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价值意蕴、现状归因及提升之道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湖湘传统音乐

李 菁

(长沙师范学院 预科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艺术形式,有效承载了特定地区与特定群体的文化思想与文化传统,透过音乐艺术能够有效把握不同社会与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与发展脉络。湖湘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湖湘传统音乐的传承实践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脱节,地方高校在对湖湘传统音乐的传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面对各地音乐人才培养同质化、地方院校音乐教育服务于地方定位模糊的困境,湖湘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成为了文化内涵传承与现实需要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湘音乐文化内涵和现实需求的剖析,在高校传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各校因地制宜发展的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高校传承路径。

一、湖湘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内涵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南作为一个多元民族聚集地,每个地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传统音乐形式,诸多民族与地域的音乐文化构成了湖湘地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极大地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思维。积极推动湖湘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更多教学内容,营造起良好的音乐氛围与文化环境,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宝贵的素材,实现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拓展,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实现学生内心的有效熏陶。

(二)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培养,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向着正确方向前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是人们实现族群认同与文化身份认同的极其重要的媒介与手段。要想建立音乐文化的自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知和了解应该传承与发展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自信来带动和深化整个民族文化的自信。作为湖湘地域的高校学子,感受、体验、了解、探寻、品读湖湘音乐文化是学生学习湖湘传统音乐文化的必要手段和需求。因此湖湘传统文化需要通过高校传承这一桥梁,传播、弘扬湖湘音乐文化,在感受传统音乐魅力的同时潜在唤醒文化自信。

(三)培养更多“落地生根”的音乐人才

湖湘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把湖湘地域的音乐文化融入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来,这不仅是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唯一选择,也是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满足地方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应有举措。地方高校在音乐教育推进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音乐教育的总体发展需求,又要明确本地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学生以当地及周边生源为主,引入本体音乐教育资源既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带领学生全面认识地方音乐艺术,也能够利用丰富的音乐资源滋润学生心田,实现地方文化的持续传播。湖湘地域高校应该大力发掘本地的音乐文化,将其作为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办学资源,在扎扎实实做好传承湖湘音乐文化的同时,为地方中小学音乐教育、地方各演出团体培养具有当地音乐素养的音乐人才,使之具有更好地为湖湘地域培养能够“落地生根”的音乐人才的优势。

二、湖湘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中传承不力的问题归因

(一)文化自信不足造成对地方音乐文化传承的漠视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输入,在音乐教育体系显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殖民,“西方文化优越论”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劣势也越来越被放大。 虽然很多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西方中心论”知识结构和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大多认为传统音乐不时尚,跟不上时代潮流,传统音乐土气没有品位,更谈不上理解传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形成了对传统音乐抵触甚至排斥心理,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足乃至漠视。这也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生长土壤日益贫瘠,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这是非常不利于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

(二)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缺乏地域个性

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是音乐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制约着培养模式的确定工作,规定了培养内容的选择。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院校音乐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过“宽”过“泛”的宏观性目标,与各地音乐人才培养同质化,陷入了地方院校音乐教育服务于地方定位模糊的困境,虽然有涉及传统音乐领域的教学,但没有充分体现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办学特色。因而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形成了湖湘音乐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天然屏障,制度层面就制约了大学生对湖湘传统音乐深入系统的学习。

(三)教师唯“技术”观念造成湖湘传统音乐传承的壁垒

西方学科知识范式下音乐教育让高校音乐教师沿袭了重“技术”的传统方式。音乐教育课堂过分注重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曲式等技术层面元素,忽略了对音乐所意蕴的文化的、精神的、情感的、社会的、道德的等各种价值的挖掘与探究。而湖湘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唱腔具有地域特色,唱词普遍采用方言,音调极富乡土气息,伴奏使用民间乐器,表现内容包罗万象且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这些特性与唯“技术”的教育观念不相容,无法触碰到湖湘音乐所蕴涵的精神与情感,其中的精髓与韵味也就难于体会,必然形成湖湘传统音乐传承的壁垒。

三、湖湘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传承的提升之道

(一)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为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让他们真正认知和了解湖湘音乐文化,培养其对湖湘音乐文化的兴趣。一是因地制宜,按照所属文化圈地域邀请传统艺人来校讲座或举办研讨论坛,或将经典作品请进校园大舞台,让学生体验感受湖湘传统音乐的精髓与魅力;二是组建湖湘传统音乐社团,引导学生参与湖湘音乐文化实践。例如长沙地区高校组建长沙花鼓戏社团、湘西地区成立侗族大歌等社团,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学生也会因参与表演而形成浓厚的兴趣。

(二)精准设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湖湘地域音乐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正确解读“宽口径音乐人才培养”要求,一定程度上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这既是服务地方的具体表现,也是形成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实施。一是按照各文化圈地域特性增加湖湘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比重,从源头打通传承壁垒;二是湖湘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内容应当侧重音乐实践教学与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同时丰富湖湘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三是举办湖湘传统音乐艺术相关活动,例如举办湖湘音乐文化节、湖湘民歌会、湖湘戏剧表演、湖湘原生态音乐比赛等。

(三)唯“技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技术与文化统一的音乐教育观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体系中以围绕“人和文化”的主题逐渐代替了"技术理性"的主题。这一观念的转变在湖湘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中显得尤为重要。音乐的技术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协同发展才能触碰到音乐背后所意蕴的文化、情感等内容。这种文化意蕴才能给学生理解音乐提供空间,填平了音乐教育与生活隔离的鸿沟,让学生感受湖湘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享受湖湘传统音乐,从而真正实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湖湘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地方高校在传承本地域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当地高校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特点,植根于湖湘地域文化土壤,积极挖掘湖湘音乐文化内涵,不断加强湖湘音乐师资队伍并完善机制体制,从而真正实现湖湘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湖湘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是湖湘儿女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