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减负,不可“一刀切”

2020-12-05龚俊波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责一刀切办学

龚俊波 (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责主业,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然而,当下的中小学校园,确实存在一些与教师的主责主业无关的检查、考评事项,牵扯了教师部分时间和精力,变相增加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随着中央出台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意见的出台,“减负”工作成了老师们热议的话题,“如何减负”“减哪些负”大家都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其实,中央出台“减负”意见的核心目的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让教师更多地聚焦主责主业,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有了这一明确的指向,教师“减负”工作就要对标对表,尊重办学规律,尊重办学实际,尊重个人特点,因校制宜,因时而异,因人各异,切不可主观臆断,更不可“一刀切”。

一是要因校制宜。“因校制宜”就是一校一情,就是要结合学校自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大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方针下,区别对待。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摸清家底,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发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策,才能在发展中合理为教师“减负”。比如,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学校的办学起点、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客观上形成了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优势学校要发展,薄弱学校要提升,在这一进程中,各校都会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师个人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有的可能会“减负”,但要求会更高,有的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合理地“增负”,以期实现学校在规划区间内迎头赶上。因此,教师“减负”,有时可能会出现一校一情,一校一策,有增有减,有轻有重,但核心必须以促进学校良性发展为目的,因地制宜,精准减负。

二是要因人各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特别关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师由于成长环境、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要素的影响,个人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极少数教师甚至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减轻”教师负担,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各异。比如,有的学校为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规定教龄5 年以上,连续任教该学科3 年,可以写教学简案,工作10 年以上,连续任教该学科3 年,在教材上批注即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则要求写5 年的教案,并要求师徒结对,第1 年上课前教案必须要师傅审阅,才能进教室上课。因人而异的备课方式,既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教师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等方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因人而异、因人各异的学习、检查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更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因时而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迈进,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需求度越来越高,教师来自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一夜之间教师职业似乎成了“敏感地带”“高危人群”,教师的“精神”负担加重。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教育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发展的必然。

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要求政府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制定规则和进行监管的功能。学校要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做好教育管理的融合融通。教师更应转变教育理念,适应时代的潮流,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搞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减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是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需要。教师“减负”,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用力,真正落实从管理走向治理;需要学校用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教师用情,把教育职业当教育事业,共同谱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乐章。

猜你喜欢

主责一刀切办学
聚焦主责业主,加强经济监督
——刘文华厅长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聚焦少先队主责主业 改革创新少先队活动
体育动态分层教学从“一刀切”到“重个别”的应用研究
延迟退休不可“一刀切”
三项清单促主责部门履职尽责