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重要价值分析
2020-12-05周丽娟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 周丽娟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创造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民谣内容进行改编,从而形成一定的供人传唱的曲目,还有一种是将民谣传统的风格进行改写从而融入不同的元素将其进行改造。不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的方式但是都很好的把民谣所具有的情感表达叙事风格进行了传承,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民谣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概述,只有不断的对少数民族民谣音乐进行研究与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音乐在世界上更好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民谣音乐所具有的史学价值
对我国的相关史学书籍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着非常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文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发展,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而少数民族民谣音乐更是在不断地交流中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而我国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其中的文艺作品创作更是一颗明珠,在不同民族的文化继承中显得璀璨夺目,而少数民族中民族民谣音乐文学作品,既能够代表文学作品的源远流长,也是音乐作品中的典型代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不断的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且在这些音乐作品之中还出现了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三大史诗”,分别是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以及藏族的《格萨尔》。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代表都是史诗级的著作,将各自历史上所出现的英雄人物与其生活的背景作为整个音乐的创作素材,并且能够在民族中广为传唱,通过对一些艺术描述手法的使用对歌曲描述的形象进行精巧的描述,不断地丰富所要表达的丰沛情感,将古代民族人民传统的生活画面进行一点点的勾勒与描绘。表现出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展现,将自身民族的文化浓缩至音乐中,更好的为后人做出文化传承的贡献,这些因素的出现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让人们对少数民族的民谣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究,促进对其自身价值的研究。
二、少数民族民谣音乐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比较分散的,分散在国内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对少数民族人民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歌民族艺术,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形成不同,所表达的音乐艺术也是不同,例如,塔塔尔族的七弦吉他、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还有我们熟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人民的用葫芦丝所演奏,民族民谣音乐的多样化发展又为中国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多种的创新思维以及艺术的表达形式。而在民族音乐中民谣是音乐中种类最为繁多的一种类型,这些音乐的出现都是少数民族人民在不断地生活中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结果。而在相关专家学者在对少数民族的声乐音部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着二十四个民族是有着比较稳定形态的多声部民谣,而这些民谣的存在大多都包含有比较明显的民族性以及分布的地域性,比如苗族自身特有的多声部情歌、侗族的“大歌”等等具有显著特点的民谣,正是这些民谣歌曲的存在也为中国的音乐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研究的佐证。
少数民族的民谣音乐发展为我国音乐事业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并且不断地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地发展中优秀的民谣作品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创作的源泉。因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文化底蕴,这也就造就了其在发展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本族文化发展习俗,不断地形成更多的以歌舞表演为形式的活动,民谣的诞生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创作多数是在基于自己的劳动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各个民族自身的生活习俗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民谣类型多样且丰富多数是因为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与习俗的不同,从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民谣音乐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在各个民族的不断发展中文化的慢慢凝聚所形成的,在不同时代的背景影响之下人们对于音乐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战争时期所创作的民族音乐多以激发民族之情为主,和平时期多以歌颂为主。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发展,我们要给予其重视,不断的促进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民谣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我国因为民族较多所以有着多种形式的民族民谣音乐文化资源,并且随着现今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不断重视,更是促进了对其的经济价值研究。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少数民族的多方面能力在不断上升,经济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音乐被大众熟知,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喜欢上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作品中少数民族乐器音色也不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在大众心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开展样式丰富的民谣比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社会各地都举办了各种形式丰富的民谣比赛,其中比较成功且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影响的有“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的“原生态”唱法等。在对参赛选手的筛选中并没有加以民族的限制,但是参加比较多的还是少数民族的歌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许多的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民谣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有较多的感受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甚至于被推荐为各种歌曲的传承人,在节目结束之后都有着比较明确的去向。在后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在全国各地进行着本民族的民谣演奏,对于民谣的传播范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是为民谣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铺垫,更有利于对民谣歌曲的传承与保护。
(二)将民谣音乐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民族旅游产品的推出,各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否在忙于建设旅游村、民俗村等,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与德宏、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等等景点的建立。这些经典的建立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参观,最重要的是将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发展作为旅游的项目进行表演以供观赏,并且部分的景点还会售出一些民族相关的服饰、土特产等商品,通过游客的购买带动对民族民谣文化的传播。既对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适当的对民族音乐进行商业开发
在韩国的旅游业中,往往会在人们旅游的聚居区进行一些大型的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韩国本土的传统舞蹈文化进行表演,甚至于韩国自身的一些戏剧、民谣等节目的组织安排,并且相关的报纸、电视等渠道还要配合其进行细致的宣传工作。周边的商家加以配合进行一些戏装、面具、音像等一些产品的销售,促进对本土文化的推广。在对音乐文化使用的基础之上加以一定的商业化运转,对于外来游客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对于韩国的运作来讲既能够提升对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其本土的旅游业经济发展。
四、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传播建议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对信息的传播方式有着很多的途径,促进民族音乐的推广发展可以充分的使用到大众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能够在网络、报纸、期刊、电视等多种的现代化文化传媒方式之下促进对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文化传播,让人们与少数民族民谣音乐文化的交织更加的密切。在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传递,以及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都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的普及之下,这种能够将收听与视觉效果合二为一的传递方式更加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且在不断地发展中各种方式的民族音乐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拓展,例如央视举办的《民歌视听》栏目以及电视专题片《民歌魂》等彰显民族音乐的电视节目的播出等,对于少数民族民谣歌曲的推广向社会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并且还获取到了比较积极的传播作用。
在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对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这也就导致了我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没有明确的地位。在对音乐教育进行教学时因为我国长期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民族民谣音乐的发展一直不被重视,处于音乐发展的边缘。在对音乐的表演评价中人们往往都会使用西方的理论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评论,用西方的演唱方式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衡量与评价等。甚至于存在着中国音乐的发货在必须趋向于西方音乐发展的思想,正是因为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思想问题,所以就导致部分的人对少数民族音乐打上了“土气”“落后”等标签。在一些音乐学院的课程中甚至于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教学的点缀,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始终得不到重视,更没有在正式的音乐课堂中被肯定过,所以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观念固化,对于音乐文化的审美出现许多的偏差。在这样的一种音乐教育发展环境之下,更加迫切需要呼吁更多的音乐研究学者与爱好者加强对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重视,不断地促进对民族音乐、乐器以及舞蹈的发展,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将其进行不断地传承,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整个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许多的民族地区歌谣更是被称之为歌海与音乐之乡,并且随着现今传播方式的拓展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更是将壮族的歌会、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龙舟节等都逐步的被各族人民熟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更是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不断的发展中要给予民族文化充分的尊重,促使其自由健康的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对音乐文化创新的自信心,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健康发展。
结 语
民谣对于少数民族来讲不仅仅是一种歌曲,更是对过往事件的记录,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描述也是一种宝贵的生活经历,所以少数民族民谣音乐的传唱能够轻易的打动人们的情感。民谣歌曲的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但是在演唱的过程中还是要依靠演唱者对歌曲包含深意的进行演绎,对于民谣音乐演唱者的评价也可从其传达出来的效果去对其与作品的理解深度进行分析,更好的促进民谣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