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湖口弹腔艺术形态及文化渊源研究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文化

陈 凡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多元化的戏剧形式,湖口弹腔作为江西省极具地方特色的古老剧种,源于宋元时代,经过锤炼发展,明末湖口弹腔初现雏形,在清朝乾隆年间走向顶峰。如今,湖口弹腔除了分布在湖口县,更辐射到邻县的都昌、彭泽、星子以及邻省的湖北黄梅县。

一、湖口弹腔的文化溯源

湖口弹腔,亦为赣剧的鼻祖艺术形态,湖口县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早在汉唐时期,白居易的《琵琶行》序中就写“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虽不喜山歌与村笛,但诗歌表明汉唐时期九江湖口地区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音乐环境,呈现出西南文化交织融合的迹象。

从安徽省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祖谱记载可知,元朝末年安徽潜山县的老徽调旗手、京剧鼻祖程长庚的祖辈为了避战乱,千里迢迢从鄱阳湖转至,湖口县。在中国历史上,湖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止,恰逢太平时期,商贸蓬勃兴起,戏曲创作也随之涌现而来。从时代变迁、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的多元并包的特点来看,秦腔乱弹随北方人的南迁而演化发展,同南方特有的戏曲形态在湖口地区生根发芽。京剧大师程长庚先生的祖辈携戏剧的萌芽迁入了安徽一带。在明朝时期重商主义出现,江西一带的商人获此红利逐渐崛起,促使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湖口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重庆、四川、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依托长江、鄱阳湖的交通流域,古时的湖口县成为了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楚头吴尾的文化环境也为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秦腔乱弹、西皮、二黄和南戏等剧种在湖口地区碰撞融合,在明朝末年形成了最初的湖口弹腔艺术。

湖口弹腔和秦腔乱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秦腔乱弹的剧目主要源自《列国》《三国》等英雄主义故事和民间神话故事,湖口弹腔的剧目素材也源于此,并且西北和湖口均称为“大戏”。从腔调上来看,秦腔西皮、宜黄腔中都有湖口民间戏曲的音乐风格。可见,这三者是共同构成了湖口弹腔的音乐元素。

清朝康乾盛世随着商业繁荣,戏曲艺术迎来了辉煌的发展阶段,湖口弹腔已日趋成熟。如今县城石钟山弹腔戏台以及流泗乡庄前潘村弹腔戏台都于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并保存至今,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湖口弹腔的兴衰涨落。清朝时期,湖口弹腔戏班收徒不受地域限制,使湖口弹腔的弟子遍布江南江北,从湖口地区向全国范围辐射,为其他的戏剧形式提供了多元化的范例,进一步影响了汉剧、徽剧、京剧艺术。“围鼓作唱”的弹腔成为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在湖口一带每逢红白喜事、做屋上梁、生日贺寿,湖口弹腔大师均至家中客厅作唱弹奏。

在20世纪30年代,在宣传抗日和庆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湖口弹腔开展了浩浩汤汤的演出,重新再现鼎盛辉煌。当时在鄂赣地区纷纷建立湖口弹腔戏班,受到社会广泛推崇。上世纪50年代,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倡导下,湖口弹腔方兴未艾,在鄱阳湖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湖北、安徽邻县活跃起来,尤其“夏念山戏班”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春耕曲》《仇深似海》等现代剧备受瞩目。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思想开放的进程加速,湖口弹腔在湖口地区乡镇村寨开班结社,使湖口弹腔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数据显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湖口县弹腔演出戏班多达134个,盛况空前。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升级,开辟了多元化的精神文化发展渠道,城乡流动速度加快,湖口弹腔的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弘扬,湖口弹腔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湖口弹腔剧团开展了阶段性的演出。从2008年至今,湖口弹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湖口县被逐步打造为“江西省戏曲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

二、湖口弹腔的艺术形态

(一)湖口弹腔的音韵形态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湖口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兵家之地、商业发展之埠、戏曲的源地。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长安歌女,嫁与商人,转徙于江湖间。”可见,唐朝时期,湖口一带就出现了宫廷与民间艺术、西北与江南戏曲融合的发展趋势。随后秦腔经过四川、湖北等地来到湖口地区,与本地的宜黄腔、渔歌、茶歌和方言相互交织融合,最终形成了极具江西特色湖口弹腔。因此,湖口弹腔是吴楚艺术、儒家文化在戏曲艺术领域有机融合的结果,西皮、二黄、民间元素共同构成了其核心。从湖口弹腔的音律形态来看,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是la至mi弦,即里弦是简谱加上低音la音,而外弦不带高音和低音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是so至re弦,也就是里弦是简谱加上低音so音,外弦不带高音和低音re音。定弦的差异在于声腔来源的属性差异造成的,构成了各自的戏曲特点和风格。西皮腔来源于梆子腔,具有显著的北方激昂、高亢的特质,而二黄腔是江西宜黄腔的分支,呈现出较为婉约的南方戏曲特点。

(二)湖口弹腔的表演形式

湖口弹腔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舞台上一桌两椅,以及不同唱词道白和肢体语言动作呈现出来的时空环境展现的。借助服饰和脸谱,展现不同朝代、地位的角色。湖口弹腔角色可以划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久老、十杂。通过唱腔伴奏、唱腔分版式、彩调充分展现角色情感。在戏曲伴奏过程中,借助锣鼓喧天指引唱念做打的转场,以曲牌衬托环境氛围,利用京胡、二胡等乐器伴奏衬托唱腔,富有创意和感染力。正是“精彩处,台下喝彩山响;悲伤时,座上泪沾衣裳”。

(三)湖口弹腔的应用形式

湖口弹腔与湖口人民生活休戚相关。至明朝起,湖口弹腔就是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红白喜事、做屋上梁、生日贺寿、庆贺秋收、驱撵鬼神都需要湖口弹腔戏班搭建戏台或围鼓作唱。《跳加官》这一传统剧目就是每逢节日庆典、新戏台建起最重要的表演剧目。在精神文化丰裕的今天,湖口弹腔仍然延续着古时的艺术特色,在湖口一带演出表演。

三、非遗视角下湖口弹腔继承与弘扬的策略分析

(一)推进湖口弹腔艺术与教育紧密结合,实现湖口弹腔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湖口弹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而言,传承文化艺术比现代发展和创新更为紧要。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在中小学校园内开展湖口弹腔文化艺术活动,对江西地区中小学生开展湖口弹腔艺术的科普和教育,积极探索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和文化传播形式,调动中小学生对湖口弹腔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例如在中小学校园内可以开设湖口弹腔兴趣班,开展青少年湖口弹腔创作竞赛,并对优秀表演者提供鼓励和支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弹腔老艺术家进入校园与青少年沟通交流,为新老湖口弹腔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有效破解湖口弹腔无人继承的难题。教育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艺术高校设施湖口弹腔的相关专业,推动湖口弹腔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湖口弹腔的传承与创新。

(二)着力发挥湖口弹腔剧团的合力优势,打造湖口县文化标签和艺术名片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各行业组织的引领下,湖口弹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构成了张青弹腔剧团、湖口石钟弹腔剧团、马影弹腔剧团等专业化的组织。各个剧团应当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合力,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湖口弹腔艺术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构成良性化的发展趋向。除了剧团自身的协同发展,政府和社会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利用政策手段和有利举措推动湖口弹腔的文化传承和大力创新,对优秀的剧目创作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在宏观层面建设国家艺术事业发展基金,大力培养湖口弹腔艺术从业人员,着力激发艺术创作者的潜力,从而推动湖口弹腔艺术的繁荣稳定发展。湖口地方政府作为主体,开展形式多元的弹腔艺术文化节,拉动地方民族契合的赞助,打造湖口弹腔艺术文化品牌,依托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政策化的牵引、行业化的支撑和专业化的创新,共同带动湖口弹腔的品牌建设,使湖口弹腔艺术成为江西省湖口县的文化标签和艺术名片。

(三)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助推湖口弹腔的弘扬和传播

旅游业的兴旺繁荣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建设具有积极影响,湖口县在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打造湖口弹腔艺术旅游产业,形成湖口弹腔文化旅游产业链。充分运用湖口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优良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和服务项目,促进湖口弹腔艺术和文化的推广传播。与此同时,要将湖口弹腔文化烙印在湖口人民的心里中,结合传统节日,打造吸引眼球的旅游路线产品,吸纳游客感受湖口的风土民情,将湖口弹腔渗透在湖口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渲染浓厚的节日氛围,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振兴。旅游文化品牌的构建,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使湖口县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开展湖口弹腔艺术的弘扬和传播。

(四)强化湖口弹腔的宣传力度,提高湖口弹腔的社会影响力

针对湖口弹腔的继承和发扬,构建良好的外部宣传环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借助创新化宣传模式,建设有助于湖口弹腔文化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多媒体软件资源平台,对湖口弹腔进行口碑打造,提升湖口弹腔的社会影响力,赋予新时期的文化内涵,重点提升其艺术文化价值。借助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湖口弹腔的弘扬和继承进行记载和保存,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创新,使创新的剧目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和审美标准,协助湖口弹腔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