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中的立腔与行腔
2020-12-06宋长青
宋长青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美声唱法中需要以思维的空间感来从意识上将腔“竖起来”,特别是思维的垂直方向的空间感训练更是必不可少,从而达到歌唱音质优美和圆润的效果。通过美声唱法的立腔,使得歌唱状态趋向稳定,并使共鸣达到最大化,实现声音审美的艺术追求。对于美声唱法还要注重行腔,在共鸣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歌词中的字得以准确安放,以发声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艺术表现达到美声唱法的字腔统一性。如若立腔是巩固歌唱技术,那么行腔就是提高歌唱艺术,共同提升美声唱法的歌唱艺术效果。因此,需要注重美声唱法的立腔和行腔。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始于意大利,是以传教士传播的方式被中国皇宫中的太监保留下来的歌唱方式,抑或是可以理解成由太监构成的合唱队专门练习歌唱和声乐的方式得以在我国逐渐流传开来,这是美声唱法在我国的萌芽阶段。如若以确切时间追溯意大利美声唱法正式进入中国声乐教育界的时间,约为20世纪20年代。无论是美声唱法正式进入中国声乐界还是进而掀起学习热潮,都并不是由意大利美声歌唱家完成的,皆是由精通美声唱法的声乐学家完成。
美声唱法中对于中国初习者存在着咬字难的问题,而由于中国是以汉字方式表达音乐内容,意大利则主要是元辅音的方式表达音乐内容,如若以此种维度剖析中国美声唱法和意大利美声唱法,咬字和发音是最大差异所在。甚至于可以这样表述:咬中国字是美声唱法创新的唱字技术和方法,是中国流传美声唱法并区别于民族唱法的歌唱形态、审美标准和艺术规格,
二、美声唱法中的立腔
(一)立腔的规范化
立腔就是以深呼吸法和心理提示法在歌唱时确保喉咙始终保持共鸣不变的状态的概称。从中可知,立腔的重点在于做好呼吸,呼吸的重点则是在于气息控制,从而做好美声唱法中的起音、音质、声区的统一等技术要求。故而,在美声唱法中有着立腔规范化要求,即存在共性标准来确保声音的动听,通常就是指向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具体而言,通就是追求声音流畅效果,以共鸣腔体始终不会发生阻塞而确保所发气息畅通无阻;实就是以咽腔支点有种拖着一颗枣的效果来体验声音的结实性,并主要集中于中低声区部位而言的;园就是咽腔充分打开后形成管状通道的方式确保声音圆润饱满的声音效果;亮就是以共鸣腔体为支柱和气息支持下的美好音色的称谓,并不是通常说话中的音量大小;纯就是发出的声音不存在任何杂质性的而是始终确保声音的清晰性;松就是气息始终是在咽腔中自由流动的方式进行而达到声音松弛的效果;活就是腔体充分打开后达到气息的灵活性效果;柔就是追求柔和细腻的声音效果,往往是与明亮结实的声音相伴来彰显美声唱法的魅力。
(二)立腔的训练
在美声唱法中,对于立腔的训练往往是围绕吸气、控气、呼气的调气和喉头稳定以及咽部定位、咽腔伸缩进行训练的。具体训练来说,吸气中最为明显的生理现象就是横膈膜垂直下垂和肋骨向两侧扩张,并确保口、鼻、咽喉保持畅通,使得气息下沉到下腹部再经由丹田和腰部支撑拖住气息不再下沉为止,达到理想的吸气效果往往是通过快吸方式来训练;控气就是针对某一气息状态而保持较长时间的控制,要求达到气息被拖至下腹部位置就不再下沉的气息控制状态;呼气是以逐渐恢复至人体平静时的状态过程,并往往采取腰带绑肋骨法训练,要求在呼气中小腹收缩灵活并确保肋骨等部位保持向外扩张来达到呼气效果;喉头稳定是甲状软骨的突出点始终稳定地处于低位置上,是以软腭向后提起和深厚气息支持的方式达到效果,并以较大的共鸣腔体作为依托来相对地保证喉头的稳定性,而并不刻意追求喉头的绝对稳定性,对此可以建议采取打哈欠的训练方式来体验感知阶段的喉头稳定训练,采取抽泣方式中吸气和呼气的训练方式来体验发声练习阶段的喉头稳定训练;咽部定位以生理解剖图的方式或网络显示中的实验动态视频寻找具体咽的方式定位,亦可以模仿猪牛叫、哼鸣练声法等来寻找抽象的咽的方式定位,总之无论使用何种咽部定位法都是促使共鸣最大化和声区统一化;咽腔伸缩法主要是以单独运用舌后部调节咽腔法和利用咽括约下肌收缩法进行,咽腔伸缩法的使用主要是避免下巴和舌部紧张现象发生。
三、美声唱法中的行腔
(一)行腔技巧及其训练
行腔就是指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和心理思维的导向下,使得声音在歌者身体内整体运行的过程。美声唱法也是音乐的一种唱法,存在起音、连音、颤音、装饰音等技巧练习和使用。第一,起音。该技巧是在气息自然流动和声带自然关闭的条件下发出的声音,并且该种声音是稳定和干净的,并不带有任何杂音或漏音等声音。该起音的发音注意点在于适当吸气后的气息控制和咽部咬字后的声音落到声带上;第二,连音。该技巧是特指呈音阶式的旋律,在吸气同步进行咽腔的充分打开动作,并做好意念聚焦和气息持续均匀稳定控制确保声音的连贯性;第三,颤音。该技巧是气息通过共鸣腔发出自然的具有共振性、穿透力的微颤声音,并多以半音为极限。
美声唱法的行腔方法主要是依托一哼、二念、三唱的途径进行训练,当然此处提到的哼、念、唱并不是指向哼鸣中的哼、朗读中的念以及一般唱法中的唱。具体言之,哼可以采取以拍打胸脯的方式利用鼻咽腔共鸣器官的协调配合下发出哼的声音,并且这种哼的声音发出是将歌词念在咽部,最后以记忆库提取法来完成美声唱法。对美声唱法行腔训练重在字腔统一,缩减辅音的发音过程,并在预先圈找的元音上统一归韵。
(二)不同维度下的美声唱法行腔分析
1.文化维度下的美声唱法行腔分析
美声唱法归属于音乐种类,音乐种类被归属于艺术范畴,艺术的形成必然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关联,也就是艺术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由于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意大利,立足于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和灵活、准确的声乐技巧,故而在行腔中要求从文化的维度思考。
演唱一首作品,除去必要的演唱技巧之外,还需要歌唱者有在脑海中建立画面感的能力,画面感往往需要歌唱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途径来提升,文学作品则是与该国或该地区的文化存在关联。这样,美声唱法中优秀的歌唱家都有着较高的文化底蕴,以自身的文化底蕴诠释着对该首美声作品的独特感悟,最后形成了同一美声作品下的与众不同的美声唱法风格。因此,美声唱法中塑造的人格形象和宣扬的主题思想,都是以歌词和曲调的形式共同作用导入到欣赏者的感官之中,借助欣赏者的感官体验和文化理解来达到一种独特性的艺术享受。从这个层面而言,美声歌唱者在选择作品歌唱之前,需要对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所处年代生活状态等相关资料加以查阅和解读,并以歌剧为轴来拓展绘画、文学等方面的美学知识,从而增强自身的艺术文化底蕴。
2.哲学维度下的美声唱法行腔分析
声乐并不仅是一种歌唱类艺术,而是将音响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等学科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涉及或体现出独特的哲学性。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之理论高度抽象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在美声唱法的行腔中也体现出哲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美声唱法中行腔的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该方面的体现莫过于肌肉之间的对抗、身体的紧张与放松。其中,对于美声唱法中的行腔之肌肉对抗而言,由于身体本身的肌肉工作并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都是肌肉之间的即刻性的相互对抗才使得生命处于不断地统一运动之中,进而有效维持着身体器官运转。因此,在美声唱法中的行腔来说,存在着相互对抗的内肌与外肌、吸气肌与呼气肌等等,肋间肌中的内肌与外肌、腹肌与肋间外肌是彼此作用于对方的对抗肌,也是共同影响下的支持声音发出的必要肌肉组织,由此推知,具有相互对抗作用和影响支持的肌肉组织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美声唱法中行腔的体现;吸气肌中横膈膜收缩的力量驱动它下沉及部分变平促成胸廓面积增大的过程,与呼气肌中腹肌通过收缩运动减小胸部在内的整个躯体的容积过程,存在着互为依存和互为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显然就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一致,可谓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美声唱法中的行腔的体现,对立统一规律在美声唱法中行腔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该两种体现,还有肚子的膨胀与放松、适度的紧张与放松等等其他相关行为过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美声唱法行腔中有着诸多体现,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在美声唱法行腔中的普遍适用性。
美声唱法中行腔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体现。实际上,量变质变规律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够充分体现该规律,也就是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历经无数次的体验或操作慢慢地掌握学习的技能,其中无数次的操作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而一经掌握某项技能就是一种学习上的突破或转折,而该突破或转折实质上就是质变。同样道理,在美声唱法中行腔也是如此体现量变质变规律,在立腔中的反复练习定位咽腔、共鸣优化等内容的过程,在行腔中将所学唱法技巧运用到歌唱中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指向量变过程,一经掌握行腔中的要领所在体验学会某种唱法技能,实质上就是质变内容指向。总而言之,量变学习美声唱法立腔的过程就是质变的前提,行腔中掌握某种美声唱法技巧就是量变的结果。
美声唱法中行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美声唱法中行腔的细节学习过程,往往都是历经一个不断反复体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并不顺利的,是曲折渐进的过程,通过肯定自我和否定自我再肯定自我的过程来最终达到唱法技能的掌握。正如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所言,歌唱嗓音的技能发声训练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和科学的自然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被解读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体现,在美声唱法行腔中的自然阶段体现为某一唱法动作的自然,在不自然阶段体现为整体作出行腔所需动作的不自然,并经过对应式的反复练习最终过渡到科学的自然阶段。
3.语言维度下的美声唱法行腔分析
美声唱法也是依赖于语言载体的,通过语言和歌唱的有机结合来体现歌唱者的水平。故而,在美声唱法的行腔中需要掌握歌唱语言特性,达到歌唱语言的精准性、歌唱性和故事性,从而最大限度实现语言与歌唱的最佳效果。
美声唱法中行腔之歌唱语言的精准性。美声唱法作为音乐的一种,也是需要精准的发音才能让听众听清歌唱的内容,唯有以精准发音式的歌唱,才能使听众领悟到歌唱内容,从而引发共鸣。换言之,美声唱法的行腔过程中,歌者准确发音直接事关艺术内容的表达和歌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而如若美声唱法的歌者达到准确发音,就需要重视歌唱语言中的发音规律,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注重吐字发音的技能培养。由于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现以意大利语为例阐析精准发音。在意大利的母音中,主要是将A、E、I、O、U母音发准即可,然而基于咬字、送气等方面习惯存在的差异性,在学习发音意大利式的E、O时,就需要注意消除原本已有的发音习惯,反复练习标准式的意大利发音习惯,特别是清音不送气的发音。并且在听音频的过程中,不要尝试边听边学的行为做法,要在做好字对字的翻译基础之上再去行腔,唯有此才能清晰判断语气的轻重缓急和准确把握发音。
美声唱法中行腔之歌唱语言的歌唱性。使用语言说话与使用语言唱歌有着关联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用语言说话仅仅利用好语言器官即可,使用语言唱歌却需要口腔前面的语言器官和口腔后面的共鸣器官同步共振才能收到共鸣效果,也就是将字放置到共鸣腔中并带着气息共同发出声音达到语言的歌唱性。可见,使用语言歌唱需要注意控制音质的高低,促使歌唱语言共鸣达到最大化。为此,在歌唱的咬字吐词训练中需要做到上下支点的衔接,深刻领会“上挂、下落”的感觉,即将字头挂在上口盖和眉心的位置上面,并贴着咽壁吸着说和念来达到落,收到共鸣泛音音色之效果,当然在美声唱法的行腔中并不是将该两歌唱动作僵化式的分离,而是在发音过程中同步同时进行,仅是在训练中体验“上挂、下落”的分离动作即可。
美声唱法中行腔之歌唱语言的故事性。在美声歌唱作品中,也有很强的故事情节需要控制音量和因色等来进行,特别是体现在演唱宣叙调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注意音量和因色的控制,往往将之视为是美声唱法中行腔的必备基本功。在美声唱法中,歌唱语气往往分为强语气和弱语气,结合生活化的情感表达所需语气的状态加以体验,也就是将喜怒哀乐的各种人之共性情感与声乐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情感变化融入体验,如说话语气稍慢的情感表达中就要注意以气息控制来达到音量的减小,注意以共鸣腔来达到音色的控制;兴奋中加重说话语气的情感表达,就要注意以爆发力的气息将语言送出去,来达到明亮音色的效果。
4.心理维度下的美声唱法行腔分析
在美声唱法的行腔中,并不是简单训练几次就可以掌握唱法技能,而是往往需要学习者的意志力和心理调控力等方面能力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特别是对于初习者的心理紧张与焦虑的克服与调整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换言之,美声唱法达到行腔的良好效果,就不仅仅单纯是唱法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还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心理训练和调整,特别是意志品格和良好心理调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者的演艺生涯。况且,美声唱法的日常训练和舞台实践并不等同,日常训练中唱法掌握到位并不一定在舞台实践中就能全部体现出来,这就与歌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联。
在美声唱法行腔过程中克服心理紧张与焦虑,就要克服生理障碍与技巧难题,切实加强平时的唱法训练,并达到熟练掌握唱法技巧为止,熟能生巧后肌肉运动就会成为习惯性的或下意识的动作,并通过参与性演出来提高舞台的应变能力。初习者可以通过想象的注意力转移法来克服美声唱法行腔中的心灵紧张感,以音乐环境+头脑显示图像的共同作用来暂时性转移关注点,将关注点转移到美声唱法行腔过程之中,而不是陷入紧张中惶恐不安。
四、结论
美声唱法立腔的关键在于将腔竖起来,行腔是使得声音在歌者身体内整体运行。通过巩固歌唱技术的立腔和提高歌唱艺术的行腔,进而共同提升美声唱法的歌唱艺术效果,实现美声唱法的圆润优美性,达到“绕梁三日”般的欣赏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