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做旧手法及鉴别
2020-12-06陈海龙吉林艺术学院
□陈海龙 吉林艺术学院
一、书画做旧的原因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无数优秀的书画作品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珍珠点缀着我国的文化艺术长廊。无论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是让书画做旧成为大家津津乐道话题的原因。米芾在《书史》中提到王诜用作旧的《鹅群帖》炫耀,导致被大家嘲笑的故事。可见,书画做旧古来即有,主要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审美情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些作者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和整体意境,也会用做旧的手法处理书画的用纸,这就另当别论了。
二、书画做旧具体情况和手法
(一)染色
中国书画一般以各种宣纸和丝绢为载体。在纸和绢上直接染色,是最基本的做旧方法。《装潢志》中有染古绢托纸一节,主要讲述了在颜料中加入特殊的黄土进行染色的方法。书画做旧一般使用国画颜料调色,将赭石、藤黄、墨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形成仿古的颜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颜料需要过筛网,以去除大的颜料颗粒,还需要添加胶矾水,以防止脱色和染花。另外,常见的还有用瓦楞纸泡水、旧纸泡水、烟灰水、浓茶水甚至稀释的酱油水来进行染色等方法。
(二)破损
宣纸经过时间洗礼、空气氧化和紫外线照射会逐渐老化,产生皲裂、断口和磨损。人为破坏断口处需要用高标号砂纸打磨,目的是让断口处的纤维显得自然,因为宣纸中的稻草和青檀树皮纤维较长,自然老化的宣纸断口处纤维较短,新纸则相反。有些不法分子会用稀释过的硫酸刷在宣纸上或者用强紫外线照射画面,以加速宣纸的老化。因此,人们比较难分辨宣纸是自然老化还是人为老化。
(三)虫眼
将需要做旧的书画卷起插入有蛀虫的米袋或米缸里,可以让虫眼自然产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真正的古旧书画用墨中添有特殊成分,虫眼一般不会出现在墨迹上。另一种方法是在画面放上昆虫喜爱的食物残渣,然后将画放置在昆虫比较多的地方。也有人将蛀虫放置在画面上,用小酒盅扣住,以此控制虫眼的位置。还有一种用线香烫的手法,但是需要用小刀处理烫完后的焦糊位置,这种方式比较麻烦,不但容易留下气味,而且看起来也不自然,采用得比较少。
(四)其他
为了让书画外表也达到做旧的效果,人们会将画轴安置在土炕靠近烟囱的位置,用不含油烟的炕烟熏画,以达到做旧的目的。也有人将书画放在潮湿的位置,用天然的气候,使书画达到发霉的效果。另外,印章也是可以做旧的,因为传统手工印泥中含有植物油脂,容易在纸面上晕开,所以用宣纸拓干印泥,撒上门框等静处的细灰,用毛笔涂抹,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现在也有人采用水泥涂抹印章的方法。
三、书画做旧的鉴别
古代书画主要形式为卷轴、册页、手卷等传统的装裱形式,按照书画装裱的传统,一张画心、一张命纸、一张复背纸(两张宣纸黏合制成),再加上周围镶料,多重宣纸在时间的洗礼下会使自然老旧的书画有许多人为达不到的效果,这可以作为鉴别书画的依据。老旧书画的颜色非常自然,画面十分和谐,古趣天成。人工染色的则十分生硬,而且颜色不协调,仔细观察会有颜色不均匀的地方,更有甚者用手摸会有颗粒感,而且在笔迹和内容上会有淡淡的颜色。在气味方面,老旧书画会有所谓的“书香”,这其实是墨和宣纸里添加的特殊香料的味道。而一些做旧的书画为了追求这种气味,会用熏香的方法,这样做旧的书画气味较大,且比较刺鼻。还有一些老旧书画会有很严重的破损,纸面会呈现出松树皮的质感,质感酥脆,断口处没有毛茬,或者纤维比较短,这是保存环境过于干燥导致的,而后做的新纸断口处纤维较长,所以比较容易分辨。
一般而言,被用于收藏的老旧书画在轴杆的选用方面非常讲究,早期的骨质轴头、水晶轴头,以及后来的檀木、陶瓷材质,做工都非常精良。但是由于保存不当,一些书画在轴杆的位置破损得比较厉害,这时鉴别者就可以观察轴杆的内部,看里面宣纸的新旧程度是否和画面一致。轴杆的材质也很重要,以前装裱的用料做工比较考究,轴杆整体圆润,轴头典雅,木材完好,如果是粗制滥造的,多半有问题。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画装杆之前有一个砑画的步骤,需要将石蜡均匀涂抹在画的背面,用砑石砑光,以达到防虫防潮的作用。因此,鉴别者可以检查画的背面是否有残留的蜡,来区别裱功的好坏。
随着当今社会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如果有不法分子将其应用在书画做旧方面,将会给书画鉴定增加很大的难度。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多掌握一些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一定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