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瞭北望:辽宁与湾区湿地综合开发合作初探
2020-12-06彭屾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彭屾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湿地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等综合功能,通过合理开发还可成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湿地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面向太平洋,由南至北依次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湿地分布甚广,从北方边陲黑龙江到南国热土海南岛都有湿地的存在,可以说,中国是世界湿地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丰富的国家之一。
辽宁地处中国东北,辽河自北向南横贯全省,最终注入渤海湾,并在河口处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片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境内的保护区内,芦苇沼泽、河流水域和滩涂遍布,90%的面积为天然湿地,总面积达8万公顷。闻名全国的红海滩、芦苇荡就位于辽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经过当地政府多年开发,这里俨然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生态5A级旅游景区。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盘锦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湿地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拥有滞留营养、沉淀降解、蓄水阻洪、排碱防盐、调节气候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此外,保护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众多珍稀鸟类和水禽繁殖、越冬、迁徙的宝地。总体而言,辽河口自然保护区蕴含的生态旅游产业资源使湿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块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意义重大。
作为“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角,辽宁省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大力开拓旅游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各级政府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建立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为目标,发展出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景区。除此之外,加强生态建设,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亦是辽宁省在新一轮振兴战略中坚持的重要举措,其中就包括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放眼南国深圳,红树林可谓鹏城成立四十年以来始终引以为傲的绿色明珠。众所周知,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其不仅是主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更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不仅被“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列为国际重要保护组成单位之一,而且也是“人与生物圈”网络组成单位之一。位于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次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两个区域,总面积约921.64公顷。今年,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还顺利入选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相对于外海的内伶仃岛而言,深圳福田红树林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其湿地生态格局为基围、滩涂和红树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河口,南临碧波荡漾的深圳湾,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总面积36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52.7公顷。从城市区位来看,保护区北靠高楼林立的深南大道和美丽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成一体;西望深圳湾大桥、人才公园以及春笋大厦、春茧体育馆等一系列著名的城市地标建筑,是深圳市内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绿色长廊。此外,福田红树林还与隔海相望的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共同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深港交界地带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保护区内总体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从生物种类来看,该区域内除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在内的五十多种植物。此外,这里还是国家级的鸟类保护区,是东半球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每年有十万多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据统计,曾有包括黑脸琵鹭、鸬鹚、反嘴鹬、黑嘴鸥、白琴鹭、小青脚鹬在内的一百八十九种鸟类到访过此地,其中的二十多种属于国际重点保护的珍稀品种。如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鸟类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可以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只是检验深圳城市环境优良与否的“生态之肺”,更是深圳特区恢弘发展历史的见证。
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日渐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城市群,湾区综合发展的新形势对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打造美丽湾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深圳虽然在生态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依然亟待提高,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深圳特区针对自身的短板与不足同样需要学习他人经验,取长补短,广泛开展跨区域合作以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通过对比辽河口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大行其道的当下,辽宁与湾区都面临着类似的湿地问题,未来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这种相同的背景之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理应抓住时代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努力营造合作双赢的局面,进而推动彼此共同走向繁荣。
首先,双方可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展开积极合作。鉴于辽河口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属于湿地自然景观,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互通性,湿地生态保护问题始终都是双方的核心关切,这也是合作开展的基础。尤其是去年盘锦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未来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在这一点上,辽宁与湾区可以成立联合湿地研究中心,定期在南北两地共同开展湿地生物考察、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资源开发等方向的研究。一方面,盘锦市已于去年开始编制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纲要,并启动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十项工程”,旨在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强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湿地生物繁衍栖息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红海滩和滩涂湿地的恢复;另一方面,深圳也应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特区政府的财政优势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红树林湿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辽深”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深化双边交流,汲取成功经验。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湿地保护修复、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提出,要发挥香港—深圳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合作。因此,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将继续与香港加强相关合作,开展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并积极申请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更有效地保护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资源。通过合作,辽宁就可以同时了解到深港地区在湿地保护领域的先进经验,如由热心环保的企业家及市政相关部门发起成立湿地生态协会、湿地保护基金会等专业的公益性组织以负责托管湿地生态公园;定期举办滨海湿地保育主题论坛、开展自然科普宣传和环保意识教育等。反之,湾区亦可接触到东北地区在此方面的独特之处,三方之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必将长期惠及彼此,切实推动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其次,双方可在湿地旅游开发领域展开广泛合作。由于辽河口保护区湿地景观以红海滩、芦苇荡为主,而福田保护区内生长的植物群落为红树林,二者间的天然差异使双方在开展湿地旅游合作方面具有优良的互补性和充分的现实可行性。此外,辽宁拥有得天独厚的多元化湿地旅游资源,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与鹏城合作的天然优势。与此同时,休闲产业是深圳传统的优势产业,借鉴对方发展相关产业的经验,辽宁可以提升休闲产业的效率,扩大与深圳乃至大湾区在相关产业方面的合作。例如,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盘锦市大洼区湿地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分布着芦苇荡、地热温泉和著名的红海滩,黑嘴鸥、丹顶鹤等二百六十多种珍稀鸟类栖息于此。此外,该区特产丰富,大米、河蟹、蛤蜊、蒲笋以及一些传统的非遗小吃声名远播,深受各方游客喜爱。近年来大洼区在“旅游强区”、“休闲旅游产业区”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重点突出与自然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地依托红海滩、芦苇湿地、鸟类资源、温泉资源、海河产品等特色资源,打造区域性旅游、居住、购物中心,努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开发特色精品旅游路线,着力提升大洼区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以期开拓更多客源。
再看深圳方面,目前当地已建成包括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围的生态公园在内的八个湿地公园,这些对外开放的公园集科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为深圳市民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樊笼里开辟出近距离接触湿地、亲近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红树林作为鹏城一张响亮的城市形象名片,可以说是声名远播,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前去观海踏青、休闲赏鸟,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观。此外,每年3月,全国各地众多的观鸟爱好者都会来此参加如火如荼的观鸟摄影大赛。与辽宁盘锦的湿地旅游景区相比,相对单一化的发展规划使深圳市在湿地旅游开发方面显得格外单调,二者在该领域内表现出的明显差异为双方的合作创造了合理条件。第一,从盘锦大洼区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开发湿地旅游产业来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招徕各方企业来此投资兴业。深圳特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佼佼者,地方财力雄厚,企业数量庞大,深圳政府可以通过对口支持项目引导相关企业赴辽考察投资,吸引深圳和大湾区潜在游客前往辽宁旅行,从而进一步开拓当地的湿地旅游市场。第二,盘锦与深圳还可以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旅游合作对接会,就湿地旅游开发问题深入交换经验。例如深圳可以学习盘锦市“旅游+体育”的融合开发模式,以红树林湿地公园为背景,组织马拉松、竞走、国际象棋等体育赛事,全面打造独具特色的深圳红树林旅游品牌。如今的旅游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新型的体验式旅游正越来越受市场欢迎,由于后者融合了运动、旅游、健康等多重生活必备元素,“旅游+体育”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开发手段。第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之都——深圳在现代科技开发和利用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区块链、云存储和全息投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辽宁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充分利用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云端湿地产业,如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特色商品营销、开发“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举办网络旅游博览会等一系列线上活动。总而言之,辽宁与湾区在湿地旅游开发领域各有所长,双方展开广泛的交流和多层次的合作必将是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
辽宁与湾区都是拥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沿海省份,两者在湿地综合开发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值得相互学习。因此,保护好、利用好湿地生态系统是双方共同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再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两大目标和五大战略定位都提到了要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深圳作为大湾区内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核心城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对其发展过程中软实力的要求,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千里之外的辽宁省,也是辽宁与湾区在各领域内开展合作的基本理念。
任何一座城市,乃至一片区域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僵化思想的束缚,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树立新型发展理念。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后疫情时代对当下的各个产业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这也为辽宁与湾区的产业创新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双方都应顺势而为,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