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12-05毕长新,史春林
毕 长 新, 史 春 林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马克思与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恰逢海洋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显现作用,他们敏锐地观察到海洋经济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了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产生、世界市场形成以及国际分工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并未在著作中直接提及“海洋经济”一词,但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诸多著作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多次提及“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海洋贸易”等与海洋经济关系密切的词汇以及与海洋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殖民地贸易”“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等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是具备深刻的内涵与完整的逻辑体系,深刻领悟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形成逻辑对于系统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海洋经济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黑格尔等人有关海洋论述的合理内核。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大都限于海洋捕捞、海洋盐业以及短途的海洋贸易,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对于海洋经济的论述十分匮乏,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则是汲取了黑格尔以及格老秀斯等人关于海洋论述的合理观点。黑格尔在认识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将海洋看作是结合的因素,他指出:“一条江河尚且可以把全境划为许多区域,海洋自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惯常把水看作是分隔的元素……可是,反过来说,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认为结合一切的,再也没有比水更为重要的了。”[1]马克思与恩格斯借鉴了黑格尔将海洋当作为是包容而非分割要素的这一观点,在研究海洋经济相关问题时,将世界经济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把海洋看作联结世界性经济的载体与要素,整体性地分析以海洋运输、海洋贸易为代表的海洋经济在资本主义体系运转中产生的实际作用与影响。而格老秀斯则主张“海洋自由”这一观点,他指出:“世间许多事物被划分占用,但即便如此,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属于任何人、永远不能因占据而被占为私有的,比如空气和海洋,它们不仅是不能被占用,而且也应该为全体人共同使用。”[2]格老秀斯认为海洋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可以被划分为私有,任何国家不能加以控制,海洋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乃至对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应当是公开的、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在海上进行自由航行和自由贸易。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海洋的本质属性时也提出了相似观点,二人提出海洋具有“共有性”,海洋作为各国共有的大道不能处于任何国家主权之下,这与格老秀斯的主张不谋而合。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海洋经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逐渐深入的,其思想的提出、形成以及完善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二人已经初步认识到海洋经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恩格斯多次提及开辟殖民地、建设海军和海洋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恩格斯则论述了海洋贸易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运用到海洋运输中后,海上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水路运输条件发生了巨变,由此推动了航运业的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分工和交往的角度分析海洋经济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交往频率和范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不断扩大,这种交往的拓展带来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兴起,使商品经济高速成长,最终实现了封建经济的解体,而在这之中海洋运输与海洋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工业生产能力、海上贸易和殖民地市场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中着重论述了海洋运输、海洋贸易以及殖民地市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后来的海洋经济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其海洋经济思想,这也标志着其海洋经济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新航线的开辟、海洋运输、海洋贸易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海外殖民与海洋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进程,新航线的开辟以及海洋运输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旧封建体制的解体。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了世界市场、工业、海洋运输之间内在关系,他们认为海上运输与海外殖民将世界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而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原有潜在的世界市场现实化,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给商业及航运业等行业带来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使工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最终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对于资本主义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逐步凝聚到了经济学领域。马克思在《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和结果》《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着重阐述了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战略对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海洋运输与世界市场的性质展开了论述。马克思明确阐述了海洋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分析了海洋运输作为物质生产部门如何实现价值的增殖,这对于思考资本的增殖逻辑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海洋经济问题,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关税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指出海洋经济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商品经济发展、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全面地考察资本主义产生以及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资本论》出版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相继出版了一些论著,进一步完善其海洋经济思想。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详细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命运,完整地阐释了海洋经济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世界市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在《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中,恩格斯则以英国、美国、德国为例,论述了在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关税以及贸易政策的本质。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历史命运,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航运、地理大发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殖民地的开辟等在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因素,逐渐成为马克思与恩格斯研究的重点。马克思指出:“对于一种地区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3]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作为核心内容,那么就必须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有着精准的掌握和分析。在资本主义演变的进程中,海洋经济因素在资本主义产生、大工业发展、国际分工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此,想要深刻总结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就必须要能够对这些海洋经济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给与阐释,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二、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回顾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经济思想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随后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入研究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进而总结完善出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海洋经济思想。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基础是澄清海洋的本质属性。想要研究海洋经济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海洋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实践上对海洋进行认知与探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他们不仅肯定海洋作为客观自然存在的重要地位,还十分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以实践为视角来对海洋进行认识。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海洋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海洋先于人类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早期的理论研究中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剖析与阐释,他们指出伴随自然界的形成人类才得以产生,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时,应该更要重视自然界的先在性这一本质属性。换句话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依托于自然界发展这一重要前提。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释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海洋作为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生产上利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同样数量劳动力的紧张程度,不増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这样,生产资本的现实要素增加了,而无需追加货币资本。”[4]正是基于对海洋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本质性的研究。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海洋具有“共有性”。马克思指出:“海战的性质则排除了这种界限,因为作为各国共有的大道的海洋是不能处于任何中立国主权之下的。”[5]马克思指出,海洋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早已存在,海洋伴随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因借助海洋贸易以及殖民侵略获得暴利,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试图通过海上势力控制海洋通道,企图独享海洋利益。诸多思想家也纷纷创立海权理论,试图将丛林法则带进海洋,为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在马克思看来,海洋不是归某一国或政治共同体所拥有,而是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各国应当互相合作、和平使用海洋。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海洋资源具有有限性。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理论研究早期就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如此。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的丰饶度往往随着社会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的减低……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数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6]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初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自然资源被利用程度相对较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不容易被发现。然而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日益增加,因此不断暴露出自然资源的稀缺属性。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却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为此,马克思提出任何劳动如果不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开展的话,都是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这也是其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观点。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核心是阐释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要素的内在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并不是针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具体性研究,而是探究海洋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核心是阐释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要素的内在关系,主要包含了对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海洋贸易以及其衍生的海外殖民、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等问题的研究。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阐释了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内在联系。在地理大发现以前,东西方主要靠陆路进行商品贸易,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交通运输工具以及运输成本的限制,东西方的贸易规模和数量非常有限。而对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市场空间相对狭小的欧洲而言,资本主义想要发展仅仅依靠陆路贸易是远远不够的,而海洋经济则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运输与海洋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进行原始积累,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是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得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殖民地为迅速生产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的积累。”[7]864也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地理大发现在海外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通过殖民扩张,全世界大量的资本被极少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使这些国家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在这其中海洋运输与海洋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来获得资本与生产材料,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海洋运输通道的利用,加快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这一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恩格斯把航运业比作资产阶级的行业,“航运业确确实实是资产阶级的行业,这一行业也在所有的现代舰队上打上了自己的反封建性质的烙印”[8]。另一方面,海洋运输技术进步促进了旧封建体制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9]换句话说,伴随着航运与航运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为商品经济与工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不仅使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还造就了资产阶级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也最终导致了旧封建体制的解体。对此,恩格斯也指出:“16世纪和17世纪创造了社会革命的一切前提,结束了中世纪,树立了社会的、政治的、宗教上的新教原则,建立了英国的殖民地、海军和贸易,并使日益增长而且已经相当强大的中等阶级同贵族并列”[10]95。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观点,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二重性:一方面是创造社会财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世界市场形成的逻辑关系。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海洋运输逐渐联通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将世界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在地理大发现之初,生产力仍旧较为低下,国际贸易量也还不大,但是全世界已经被航运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潜在的世界市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分析了海洋经济与世界市场形成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海洋运输与海洋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资本的逐利性使商品交换和生产不断突破地理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深化,而海洋运输则起到了联系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枢纽作用。在海洋运输发展的初期,海洋贸易受到极大的局限,商品交易大都在一国之内进行,而随着海洋运输的发展,海洋贸易的范围被极大地拓展,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会推动更大规模生产,最终进一步促进工业革命的深化与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与深化,原有潜在的世界市场就变成了现实的世界市场,那么“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10]680另一方面,世界市场的发展也会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会缩短一定量商品的流动时间,那么反过来说,这种进步以及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而提供的可能性,又引起了开拓越来越远的市场。”[11]也就是说,世界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会催生巨大的海洋运输需求,以满足其自身的发展。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造船业会大幅度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航运业也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进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当经济危机产生时,世界市场的发展就会逐步停滞甚至倒退,世界贸易尤其是海洋贸易的规模会受到影响,这就会降低对于海洋运输的需求,自然就会影响海洋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这过程中造船业、航运业会加剧竞争,使技术水平处于劣势的企业退出航运市场,最终使航运市场成为少数几个企业所控制的寡头垄断的市场。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业建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那么在海洋经济领域,工业建设或者说大工业发展程度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正如恩格斯在《德国的制宪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整个国内贸易、汉堡和不莱梅以及斯德丁一部分的海上贸易的繁荣、银行业的繁荣,都依赖于工业的繁荣。”[12]一方面,工业建设能够促进海洋运输与海洋贸易的需求扩张。工业本身的发展是受到市场大小所影响的。资本家要完成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就要求通过这一次的生产换回货币,以开始下一阶段的生产。否则,商品销售不出去,没有资本可以继续下一阶段的生产再循环,生产过程就要停止,最终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在工业革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开辟国内市场满足生产需要,完成社会再生产的循环。但是随着社会再生产循环的不断进行,生产能力必然会超出其本国市场所能提供的需求,这时就需要通过海洋贸易开辟更大的市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冒险者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10]562因此,充分发展海洋贸易必然成为工业生产进一步扩张的重要保障,而海洋运输发展越快的国家则更容易推进本国海洋贸易的发展。相应的,一国工业化水平越高,生产力越强大,就需要越大的海外市场销售自己的商品,那么就越依赖海上贸易的发展。如此,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国家越有动力发展海洋经济。另一方面,工业建设能够促进国际分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际分工是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制度增加了国际交换的必要性,促进海洋贸易的迅速增长,最终能够推动涉海经济部门的整体增长。马克思指出:“在英国,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这一点无须再来提醒。”[10]625工业发展促进分工,这很容易理解。工业发展自然带来的是大机器生产,而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并逐步产生分工。而在国际视域下,当世界市场形成后,伴随工业化与国际交换,国际分工开始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本质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理解海洋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资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二人在研究中指出不协调发展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世界贸易与国际分工都伴随着暴力、掠夺以及不平等交换,并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充满了血腥与暴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进程伴随着对农民土地的暴力剥夺以及对殖民地的国家和民族的深刻压迫与剥削。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内部通过“圈地运动”等暴力行为剥夺农民的土地,并且颁布各种法令,迫使无家可归的农民充当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强大的军队实力,强行取得他国领土作为殖民地,掠夺当地财富,并强迫他国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获得不平等的贸易条件,而后通过先进的生产力制造的产品冲击其基础产业,获得超额的利润并造成大量失业,最后通过奴隶贩卖等手段将殖民地最后剩余的廉价劳动力也压榨干净,最终实现其原始积累。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3]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资本逻辑的驱动,在缺乏有效限制的情况下必然会寻求通过不平等手段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掠夺或剥削。资本主义产生至今,其发展逻辑依旧存在弊端,只注重于获得利润与利益这一目的,却对实现手段无所限制,这也造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危机重重,国家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国际分工是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工是随着交往的深入逐步展开的,而海洋运输的发展进一步将这种交往扩大了,最终伴随世界市场的形成,这种分工也逐步扩展成为国际分工。但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这种国际分工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他指出:“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7]520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地位,而落后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地位,处于国际分工下游的国家势必受到处于国际分工上游国家的剥削。在这种国际分工体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地位是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这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市场以及超额利润,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利用落后国家来掠夺财富的过程。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本质是经济霸权的体现。关税制度是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形成而产生的。在最初,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程度不同,产业发展情况也不一样,便产生了最初的世界贸易。而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便通过关税制度将别国产品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根据资本的增殖逻辑,发展相对较快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会通过武力为自己的产品打开落后国家的市场,最终确立世界贸易的垄断。这一过程会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以及海上力量以保障其垄断地位。与此同时,当一个国家在工业发展取得垄断地位后,就会要求实行自由贸易主义,以保障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换句话说,资本主义逻辑下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对于落后国家的压榨与剥削,通过更强大的资本、技术以及军事威胁等方面的手段,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轻松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以及核心产业,并压制落后国家产业发展,这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霸权的行为。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造成生态危机。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促使“资本逻辑”得以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冲突对立,资产阶级以资本的无限制增殖为根本目标,资本家对工业生产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视,对其产生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完全不予重视,导致人和自然的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因此对自然资源的无止境攫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漠视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的现象,而海洋运输等海洋经济行为将区域性的资本主义生态问题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使得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为缓解本国的生态破坏,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到落后的国家或殖民地,而资本逻辑也会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以更加极端的方式掠夺殖民地以及落后国家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具有十分丰富思想内涵,这对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具有诸多指导意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语境,二人所提出的海洋经济思想与当代海洋经济一词的内涵也并不相同,但是其理论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于妥善处理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过程中相关海洋经济因素进行的系统性论述,涉及了对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海洋贸易以及其衍生的海外殖民、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等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海洋经济思想中深入阐释了工业建设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辩证地论述了资本逻辑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消极作用,更是全面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资本主义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最初表象上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修复”,然而从资本主义本质来观察,所有由资本主义建立和开创的制度体系与国际秩序都不可避免有着脱胎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局限和弊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理论逐步掌控了中国经济学界的主要话语权,诸多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知半解,这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健康发展。然而事实证明,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实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14]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总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海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深刻批判,这对于当前我国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和以合作共赢思想参与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价值。
第一,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无论是海洋经济还是其他行业的发展都依赖于工业的发展,而在当代语境下,工业一词可以理解为实体经济或者制造业。实体经济一般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这些行业不仅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了实体经济,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带给了许多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的国家深刻的教训。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外迁还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等诸多社会性问题。因此,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那么海洋经济才能够稳定的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5]对此,马克思也有深刻论述,马克思把扩大再生产方式概括为粗放型经营和集约型经营两种形式,并揭示了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想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将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营的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实体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并推动传统产业在优化升级中形成新动能。而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中国应立足自身转型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适应世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趋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新增长点,努力促进海洋产业高端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6]
第二,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研究海洋经济发展问题时,马克思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维持人类长久生存的必然选择。而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则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愈发严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物质资源被大量浪费,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回避之痛。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资本逻辑自身就具有反生态性,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在现代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转嫁生态问题以改善本国生态环境的实际行为无法改变资本逻辑的本质。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重复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更不能无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以战略眼光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人类来说,海洋是其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遗余力地向自然索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危害,更严重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人海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和谐共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7]这是习近平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站在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化的角度阐述生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入新时代,为了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依旧是这个阶段的第一要务,但不能像过去一样采取粗犷型的发展,肆意破坏环境,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纵观世界发展史,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良的海洋自然环境,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想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将保护“绿水青山”融入海洋经济发展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获得“金山银山”。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反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根本位置,提出要“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18]。在此基础上他还特别强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19]因此,要转变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促使海洋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坚持以合作共赢思想参与经济全球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国际分工是一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平等国际分工体系是造成国际价值转移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国际分工发展到今天,已经彻底沦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工具,在政治霸权与资本逻辑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的剥削体系通过国际分工已延伸到全球的各个角落,这就导致资源与财富不断地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倾斜,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开创,因而不可避免有着脱胎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局限和弊端。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唯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共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因而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勇于拥抱经济全球化,并为更正其弊端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20]中国作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大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大国责任。首先,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不能追求一己的发展,要始终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用自身的力量为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其次,受到利益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国始终奉行平等合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和世界各国交往过程中努力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努力推行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最后,当今社会国际秩序不断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国通过大国思维的方法,迅速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始终遵循平等对话的原则,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能够得以充分实现。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举步维艰的阶段,复苏乏力、反全球化浪潮等各种问题频频出现,新旧国际秩序直接的冲突日益严峻,只有新秩序和新方案才能化解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推动世界经济的重新恢复健康发展。对此,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21]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合作共赢思想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之中,倡导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开放战略,强调互利互惠,积极倡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全人类和平发展、平等发展、共同发展的共同心声,为世界海洋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