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益心e驿”:让文明实践“融”出精彩

2020-12-06

视听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宜兴市宜兴驿站

李 滔

一、“益心e驿”的框架与服务

“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品牌,“益”是指公益、社会效益,“心”是指融媒体中心,“益心”意指融媒体中心要牢记社会效益第一位,做公益事业的“初心”;“e”意指移动优先、互联网+,如“看宜兴”移动客户端的“云端服务”“指尖服务”;“驿”是指“驿站”。“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品牌,寓意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三大功能定位,坚持移动优先的理念,一心一意讲好宜兴故事,传播好宜兴声音,做到“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一)服务架构

“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品牌,以“驿”(驿站)为主要阵地,以新闻宣传和文明实践服务为主要内容。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在深化内部融合、优化新闻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构建“1+2+N”的驿站服务模式,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向文明实践服务深化。“1”是指“看宜兴”移动客户端的“云端驿站”,“2”是指阳羡茶馆驿站、小君访谈驿站,“N”是指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在全市各镇(园区、街道)的“驻镇(点)驿站”。“1+2+N”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多元互动传播、群众喜闻乐见,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文明实践服务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云端驿站”的“指尖服务”。2020年,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建成“看宜兴”移动客户端,依托这一款自主开发、可管可控的APP,在开设资讯、视听、服务等常规板块的基础上,设置“文明实践”专版,提供理论宣讲、文体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文明健康服务等,并设置有陶都先锋志愿服务的团队招募、活动招募等功能。开辟“益心e驿”专题板块,提供“小驿搭把手”“小驿随手拍”“小驿来发布”等服务。其中:“小驿搭把手”建立了用户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连心桥”,“小驿随手拍”既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也让用户随时发现身边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小驿来发布”是提供招聘、出租、转让、寻物等便民信息的免费发布交互平台,提高了人民群众满意度。

“栏目驿站”的“节目服务”。2020年,宜兴市文化中心建成了《小君访谈》驿站、《阳羡茶馆》驿站,对《阳羡茶馆》和《小君访谈》栏目传播形态进行了全新升级,通过“嘉宾请进来”和“节目走出去”,把为民服务“搭把手”“支一招”“帮你忙”等品牌节目服务搬到线下,依托2个栏目驿站每周固定开展“小巷总理”微直播、助农解困主播带货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放大《小君访谈》《阳羡茶馆》两档栏目的窗口作用、品牌效应。

“驻镇驿站”的“驻点服务”。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坚持重心向下、深入基层,在全市各镇(园区、街道)设置“益心e驿”驻镇(点)驿站,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理论宣讲和文明实践阵地,让小驿站发挥出大能量。充分整合全媒体平台传播资源,用接地气、受欢迎、聚民心的记者蹲点、驻点工作方式方法,创作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提高新闻宣传和文明实践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宜兴市融媒体中心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全媒体新闻工作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建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具体抓好“三支队伍”:

“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队。融媒体中心层面成立“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队,由党委书记、主任担任队长,班子成员任副队长,成员主要由党员干部、业务骨干组成,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服务。各党支部分别成立服务小队,由各支部书记任小队长,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有志于文明实践服务的普通职工等组成,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青梅(媒)”服务队。由共青团员、青年全媒体记者等为主体,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采访行动和“全面小康看陶都”融媒体新闻竞赛等活动,在基层一线中锤炼“四力”、践行“走转改”。

全媒体新闻队伍。实施“青蓝工程”,项目化组建全媒体新闻报道组,通过月度培训、挂职锻炼、青蓝师徒结对和“1对1导师制”等,定向“传、帮、带、管”,给优秀人才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培养全媒体新闻力量。

二、“益心e驿”的成效与反响

统筹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打造“益心e驿”文明实践服务品牌,构建“1+2+N”的文明实践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联动,在做强“主流舆论阵地”的同时,着力向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服务功能延伸,不断深化文明实践的服务内涵。

“云端驿站”提供“指尖服务”,突出供需对接,促进实践活动做实。坚持移动优先的理念,将融媒体中心优质资源、优秀人才向移动端倾斜,积极鼓励创新创造,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成“看宜兴”移动客户端这个“云端驿站”,按照“宜兴e驿”的目标,着力将其打造成全市范围内的龙头和标杆APP,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群众点单、中心制单、驿站派单、社会评单的“四单”工作流程。

“栏目驿站”提供“节目服务”,突出统筹联动,促进资源平台打通。按照一体策划、一次采集、移动优先、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媒体新闻业务流程,用好融媒体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打通报、台、网、微、端、屏“6合1”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以《阳羡茶馆》《小君访谈》两档深入人心的王牌栏目驿站为主抓手,开展“武汉加油!支持抗疫儿童画征集”“小巷总理面对面”“爱心助农网络直播带货”“爱心车队送考”等活动,形成全媒体节目与文明实践融为一体的良性互动。

“驻镇驿站”的“驻点服务”,突出示范带动,促进服务力量下沉。融媒体中心全面落实“三定方案”,将原有部门、科室、频道,整合优化成为全新的22个内设机构,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备,实施“头雁”工程,抓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业务骨干人才队伍建设,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好“头雁”效应。融媒体中心主要领导带头到“驻镇驿站”开展“服务发展走基层”等活动,深入当地企业调研,服务高质量发展,形成“领导示范、片区挂钩、协同推进”的良好形式。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成了融媒体中心的“练兵场”,“书写‘六稳’‘六保’宜兴答卷”“防疫情 抓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等系列报道抓典型、挖深度、展生活,写出了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泥土气息的好新闻,让人民群众爱听、爱看、爱点赞、爱转发。

三、“益心e驿”的经验与启示

“两个中心”建设是顶层设计,是政治任务,必须按时序推进、高质量完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内标杆、全国一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目标定位,坚定不移统筹推进“两个中心”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媒姓党

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开展“放心工程”,让党和人民放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三个表率”建设,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益心e驿”既有融媒体中心党委带头的文明实践服务队,也有各支部组建的灵活多样的服务小队,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宜八条”、公筷公勺推广行动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当好表率、作出示范,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二)强化技术引领,做强“云端驿站”

按照“1+2+N”的服务模式,“1”这个“云端驿站”是龙头。近三年来,宜兴市融媒体中心总投资3200万元,全面完成2017-2019高清电视媒体融合建设工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列为宜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强化安全刊播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和硬件支持。2019年建成“高清及融合媒体系统建设项目”,实现了广播、电视、报纸及“两微一端”全流程汇聚协同生产,实现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平台的互联互通,被评为2019年度江苏省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一等奖。2020年3月31日,宜兴市融媒体中心高清频道——150频道正式上线。2020年将再投入2150万元,实施2020年度事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突出“服务”两字,强化“用户”意识,把“看宜兴”客户端做大做强做优,实现用户认证和在线支付等功能,推动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指尖化、网上行”。在宜兴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融媒体中心还新成立了大数据政务部,积极探索拓展服务范围,依托中央厨房数据分析,努力打造“指尖上的市民服务中心”。

(三)立足新闻宣传,放大一体效能

坚持内容为王,《阳羡茶馆》《小君访谈》《发现宜兴之美》《如果文物会说话》《天南地北宜兴人》等精品栏目“遍地开花”,讲述宜兴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展现宜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做强新闻宣传主业,用有深度的观点、有高度的视角、有温度的讲述,满足受众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需求,用高质量内容引导高质量阅读,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只有顺应移动传播规律的新变化,把内容生产优势、公信力优势与数字技术、全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充分结合起来,把融媒体中心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宣传阵地的信息化、为民服务的精准化、群众参与的便捷化,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猜你喜欢

宜兴市宜兴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宜兴釉陶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圆桌
浓浓紫砂情 拳拳报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