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热”现象下非遗的保护与发展

2020-12-06TianM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田 猛/Tian Meng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织布工艺、特殊小众窑口的制陶工艺等。这种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着掌握人群少、文化传承发展缓慢、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及益处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参与人数较少,不管是人工还是资金成本都消耗较大,而且推广困难。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的保护、传承和推广。

(二)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非遗是当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一种重要的体现,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富足的一种表现。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中国优秀文化民族化的需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保护、传承,才能更好地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住脚。只有这样,才会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自己的名片、自己的辨识度。

(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掌握在当地一些老艺人手里。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手艺,也是他们生活、养家的一种手段。只有保护好、发展好它,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非遗热”现象产生的原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属于小众且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事物,如今热度只增不减,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国家、政府各层面的大力支持

当认识到一些传统文化技艺正在消失时,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颁布了许多文化政策,大力扶持各地非遗文化的发展。例如,湖北省竹溪县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的大漆文化技艺,扶持补贴当地漆农种植漆树,发展与大漆相关的各种产业,促进了当地大漆产业的复苏。

(二)人们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优秀文化技艺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意识到只有民族地方区域性才是最能体现自身特色的。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人投入到对非遗的扶持甚至传承队伍之中。

(三)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有更强的意愿去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例如,以前农村妇女洗衣、做饭、种地,过好自己的起居生活就满足了。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她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提升。有些人投入到“十字绣”、戏曲的学习等文化生活当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还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高校、职校非遗技艺培训的介入

近几年,各种非遗培训出现在高校和职校中。非遗进校园,也带动了一些非遗爱好者投入到对非遗的宣传、保护和传承之中。这些高校和职校打破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授受方式,采用现代教育模式,努力让更多的非遗爱好者从理论到实践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这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无疑是一种推动。

(五)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兴媒体加大了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推送力度。相比以前消息的闭塞,如今的网络发布可以更加广泛、快速、便捷地对其进行宣传、推广,加快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吸引了更多人的了解、参与。

(六)非遗作品市场价值的提升

以前,由于受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消息闭塞等条件的限制,非遗作品的市场价格较低,依靠制作或者表演非遗作品无法养家糊口,造成非遗行业的落寞。如今,由于国家的扶持,大众的认可,市场需求持续走高,非遗作品的价格也得到提高。例如,徽州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传承人甘而可,他的一件漆艺作品可以卖到百万以上,带动了很多漆艺爱好者参与其中。

四、“非遗热”现象的优点及若干问题

(一)“非遗热”现象的优点

“非遗热”现象的出现,不仅说明国家层面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作用,也说明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非遗热”现象的出现促进了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给当地非遗手艺传承人带来了经济支持,保护了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非遗热”现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非遗进课堂、进校园,教授方法不当

学校的教学方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是有所不同的,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了解到,一些非遗进课堂却套用了时下美术高校的教学思路。例如,有的非遗教学第一堂课是教手工艺人画素描。“非遗热”导致各种非遗培训层出不穷,这本是好事;但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开展教学,不能生搬硬套。

2.功利性活动的出现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各种有利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功利性的“非遗热”活动跑步入场。对于这种活动,我们一定要杜绝,确实把有利的政策和政府资金用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手工老艺人的扶持中。

3.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在力量

目前,由于社会、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原因,出现了“非遗热”现象。这基本是外力、外部条件促成的结果。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要想自身发展壮大,就要从自身出发谋求出路。不管是借力新媒体、市场经济手段,还是自身技艺的精进、产品民族化特色的强化,都是主动谋求发展的好思路。发展不仅需要外部条件,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身的进取。

4.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认识不够

当下虽然有“非遗热”这种良好的发展氛围,但是要想长远发展,非遗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深入研究问题:是技术原因、材料原因,还是其他原因。要趁“热”打铁,及时尝试突破,不要被“非遗热”热昏了头脑,打铁还需自身硬。

5.手工艺人以及传承人定位不准确

在一些非遗技艺没有被认知、推广、传播的时候,很多手工艺人的成果只是被用来使用或者观赏,价格定位相对大众化。而如今,很多非遗成果被定义为艺术品,价格虚高,脱离实际,不利于其传承和发展。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合理、健康、持续地发展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发展。面对当前的“非遗热”,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如何保持“非遗热”,借助“非遗热”去发扬光大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当“非遗热”褪去,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宜更加合理化、精准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在对非遗进行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的同时,宜精准定位,注重激发非遗自身的发展潜力,让非遗能真正地靠自己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二)非遗传承人应加大彼此间的交流、互鉴

在过去,老的手艺人培养接班人往往遵循“传男不传女”“闭门弟子”等老规矩,造成一些文化遗产的人亡艺绝。因此,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切磋进步,才能促进技艺、成果的提升,促进该项非遗的传承发展。非遗传承人之间要注重技艺的交流、互鉴,既要守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

(三)强化非遗作品的民族性、地域性、当代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地域性特色,才能凸显其文化价值;只有具有当代性,才不会变老,才能与这个社会产生共鸣。因此在发展非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当代性。

(四)注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非遗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给传承人、手艺人带来收益,给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五)探索与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

材料、技艺、技术都可以带来事物发展的革新。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到汉的漆器、六国以后的瓷器,以及我们今天使用的塑料制品、玻璃钢制品等,这些都与材料、技术等的创新分不开。当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探索与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可能会使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

六、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需要得到我们重视的,更是需要我们努力保护并助其发展的。“非遗热”现象的出现有其各方面的原因和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妥当地看待“非遗”发展,正确地运用“非遗热”发展非遗,探讨适宜的方式保持“非遗热”,助推非遗的持续发展。当“非遗热”褪去,非遗要能够实现良性发展。相信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对于如何发展好非遗一定会找到成熟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前途是光明的。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