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艺术观自述
——时代特性与艺术的关系

2020-12-06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笔者创作时代

□刘 悦 鲁迅美术学院

每个阶段的社会都具有时代特性。而我们这一代生活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全球互联无论在经济还是信息方面早已不再是新鲜事,还有即将来临的5G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笔者不禁思考,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时代特殊的烙印又是什么呢?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特殊的时代影响着我们两代人。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不断把我们带往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语境中。从小学到高中,紧张严肃的标语是几代人成长经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信条一样的标语,既是时代发展的诉求,同时也蕴藏着某种不可言喻的集体价值取向,其间蕴藏着深刻哲理却也伴随着诸多问题。集体与个体、规则与自由、诚实与虚伪、真实与假象,或许会成为时代的特殊组合与矛盾体。

笔者是所谓的“九零”后,受外来文化冲击最大的一代人。很多时候,就像笔者第一批创作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纠结、矛盾一样,笔者常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来观察自身的属性。毕竟耳濡目染来自长辈的谆谆教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社会所带来的新鲜事物之间形成了强烈冲击,这也使笔者的观察变得更加尖锐。每当想特立独行时就会受到身边人的劝阻甚至打压,而最终“天天向上”等标语还是成了笔者真正的文化标杆。有时候笔者会觉得自己像被编写好程序的机器人。有时人们会问:“你的创作源泉是什么?灵感来源于哪里?”笔者很少具体回答,因为在笔者看来,观者对这个社会的态度或者看法会影响其对画面的解读。

在本科刚刚进入创作的这段时间里,笔者对“画什么和怎么画”也产生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与纠结。在那段时间的阅读过程中,王朔的小说《看上去很美》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他在其创作的巅峰时期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特质,并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虽然笔者所处的时代与王朔不同,但是笔者所感受到的成长中的矛盾与困惑却与他相似。于是,笔者借用了他的观点。但与之不同的是,笔者更加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物欲的渴望与期待。因此,笔者将儿童形象与奢侈品并置在一起,想通过这样的组合方式对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探讨。在绘画语言的表现上,这两种看似毫无联系的图像,在笔者看来更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代表符号,奢侈品象征着成人规则里公认的美好,但对于儿童而言,奢侈品像是强行闯入单纯世界的侵略者。互不相干的两种图像相互抗拒又彼此共存,在产生强烈分歧的同时,又似乎在诉说着两者之间隐蔽的联系,可这一切不过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笔者期待在创作主题及手段上能有更多的探索。在那段时间里,笔者尝试了不同的绘画材料,同时《美丽新世界》和《娱乐至死》这两本书所传达出的社会问题也给了笔者启发:当社会被划分等级,人们被等级所支配、繁衍甚至发展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活在了幸福中。但这种每个人各司其职,心中充满幸福感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又是如此令人心生恐惧。在最新一批作品里,笔者想诉说的就是人们当前扭曲的消费观,许多人被大品牌、大流量影响,丧失了自身的主观判断,陷入了对潮流的盲目崇拜中。这虽是赫胥黎对未来世界所展开的一种想象,但反观现在我们的生活,难道在某些方面不是一种反向摄影吗?

同样,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发生的重大变化展开了探究与哀悼:电视改变了公共话语权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回到当前,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人们陷入琐碎信息的不断轰炸中,许多标准被模糊化,我们无法准确地评判事物的错与对;信息的快速更新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剩等严肃而不可抗拒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在画面中希望呈现出的纠结与矛盾之一。

在新阶段的绘画探索中,笔者放弃了相对传统的绘画媒介,选择了高透明度的菲林片,这与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倾泄个人信息的时代特征形成了某种弱呼应。底层图层,笔者不断地使图像进行拼贴与重叠,展现流行与经典元素之间的强烈冲击力。与此同时,笔者又希望画面能够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呈现或调侃或戏谑的感觉。而在最顶端的图层,笔者运用了流行及大IP元素。

反观自己的思考过程,笔者希望能不断地挖掘更深处的隐蔽的心理活动,以便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可以更好地结合美学及美术史的理论启发自己,直面当下的困惑与难题。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是漫长且艰难的,希望笔者有足够的勇气与定力来面对未来的一切。

猜你喜欢

笔者创作时代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墙之隔》创作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