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大豆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0-12-05梁建秋吴海英冯军张明荣

大豆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单产高产大豆

梁建秋,吴海英,冯军,张明荣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大豆是食用植物蛋白来源,也是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中国是世界上大豆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大豆的产量远远不能满国内需求,90%需要从国外进口。四川同全国一样,大豆缺口量巨大,供求矛盾十分尖锐。通过生产调研,本文就2019年四川大豆生产情况、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面对的机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1 四川大豆生产情况

1.1 大豆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大豆种植模式发生转变:间套作大豆面积锐减,单作面积迅速扩大。近年来,由于玉豆间套作技术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加之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玉豆套作模式面积出现显著下降;轻简高效的单作大豆及幼林间作大豆模式受到广大农民、种豆大户、专业合作社的青睐,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尤为突出的是川北大豆产区间套作种植模式有被轻简高效的净作大豆模式逐步取代的趋势。

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以前大豆主要是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近年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种植经营大豆方式逐渐显现,成为当前及未来大豆发展的主力军。

1.2 2019年四川大豆播种面积稳步增长

近十年来,四川大豆播种面积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2008年全省播种面积不足400万亩,至2013年扩大到663.8万亩。2014—2016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有所下降,2017年以来又出现恢复性增长,面积增加到554万亩。至2019年四川大豆稳步扩大,增加到636.5万亩。

出现面积扩大和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2008—2013年,在国家大豆体系玉豆套作新模式新技术的带动下,在农业部、四川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套作大豆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是2014—2016年,由于间套作大豆劳动强度大,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严重紧缺现象,间套作大豆面积因此而锐减;三是2017年至今,由于玉米退出国家政策保护,玉米价格较低,比较效益差。加之近年来种植业结构的大调整,旱地油-玉等新两熟制模式成为主体模式,夏玉米面积超过玉米播种面积的50%,但夏玉米普遍存在因夏季高温、干旱,秋绵雨等恶劣气候影响,产量不稳不高,因此不少农民转向改种大豆,油-豆、麦-豆等新两熟种豆模式不断涌现,大豆单作面积快速扩大;四是从2019年起国家将四川大豆纳入了种植补贴,农民种豆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

1.3 四川大豆品种、技术推广和应用情况

1.3.1 新品种应用情况 四川大面积主推及主栽品种是南夏豆25、南黑豆20、南豆12、贡选1号、贡秋豆5号等。据统计2019年大豆推广面积:南夏豆25为180万亩,南豆12为150万亩,南黑豆20是10万亩,南夏豆35为20万亩,贡选1号是80万亩,贡秋豆5号20万亩,贡秋豆4号30万亩,其他及地方品种170.5万亩。主推及主栽品种占大豆播种总面积的74%左右。

2019年早熟大豆品种南夏豆35、南夏豆25喜获丰产增收,解决了四川大豆长期存在的霉变率高、豆籽质量差,商品性严重缺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机械化收获难和小春茬口衔接难的问题。由于早熟高产大豆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种豆的积极性。晚熟大豆南豆12、贡选1号等地方品种在成熟收获期间天气晴好,豆籽质量好,商品性优良,豆子价格比上年度高10%左右,广大豆农普遍喜获丰收。

1.3.2 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情况 2019年南充试验站在国家大豆体系岗位科学家的指导下,在服务区域开展了玉米间作大豆模式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和旱地新两熟制“个十百”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品种:早熟耐荫高产优质品种南夏豆25(农业部主导品种)和南夏豆35;示范技术:规范带植、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减施农药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效果:经组织专家及科技人员测产,玉米间作大豆模式:西充100亩,平均单产114.9公斤/亩;荣县核心区100亩,平均单产128.9公斤/亩;阆中核心区100亩,平均单产108.5公斤/亩;嘉陵100亩,平均单产117.4公斤/亩;安居100亩,平均单产104.6公斤/亩,实现了间作大豆高产高效。旱地新两熟制模式在西充青狮镇获得了,1.6亩面积内平均单产229.3公斤/亩,13.5亩面积内平均单产200.4公斤/亩,200亩面积内平均单产195.5公斤/亩的产量。实现了旱地新两熟制大豆高产高效,为川渝地区大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四川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大面积使用品种成熟期普遍偏迟,豆籽质量差,作物茬口衔接难

四川大面积生产上农民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南豆12、贡选1号、南黑豆20,以及当地地方品种十月黄等晚熟品种。其中南豆12、贡选一号这两个品种长期在四川及西南地区有大面积种植,耐荫性好、抗逆性强,为四川大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大豆收获时期均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四川大部分地区常伴随有阴雨天气,低温阴雨寡照,不利于大豆的收获和晾晒,豆籽质量无法保证,常出现霉烂、变质、商品性差等问题,加工企业一般不利用,农民自产自消,这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同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又是小春主粮油菜、小麦等作物的高产播期,由于前茬作物大豆的生育期偏晚,后茬大春作物油菜、小麦的高产播期会受到影响,两季作物茬口衔接困难,加之收获和播种农事矛盾突出,农民种豆积极性受损。

2.2 早熟品种种源缺乏,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

近来审定的南夏豆25、南夏豆35等品种蛋白含量高,成熟期较早,熟期比以往的南豆12、贡选1号等晚熟品种提前了8~15天,不但能有效解决两季作物茬口衔接难的问题,还能一定程度上错过阴雨寡照天气,豆籽质量好,效益大大提高,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这些品种因推广年限较短,原种扩繁速度慢和推广力度不够,种源较少,种子数量远不能满足大面积生产的需求。

2.3 劳动力严重紧缺,机械化程度低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是60~80岁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文化素质较低且劳动能力弱,这给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困难。同时四川山区大多为丘陵、山地和坡耕地,地块面积小而且不平坦。适宜本服务区域的大豆小型播种机、收获机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除极少数的农业合作社在大豆播种时能够进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外,大豆种植收获基本靠人工劳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3 四川大豆生产发展的机遇

3.1 四川纳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为大力发展提供了机遇

为了提升国产大豆自给水平,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大豆优势区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国内大豆生产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的目标。

一是扩大面积。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 000万亩。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到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这主要是通过种植模式和水稻、玉米等的种植结构调整来增加大豆面积。其次是依靠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土地集中化,在土地政策激励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35公斤/亩。到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40公斤/亩;三是提升品质。到2020年,国产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再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以粮豆轮作模式为主导的绿色种植制度,全国大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到2022年,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包含四川在内的西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大豆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利用西南地区间套作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间套作模式,发展优质食用大豆。2019年,在西南地区选择大豆面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开展了整建制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创建批玉米单产过500公斤/亩、大豆单产过100公斤/亩的“双高产”典型县。

3.2 大豆种植补贴提高了农民种豆积极性

2019年国家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植收益,平衡作物间种植收益,出台了玉米大豆具体的生产者补贴政策,并且完善了生产者补贴和轮作休耕补贴政策,平衡作物间种植收益,这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3.3 国产高蛋白大豆市场需求量巨大

大豆是饲料的原材料。其中豆粕和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由于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仅2017年我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就占7 230万吨。畜牧业的发展为饲料行业带来发展良机,而作为饲料来源的大豆同样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

因特殊的生态特点和气候条件,四川是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优势区域,培育出的大豆品种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大多数品种蛋白含量在45%以上甚至更高。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南豆12、南夏豆25、南黑豆20、贡选一号、贡秋豆5号等品种的蛋白含量均在50%左右,蛋白含量极高。四川是中国高蛋白大豆的优势产区,为豆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在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和销售前景。

4 大力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对策

通过积极落实补贴政策、增强良种“育-繁-推”力度、加快机械器具研发并推广、增强产销链接等措施,形成推动大豆振兴的合力。

4.1 积极落实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

2019年国家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种植收益,合理确定玉米大豆具体补贴标准,出台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各级政府相应管理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统筹用好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善生产者补贴和轮作休耕补贴政策,平衡作物间种植收益,认真执行和监督作用,将补贴优化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4.2 加大大豆良种“培育-繁殖-推广”力度

实施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培育早熟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推动实施品种后奖励政策,提升育种主体积极性。争取扩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范围,提高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的速度。同时大力推广南夏豆25、南夏豆35等早熟高产高蛋白品种,以及新培育出的生产上有高产苗头的品种,并集成与之配套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以尽快解决本服务区域茬口衔接难、豆籽质量差、机械化收获难等问题。

4.3 加快大豆机械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建议国家大豆技术体系加快研发适应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使用的小型轻便的大豆播种机和收获机,加大大豆耕种收等环节机具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提高大豆生产效率。

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将大豆主产县作为攻关主战场,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大豆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加快大豆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4.4 发展订单生产促产销对接

组织大豆加工企业与大豆主产县签订生产订单,根据企业要求,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企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

猜你喜欢

单产高产大豆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