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梅有傲骨 永世留芬芳
—— 纪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九十周年

2020-12-06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海纳百川黄梅戏

□ 袁 伟

“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脍炙人口的《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作为黄梅戏的永恒经典剧目,首演者严凤英大师而今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多年了,但她圆润婉转、细腻柔美的声腔艺术,丰富饱满、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和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艺术情怀却如同傲霜斗雪的腊梅,芬芳永驻人间。

2020年是严凤英大师诞辰九十周年,黄梅戏艺术界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饱经沧桑的一代名伶,而我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也是有幸追随严大师艺术足迹的小辈,在黄梅戏的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的同时,今天于笔端追忆大师为求索艺术真谛所走过的坎坷道路,更是不胜感慨。

但凡系统学习过黄梅戏的专业演员都知道,黄梅戏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源于乡土田间,有着厚实的民间基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而今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且被誉为是中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所做的非凡贡献。在只有38年的人生中,她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推动黄梅戏的表演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严凤英大师的一生命运多舛,她自幼酷爱黄梅戏,天资加上后天的勤奋让她很快崭露头角,并且在当时的安庆一带小有名气、大红大紫。但是大红大紫的严凤英大师在生活中却屡遭磨难,背井离乡、几度飘零。新中国成立后,严大师亲历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艺人地位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火热氛围感染的她,从此怀着满腔的艺术热情投入到了黄梅戏的创作和表演之中,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相继塑造了诸如《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里的冯素珍等无数深入人心的经典艺术形象。然而不幸的是,这位以超凡的艺术成就广受南北各地观众赞誉的表演艺术家,最终却没能逃脱厄运的摧残,在十年浩劫中被造反派迫害致死。

回首大师的成长历程,纵览其一生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时至今日,她在黄梅戏表演上的艺术造诣仍然殊无二人,而这一切均源自于她对黄梅戏的挚爱,源自于一种面对任何艰难困苦始终未变的艺术情怀。这种挚爱和情怀,推动她最终走上了艺术的巅峰。她不仅注重保留、发挥黄梅戏这一剧种的本体特色和自身优长,同时主动向昆剧、京剧等积淀丰厚的戏曲剧种进行学习,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来丰富自己的艺术生命并弥补黄梅戏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这与一些正在消失中的古老艺术品种不屑借鉴、“与邻为壑”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

严大师融合古今、勇于汲取他人之长的做法,不仅使黄梅戏这个曾经的民间草台小戏稳踞于中国戏曲艺术的大雅之堂,也带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黄梅戏,它的明天必将是一种多艺术形式交融的体现,只有充分学习借鉴其它艺术品种的长处,致力于融合,才能让黄梅戏牢固扎根于时代土壤,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一幕幕佳作。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在严大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其对黄梅戏剧种特色的独到理解,对剧中人物形象回归内心的性格把握,至今仍是我们最好的教材。作为后辈的黄梅戏演员,我们有幸身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这所黄梅戏的艺术殿堂,感受到最佳的艺术氛围,唯独遗憾没有见过严大师,亲耳聆听到她的艺术心得和教诲。

今天的安徽黄梅戏,一代一代的后辈在不断成长,严大师曾经唱响的经典剧目久盛不衰,若大师泉下有知,也可告慰平生了。我辈青年,更应向前辈大师努力学习,好好做艺,好好做人。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海纳百川黄梅戏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黄梅戏《祝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