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20-12-06张树铭
张树铭
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孕育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其传承和弘扬下去,是党和国家的根本责任。守住中华传统文化底线,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今天具有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重要基础。陆游为了表达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感,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千古绝唱。中华民族历经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聂耳以音乐为武器,与田汉共同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激昂奏响,迎来抗战胜利,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毕生把爱国主义与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周恩来不忘初心,鞠躬尽瘁,无限热爱祖国和人民。支撑他们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今年新春伊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齐心战“疫”。各级侨务工作者广泛发动侨界力量,以家国情怀为己任,勇于担当,敢于搏击,以实际行动战胜疫情,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精神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是一支永不褪色、永不熄灭的火炬,它曾经照亮了中华儿女求知前行的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为此,在面临各种诱惑时,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和借鉴历史。学习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全面系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振奋民族精神,把优秀的道德品质传承下去。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发扬抗疫精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