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律动教学的融入
2020-12-05周净江苏师范大学
◎ 周净 (江苏师范大学)
一、律动运用于合唱指挥教学的需求
合唱训练时,合唱团成员需要通过各个感知通道完成整个演唱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节拍都必须有“节拍点”,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节拍点”在旋律中与节奏之间的独特关系,即节奏感。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本能地将节奏感融入到这种动态的关系中,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关系,节奏与动作的结合可以使合唱团成员在演唱合唱作品时在表演和音乐感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律动教学在合唱指挥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现实需求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对改变音乐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基于需要,体验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低年级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不高,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视觉思维来体验和理解音乐,律动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调动身体的积极性,提升感知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真正的音乐审美效果。节奏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验音乐。律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热爱音乐,律动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感。
(二)学生发展需求
1、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小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而不是培养少量的专业音乐家,培养和发展个性教育,保证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也促进个性差异的根据教学。
注重人的培养是体态律动教学的主要要求。音乐不是仅限于音乐表演上的教学,也不是只关注几个人的特殊教学,更不是关于对掌握技巧的追求。它是为所有的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并充分融入到音乐之中。
2、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方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同样实践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方式,音乐的实践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单纯的靠教师的讲授,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是无法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学生通过各个感官的广泛参与来进行音乐实践而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听觉。音乐是内心的一种体验,而不单纯只是一门学科。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离不开个人的参与和实践。不同的歌曲其律动的方式也大不相同,根据歌曲的风格有的是忧伤的,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热烈的,因此需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调整律动的动作,因此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挥创造力,因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音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律动来实现的。音乐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在节奏教学上有所体现。学生不仅要在节奏和旋律上体现在音乐的律动,更是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二、律动运用于合唱指挥教学的意义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音乐体系从国外引进。在音乐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达尔克洛兹、奥尔夫、柯达伊等人的教学内容等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许多合唱教师接受并认识到了这些教学体系的真正意义。在音乐教学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律动教学法。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开展了现代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更新,律动教学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丰沛情感在音乐中提升情感感知力,有能够在学生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
律动教学对我国中小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律动将合唱指挥中的动作与音乐协调有机地结合,学生可以用身体的感官去感受音符,亲身体会音乐的魅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无形中增强,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合唱指挥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合唱指挥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律动”肢体语言的方式下学生能够迅速自觉地感知音乐并且在音乐中形成自觉感应,促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与音乐相融合,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内在情感,将律动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运用肢体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合唱指挥者在进行指挥时应注意要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为了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应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力整合合唱资源,引导学生掌握歌唱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律动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由于素质教育理念被广泛的提出和应用,“律动”感在素质教学当中的地位不断被提高,在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相互影响。在日常律动训练中,律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三、国内律动融入合唱课程的现状——以江苏省宿城区小学为例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实验小学”“陈集五堡”“河滨中心小学”这三所小学音乐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系统的研究了小学合唱教学在该地区的现状。
(一)律动教学法在该地区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没有完善的音乐教学设施,甚至没有专用的合唱室,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并非所有学校都有全职教师,合唱指挥技巧的运用及学生水平未能充分发展。教学设施不足以应付音乐课程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合唱教学。多数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律动教学的教育价值,但许多音乐教师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渠道,虽然他们接受过培训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安排并不合理。
教师大多是通过教材进行律动教学的,并不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教学。教材只是给予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让教材占据主体地位,具体的教学策略取决于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当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然而,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律动教学的经验因此在节奏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方法并不十分熟悉,在教学中,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合唱教育在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许多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律动教学在中小学当中的应用,这些问题已逐渐得到解决。
(二)中小学体态律动运用现状的建议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体态律动营造轻松的合唱氛围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稳定不持久,思维形象化片段化、意志力较差,不能约束自己,不能够很好地集中,但是可以很好的掌握简单的节拍小学生在进行合唱表演时调动身体部位以及各个感观参与到歌唱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并且更适合能儿童的活泼的风格,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身心特点多动的,使用律动教学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合唱中的律动要循序渐进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选择一首旋律简单,节奏清晰的歌曲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设计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本身的教学内容。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应包含以下特点:一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目标,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采用适合儿童自身的教学方式,以此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十分有限,儿童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音乐以及建构音乐教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二是要有利于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当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建构良好的社交关系,需要在社会中与他人交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洽的交流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建立一个客观世界达成共识。因此,学习活动应该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快地独立,形成完整地认知结构,而不受环境和互动的影响。第三,内容要有适宜。它既允许音乐文本可信内容的固定,又允许文本空间的变化和增加,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观世界,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上有限的内容,这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概念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发展。第四,教科书必须实用。音乐本身是一门积极而实用的课程,不符合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屏蔽掉真正有用的信息,因此教科书的选用要贴合实际情况。
3、优化高师课程设置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质量也包括教学法的使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教学法需要教师去学习和发展,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要配合教育机智熟练地掌握音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外国学习的经历,更没有学习过外国音乐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培养音乐教师的课程上应包括:一般文化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就音乐教师而言,学科知识包括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何教”、“为什么教”、“教什么”等问题。具体到音乐教师,普通教育学的知识、音乐学科的重要教育思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音乐教育思想等教学理论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
结 语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中律动教学有着特殊的优势,律动教学手段不仅帮助学生在合唱当中更好的表现,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更深刻含义,在合唱的过程当中调动身体积极性。本文旨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运用身体节奏,帮助教师找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更好地进行教学。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对律动运用到合唱当中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对合唱律动教学的方式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因此,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小学生体态律动运用到合唱教学当中现状的建议和策略,在我国培养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应重视教师的课后培训,不仅关注学生实践教学的课堂组织,更应该注重学习之后的交流、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材的应用情况等,展示律动教学在合唱当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对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