的庞大群体。由于听力障碍,他们仅能看视频画面,通过人物行为、表情、环境变化等来辨识内容,收看电视节目十分不便,看懂新闻节目几乎不可能。自从有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翻译员,以子母画面同步进行播报,听障朋友便能“听”见电视,而不用猜电视了。

为给残障群体提供了解时政社情以及其他知识的平台,2002年,温州电视台与温州市残联精心筹备,联合制作《今日新闻》,第1期温州手语新闻节目于2002年“两会”期间在温州新闻综合频道正式开播。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以日播的形式,先后以《今日新闻》《晚间新闻》《温州新闻联播》《午间新闻》等为依托,进行手语同步翻译,受到了广大听障群体及其家人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

从2012年起,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响应温州市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号召,先后开设了《新闻周报》《手语学堂》《爱在温州》等栏目,引起了广大听障群体及其亲友更热烈的反响和进一步关注。听障群体收看手语电视节目的实际效果如何?当前电视手语新闻存在那些问题和解决途径?本人多年从事电视手语工作,通过走进听障群体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分析,提出初步意见建议,以期对提高手语电视质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手语电视节目的功能作用

手语电视节目的宗旨是为听障群体服务,这决定了节目的编排、形式的特殊性。电视节目辅之手语表达的形式,不仅满足听障群体收视需要,也满足该群体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及时获取新闻社会信息

电视新闻节目,能最及时翔实地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报道重大事件。开办手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使听障者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使社会信息在无声世界里普及,同时让聋人朋友“看节目长见识”,通过“寻常巷陌新闻,绘声绘色讲述”认识新鲜事物,这对普及科学常识、传播社会经验有一定积极作用。[1]

(二)内容形式走进听障群体内心

笔者一直以来将服务听障群体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创新《手语学堂》节目,结合听障人群逻辑思维精心设计语言形式,以手口同步,兼顾听障人和健听人的收视需求,通过镜头,让手语看起来很美,吸引各类观众收看,深入推广手语,促进全市信息、语言交流无障碍建设。本人在节目策划时特别设计小知识、小常识、国家针对残障群体的利好政策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故事。

(三)体现社会尊重和人文关怀

尊重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手语电视节目的出现不仅让听障者受益,还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尊重与人文关怀,更营造了“信息无障碍”的和谐社会氛围。

(四)提高观众触及面和收视率

开办手语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吸引听力障碍者对电视节目的关注,从而达到增加收视率的目的。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和温州市残联联合制作的一系列手语新闻节目,既具有政策基础、管理基础、组织基础,也具有技术基础、设备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视收视率。

二、探索实践“手口同步”播报模式

笔者从事手语、口语主持和电视节目制作近20年,既有手语主持各类新闻节目,也有口语主持生活服务类节目,还从事编导工作。为探索出一档能让听障人士与其家人、健听观众、手语爱好者都喜闻乐见的节目,2012年9月,温州电视台推出《新闻周报》栏目。在节目编导过程中,考虑到“聋人的思维方式、健听者的理解接受、手语爱好者的学习参照”这三方需求,本人创新了手语表达和口语叙述一体化的“手口同步”新模式。“手口同步”播报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口语句式的重构”,体现聋人为先,让口语适应手语;二是“手口同频表达”,手语要跟随口语的播报节奏;三是“肢体表达细腻化”,对于口语播报的每一词句均详细设定对应打法、方位变换、展现幅度,辅之以恰当的面部表情等。

为推进“手口同步”播报新模式深入实践,笔者积极参与和推动温州电视台《手语学堂》栏目的制作播出。《手语学堂》2013年开播,4年时间,制作各类节目210期,节目全程使用手语辅以口语的“手口同步”方式,得到健听者和听障者高度好评。该节目自开办以来每年参评,多次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现以专题片形式保留。

三、电视手语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地开设手语电视节目,在扩大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引导社会关注无障碍沟通、关爱听障人群,建立友善温暖的社会新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手语新闻时效性不强

目前,全国30家省级电视台和100余家地市电视台设立了电视手语节目。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如缺少翻译人员或资金有限或技术问题,许多地方不能同步制作播出当天的新闻内容,很多节目采取周播、月播,节目时效性大打折扣,新闻变成了旧闻。如温州现在也是电视手语节目少,间隔时间长。

(二)手语电视画面偏于一隅

在一些国家,特别设有手语专题节目,每当有配手语的节目播放时,往往把手语画面作为主画面,声音仅仅是配角。但在我国,不仅几乎没有手语专题节目,而且在一般配有手语的各类节目中,手语画面被缩在屏幕的一个角落里,由于画面太小且新闻节目无配搭字幕,听障者看不清手语,更看不清打手语者的面部表情,无法及时看明白,自然会影响收看效果。

(三)手语播报存在较大差异

手语分为手势汉语和聋人自然手语。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关系打出来的。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当前手语电视新闻中,手语主持人依照口播内容同步翻译,直译居多。因电视新闻播报的速度相当快,语速一分钟300字左右,如果全数翻译出来,速度过快,收看的听障者是不能及时吸收的,如果选择性或跳跃性翻译又会存在少译、曲译,这并不符合听障者对获取信息准确性的要求。

(四)手语主持未形成职业标准

今年11月28日《长江日报》一则视频,手语译员将“你妈喊你穿秋裤”的句子用文法手语进行直译,打成“你妈喊你穿衣服和秋裤”。很多新词、生僻词不断出现,增加了手语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工作难度,也加大了对手语主持人专业能力、应变能力的考验。

在我国,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部才正式向社会发布手语翻译员这个新的职业。[2]当前很多手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是由手语教师、残联人员兼任,缺乏对手语电视新闻主持人系统专业的培训,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重视,加强手语电视新闻主持人队伍建设,进行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四、提高电视手语节目质量的建议

鉴于目前手语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把握听障群体需求和特点,提高手语节目质量和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手语主持人职业素养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听障群体的习惯依赖,电视画面传播方式仍具有相对优势。各种资讯最终表现为主持人的手语,所以强化手语主持人基本功至关重要。笔者长期从事手语电视节目工作,主持过多档手语节目,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手语主持人,应当通晓《中国通用手语》、聋人自然手语、汉语、方言,并能实现相互之间的转化,将口语主持人所讲述的内容准确地翻译出来。还需要“具有缜密的思维,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把听障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而提高手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并以此满足听障者的需求”。[3]

(二)掌握听障群体实际需求

为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手语电视主持人,我们需要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听障人士进行沟通,掌握其表达信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的习惯,遵循听障人士“语言”省略、颠倒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听障文化,精准服务听障人士,做好听障人士的“耳朵”和“贴心人”。

(三)增强主持临场应变能力

手语主持人的眼神能吸引聋人观众的注意,丰富的表情能帮助聋人观众保持长久的视觉注意力。手语播音员精神饱满时,打出来的手语必然清晰、自然、连贯。听障人士需要通过眼睛获取信息,所以配合肢体语言、表情、唇语能够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主持人要增强临场应变能力。面对播报时出现的新词,如缺乏应变能力,将会影响翻译的效果。如最近大火的“区块链”,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但还没有被《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收录,如果通过“直译”对其进行信息的翻译,即“区+块+链”,信息就打了折扣,如通过“意译”,即将“区块链”解释为“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那么主持人还要将其中的含义解释清楚,这即是主持人平时注重学习,临场发挥应变能力的体现。

(四)创造无障碍的沟通环境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应倡导为聋人创造无障碍的信息沟通环境。听障者究竟需要社会提供怎样的服务呢?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字幕是较好的解决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第43条提出:“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影视栏目加配字幕、解说”。

(五)运用新媒体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微信、抖音等各类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主要方式。听障群体对手机资讯信息、视频通讯尤其依赖。使用新媒体能为推广手语带来极大便利,制作主题鲜明、内容时尚、简单明了、画面精良的手语短视频,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容易达到广传播、快流行的效果。

(六)残健融合共制手语节目

手语电视节目主要是做给听障者看的,选出优秀的听障者参与手语节目制作有利于减少与听障者的交流障碍。在瑞典、丹麦、芬兰、英国等国家都有聋人频道。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除了将形象好、有爱心、手语表现力佳的人员推荐到主持岗位,还要充分听取听障群体对主持人素养需求的心声,吸收优秀的听障者参与电视手语节目制作,让他们与健全人一样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如被称为“手语姐姐”的毛董莱就是听障者,2011年8月她用“手语姐姐”的名字开了新浪微博,一年半时间里原创视频受到很多聋人与手语爱好者的关注,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建起了微博平台,目前“手语姐姐”公益助残微平台已拥有17.5万的粉丝量,深受观众喜爱。这既是电视手语节目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体现,也是电视手语节目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听障者,更好地为听障者服务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新闻节目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奇怪的手语图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