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研究

2020-12-06王智璇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育人

王智璇(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以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定义、背景、指标、内容、意义、动力、对策、主客体、民族化和国际化、实践课题十个基本问题为基准,针对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展开研究。

一、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定义

有关民办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定义论述众多,且普遍存在一定差异。首先,把教育国际化视作一种结果。这一定义主张国际化的民办高校教育是充满生机、先进且开放性较高的体系,是民众为顺应社会竞争、应对未来挑战的理想化教育形式。其次,把教育国际化视作教育事业发展态势。民办高校教育的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拓展对外开放、强化国际化学术交流、扩张留学生群体接受和派遣、展开合作教研和联合办学的发展态势。另外,民办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指的是应面向未来、面向国际舞台,以具体且多元化的教育国际合作及交流作为媒介,借鉴与汲取各国、各地区民办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与其文化传统、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从而落实育人质量提升,促进本土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背景

尽管新一轮教育国际化进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但是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民办高校自出现起便具备国际化特性。古希腊、埃及与阿拉伯等国当时盛行跨国游学与游教风气,师生不受空间桎梏,互相学习知识、传授学问。此特征由于新兴宗教派别的诞生与国家的建立而淡化。伴随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并走进大学校园,知识普遍性理念再次受到广泛认可。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主张教育和科研统一化发展,成为德国高等教育新精神代表,也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

三、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指标

有关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指标问题的探索,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喜多村和之提出的三大指标,即开放性、通用性与交流性。开放性指的是文化背景不同的民众在意识与制度层面是否坚守本土立场,把他国文化积极接收至本土机构内部。通用性指的是本土文化在各民族与国家文化当中是否被大众认同、理解与接收。而交流性指的是活跃不同文化背景、国籍与民族间民众的交涉和交流,是否明确拟定接触规则。

四、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内容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所触及的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由最初游教教育至当今高等教育大规模、全面化的合作交流,内容已发生巨变。有关学者把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内容主要概括为:强化教师交流工作、积极发展本土留学生教育、多渠道实施学术交流、促进课程教育国际化、实施教育事业发展援助、加强外语和教育以及尝试国际协作办学七个层面。同时,亦有学者把其概括为育人理念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学者互访与师生交换等国际化交流、教育设施与教育技术资源国际化共享、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探究。伴随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于实践层面的普及开展与在理论研究层面的持续深入,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所涉及的内容亦会越来越充实。

五、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意义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可推动各国互相汲取优秀文化成果,促进多元文化整合及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发展与进步。对中国而言,民办高校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与办学水准,弥补国家智力资源短缺,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创设学术生态氛围,提升学术研究起点,为社会学术领域培育人才。同时,还有助于借鉴国际前沿科技文化、办学形式、文化信息与价值观念,落实本土教育跨越式发展。

六、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动力

推动民办高校教育趋于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动力体现在内因与外因。内因首先体现在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由于知识有着普遍性特征,真理与科学属于全人类,民办高校自诞生起便将发展知识与探究真理作为根本任务。其次,人类自身发展需求。马克思理论认为,人类发展进步与其社会生产发展具有一致性,人类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不断发展沉淀的必然结果。民办高校作为国家社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培育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其根本任务,因此推动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亦理所当然。

而促进民办高校迈向国际化发展的外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且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科技发展是现阶段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最终动力。

七、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

有关学者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对策:明确民办高校教育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战略,转变民办高校育人理念,创建开放性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一流大学,推动中外协作办学,强化国际化课程教育和学习,强化留学生群体教育。同时,有学者立足于大学市场行为提出有关建议:厘清当下形势,真正解放思想,深刻认知大学市场行为趋于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各级政府拟定有效的帮扶政策,呼吁民办高校发展产业与实施国际化高等教育行业交流,深入发掘国内大学市场行为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条件,加大力度发展我国自费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八、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主客体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体分为结构主体与人员主体。前者是指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中身为主体参加其间相关教育机构、行政部门、政府与敦促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国际化的国际机构。而后者则是民办高校国际化当中身为主体参加其间的有关人员,譬如学者互访与学生互换过程中的学者、学生。结构主体与人员主体于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亦是有所不同。结构主体当中的各个机构在社会历史背景差异的环境下发挥的作用亦不完全相同。存在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主体,便存在对应客体。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信息要素与财务要素均可纳入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体中。

九、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及民族化

一般而言,国际化是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标志与重要内容,推动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路径。在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层面上,应首先明确教育国际化并不会亦不可能完全被西化或同化。并且,国际化与民族化作为相同问题的两个维度,民族化教育及国际化教育归属相同事物、相同过程的两个层面,国际化与民族化教育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均是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但是无法互相代替。

十、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课题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研究旨在引导教育国际化发展有序进行,所以重视教育国际化实践课题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国际交流问题。具体包括留学生交流互动的历史性探究、出国留学生与在籍留学生相关问题、学位制度问题研究。其次,面向国际化发展的育人目标问题。育人目标的确定与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亦是和教育实践紧密关联的现实问题,直接关乎民办高校育人目标的设置以及校内教育活动的进行。最后,基础教育层面的国际化实践问题。二十一世纪作为国际化发展新时期,教育国际化具有全方位特征,其不但是民办高校的教育国际化,亦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国际化,尤其是基础教育层面国际化发展问题尚未被关注。有关基础教育事业国际化诸多理论与实践课题少有研究涉及。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国际化育人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