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唱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与方法

2020-12-06蔡双骏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情感

蔡双骏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贵州 遵义 563100)

古人云:乐以教和。何意?即音乐能使众人一心。乐曲,能够同化人的情感。当众人同听一首乐曲,当他们的情感同化于曲趣中,情感将会更加融洽,精神也更加团结。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合唱教学,是营造“和”的精神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开展合唱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密切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唱,形成更加敏锐的听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合作素养。合唱教学,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应当巧妙地通过合唱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文中,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合唱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及其有效性对策。

一、中小学合唱课程的教育价值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较强普及型、较广参与面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的过程,要求单一声部音高度统一,声部之间旋律和谐,合唱是表达音乐作品思想情感最为直接的方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合唱课程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和”的集体文化、校园文化,同时也是传承经典歌唱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是全面贯彻国家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也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多处提到了合唱课程。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新课标提出了“三个6”(6个理念、6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的音乐教育思想。其中,6个选修模块中,合唱、合奏赫然在列。音乐教育课标的修订,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诠释了音乐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在国家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中的重要贡献。结合音乐课程的“6个选修模块”可以知道: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新课标选修模块的首位,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积极开展合唱课程,是全面贯彻国家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合唱课程的开展,不受教育条件、教育环境的限制,人人皆有嗓子,使得歌唱、合唱的开展更加容易,合唱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合唱教学的开展对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唱能使学生的听觉更为敏锐。合唱,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合唱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某个成员的“唱功”,更重要的是合唱团体的协作、协同。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合唱、合奏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示“听不懂”,一方面,学生对合唱的音乐要素一知半解,导致学生听不清声部、听不清主次,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当代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兴趣不浓。在听流行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单线条音乐思维,这种单调的音乐输入形式,束缚了学生欣赏多声部音乐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色彩等的把握不清。由此可见,针对学生在声乐听觉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中小学课程中积极开展合唱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听觉更为敏锐,为全面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其次,合唱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价值。歌唱,其实是人们抒发心灵情感的有效途径,是情之所至、兴之所至。合唱,是反映群体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结合一些经典的乐曲引导学生合唱,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关于合唱,笔者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其中,影片中学生的合唱令人难忘。清冽纯净,仿若天籁之声,如同一剂良药,可以救赎心灵,可以让一群孩子迷途知返。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积极开展合唱教学,也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的曲子,实现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

最后,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课程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合作素养的重要功能。合唱的“和”,所强调的是统一、协调,如音色统一、声部协调、情绪一致,也就是说:合唱者之间,在表演上应当具有一定的“默契”,方能实现声色合一的效果。合唱的过程,是个人服从于集体的过程。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合唱教学,有利于改变部分学生个人表现欲过强的现象,改变学生只愿意做主角的心理,让学生服从于集体,服从于团队,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三点可见,中小学合唱课程的开展,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合唱是传承经典歌唱文化的有效途径

歌以咏志,言为心声。歌唱,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同时也是人们吟咏志向的手段。古往今来,正是因为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作用,造就了许许多多经典的、优秀的曲目,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动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合唱的曲目,一般都是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在带领学生唱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融入音乐鉴赏的内容,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充分把握音乐的内涵、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由此可见,中小学课堂中合唱教学,是传承经典歌唱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中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指导学生开展合唱教学可谓是一件费时费力之事,问题出在何处?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合唱,看似简单,而要唱好,则很难。在合唱的过程中,同一声部音应当高度统一,声部之间旋律和谐。这就给中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实际的状况是中小学生中,有近90%不识简谱,认识五线谱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学生不识谱,且歌唱的功底较差,在合唱的过程中,直接导致学生音准差,跑调的问题普遍存在。合唱的过程中,喊唱的现象也格外普遍;其次,部分学生合作意识差,合唱指挥难度较大。合唱,是学生团结协作、高度统一的过程。在合唱队中,但凡一名学生不配合,合唱教学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合唱训练,是极其考验学生耐力、意志力的。当前,部分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由于意志力薄弱,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合唱的过程出现配合意识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合唱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与方法

(一)强化听力训练,激发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强化听力训练,夯实合唱教学基础。

首先,精选合唱作品,激发合唱兴趣。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对经典的作品兴趣不浓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精心挑选音乐作品,尽可能通过一些经典的、旋律优美动听的、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激发学生合唱的激情。教师在指导学生合唱的过程中,不能为唱而唱,应当融入音乐审美、鉴赏的内容,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美的体验和感受,最终达到激发学生音乐合唱兴趣的目的。

其次,强化听力训练,夯实合唱基础。听,是音乐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人们感受音乐魅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音乐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强化对学生“听”的训练,促使学生养成听的意识,为合唱教学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音准。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因为音准不佳而影响了整体合唱的质量。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听的意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听,如聆听音乐的主旋律、欣赏单声部的音乐作品,并从单声部音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欣赏和声作品,听的过程,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抗干扰听力的训练。中小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应当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合唱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唱自己的声部,还要听他人的声部,要想实现合唱韵律和谐的效果,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听力能力,在头脑中建立和声的概念,改变过去声部不均衡、音准不和谐的现象,实现良好的合唱效果。

(二)引入器乐,突破合唱教学重点和难点

将器乐引入中小学音乐的合唱课堂,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合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合唱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借助器乐,强化对学生的音准训练。由于很多中小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音准欠佳,因此,提高学生的音准,是教师进行合唱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合唱训练中,可以借助器乐的有固定标准音高的优势,使器乐成为校正音准的工具,提高学生音准;二是借助器乐,解决多声部和谐的问题,突破合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合唱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单声部唱的好,一旦到多声部合唱,就乱糟糟一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器乐训练,降低合唱教学的难度,有效地解决多声部和谐的问题,突破合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视音乐鉴赏,提高合唱质量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合唱,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感受合唱之美,在此过程中,音乐鉴赏至关重要。可以说鉴赏音乐是表现音乐的前提,学生要充分把握音乐的内涵,情感,方能通过唱的方式,将音乐的情感演绎出来。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合唱时,应当强化音乐鉴赏教学,为全面提高合唱的质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唱教学的应用,并结合学生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合唱质量。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情感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声部视唱训练
情感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