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演员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2020-12-06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学历演技文化

□ 单 宁

近日,微信群里讨论起演员演技水平问题,有人认为,演员能不能走到最后,是文化水平的高低起到关键作用。也有人认为,不一定,因为,演技是演技,文化是文化,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严凤英、王少舫没有高学历,他们照样成为一代戏曲大师。

说到这里,容易让人产生疑惑,怎么回事?严凤英、王少舫真的没有高学历,他们扮演的角色怎么这么归功到位;刻画人物性格怎么这么入木三分;分析人物行动线怎么这么鞭辟近里。其实,并不奇怪,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学历并不重要,但是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对戏曲技艺了如指掌,更要了解有关的戏曲理论,还应多多浸染中国古典文学。任何行业都有理论,我们必须用理论指导演出。尤其是古装戏,你必须精通古典知识,古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你都应了解。这样,演起角色才不生硬,才不会闹笑话。这些,也属于文学范畴。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一句话很说明问题:“演员比来比去都是在比文化。”文化在暗处,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要细细评味,处处揣摩,方能有收获。总之, “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所以,要多读书。

《羊城晚报》的“粤剧生态面面观”栏目就提及“粤剧艺人读书少”的问题,有人说:“演员文化越高,戏就越耐看。演员没有文化底蕴,他在舞台上就像一个空壳。”粤剧演员罗家宝也说:“演员要加强学习的东西很多,现在有些演员我觉得他们对文化的追求不是那么高,没有我们老一辈人那么执著。演员学文化,要放下面子,不耻下问……”是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虽然没有高学历,但自她登台以来,放下面子,不耻下问。她注重学习文化,喜欢听故事,并善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台上……就这样,她日积月累,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原来,文化是可以自学的,不像数理化要人指导,文化只要一本字典就可以了。有个怪现象,剧作家成就高的都不是高学历,而是平时多看戏、多看书,自学成才的。如魏明伦,如王晓马,如王自诚……他们都是一本字典,一支笔,长期学习,生活就是课堂,自学成才。演员也一样,只要平时肯学习,哪怕你只有小学学历,你也是具备大学素质……

我从艺二十多年,演了《女驸马》 《天之娇女》等大型剧目,特别是主演大戏《天仙配》董永一角,各种酸甜苦辣,让我终生难忘。演员不同于别的行业,要具备多种技能你才能演好角色。董永是主角,几乎每个剧团都搬演过,首演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王少舫将董永演活了,演出过程中,给人的感觉他就是董永。他演得这么逼真,这么真实,为什么这样,其实是文化在起作用,因为他理解角色,他理解角色的内心,每时每刻都有心理感受。他把董永当时的心理感受分析的分毫不差,这时,他不是王少舫,而是董永……现在我来演董永,我又不能一味地照搬王少舫老师的演法,他有他的感受,我有我的感觉,我要演我“这一个” 。同一个剧本,但不能演同一模式,我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如心理把握、人物造型、演唱塑造、动作要领……我要深入到角色的心灵深处,身临其境,深刻地感受董永的家境贫寒:因身无分文,无处告借,无可奈何,只好卖身葬父……这是什么心情?现在我们都很幸福,生活无忧,怎么能理解别人无钱的困境?你要沉下心来,仔细揣摩,有感觉了,你才能把董永当时的心境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还有唱腔方面,不是装腔作势的凄凉唱法,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唱腔运用到极致。根据剧情的变化,有喜有悲,各有特色。身世凄凉是董永的性格特点,必须表演到位,才能演好董永独特的“这一个” 。当董永听说娘子织好了绵绢,当董永知道了三年长工真的改为百日时,他那种心花怒放是真实的。老实人,穷苦人有时也是天真的,他高兴啊,他一改平时愁苦困顿,他笑了,笑得很开心,他甚至高兴得跳跃起来……这就是“这一个”角色独特之处,一点一滴都不放过。这就需要演员理解剧情。要理解剧情,那就要有文化。这是我对《天仙配》的独特理解,是否准确,我不能确定,但我在演出中真的有这种感受,我演出来了,观众反映很好。

文化是深刻的,所有的演员在演出中都有体会。它不但让你把握整本戏的剧情,它甚至让你归结到每句道白,每句唱段。严凤英的关门弟子王凤枝在演《莫愁女》时,“文化”起到相当作用,她理解剧本,全身心投入剧本之中。 “夺睛”是全剧高潮,明媒正娶而未能与徐澄成婚的相府小姐,为割断徐澄对莫愁的爱情,设下毒计,以给徐澄治病为由,借刀杀人。威逼太医开方,要挖去莫愁的双眼作为药引。按理,对这件事,莫愁的反应是强烈的、痛苦的。但她想到自己的眼睛是给心爱的人治病的,于是,王凤枝老师演得很平静,她轻松地表白出:“只要公子能治病,我粉身碎骨也心甘。”接着毅然决然地叫道:“你们拿刀来吧! ”这样处理,更显得莫愁对徐澄的爱是无私的,纯真的,高尚的。当太医为莫愁的高尚情操所感动,当众揭露了邱彩云的险恶用心时,常规演法,莫愁恍然大悟,急促地背转身哭泣伤怀,自恨为何如此薄命。然而,仔细想想,就感到不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这时应该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推敲,她唱了一段,力求唱得悲愤、激昂,转而用反抗的情绪进行控诉:“欺弱女、费尽心,只怕你的好梦终难成,夺睛容易杀情难,到头来,害人之计害自身。 ”王凤枝老师在唱这几句清板时是一字一句喷出来的,如同火山喷发一样,撼人魂魄,令恶人心寒。请问如果王老师没有文学功底,她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吗?

严凤英一生就演过一次丑角,那是 1946 年8 月 12 日,箱主方智勤在桐城香铺演出,李桂兰那天也在班子里,为了救戏,严凤英主动提出演丑角。 《瞧相》里有个花花公子,他想调戏瞧相的凤阳女子,她刚上场就有特色,她唱着:“昨天二十八,今天二十九,明天三十晚哪,回家吃年酒,过年喏。”她喜形于色,一脸馋相,把一个浪荡子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唱完“过年喏”, 无奈地两手一摊,眼皮耷拉下来,头无力地垂了下来。这种情绪告诉人们,外面真好,花花世界,背着父母吃喝嫖赌,神仙的日子……看到这里,我们如同在读一本小说,作者活灵活现地描写花花公子的所作所为。这出戏还有许多类似的情节,篇幅有限,不可能全部描述出来。严凤英平时喜欢读书,她以此来弥补学历不高的遗憾。如果严凤英没有文学基础,她脑海里能捕捉到花花公子的形象吗?

好演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演技水平,更好地塑造剧中人物。

猜你喜欢

高学历演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谁远谁近?
动物搞笑瞬间,绝对演技担当
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假装视而不见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日本需加强保育措施
日本需加强保育措施促进高学历女性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